月色朦胧美

今夜的月色有点儿不够明亮,也许是刚刚升起的缘故吧,一切都朦朦胧胧地笼罩在模糊里。不过,我倒觉得心里很安适。

天上的云疏疏朗朗的,就如同农舍的烟囱里飘起的炊烟。那些饥饿着忙于赶路的人们,一定能从这炊烟里闻到晚饭的香味儿。地上的树安安静静的,经过了一整天的秋风的摇曳,也许它们都累了,早早地入睡也好。远处的窗里,闪烁着灯光,下班了,放学了……,一家人总算都聚在餐桌前,进食,说笑,发布着一天的见闻。

我也该收工了,忙了一天的农活儿,已经饥肠辘辘,腰酸腿疼了。疲惫地走在回家的路上,淡淡的月光为我涂下了浅浅的身影儿,仿佛画笔蘸少了墨汁。朦胧里,路边的丁香也减了香味儿。其实,我闻不得浓香,淡淡的也好,丝丝缕缕,断断续续,若有若无,我不禁想起朱自清大师的妙笔,“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今晚虽然没有风,但花香确实是飘着的。走在这花香月色里,渐渐地,我的饥饿感、疲劳感消失了。

小时候怕黑,天一黑就不敢出屋。家里没人在,就蒙着头躲到被窝里。有一个夏天的夜晚,爸爸从窗户探进头来,责备我胆小没出息。刚说一个“鬼”字,我就吓得“嗷”的一声,从屋里窜了出来。听到我的嚎叫,妈妈急忙从房后赶了回来,一把揽我入怀,又摩挲头发,又叫魂儿。之后几天,妈妈总是嘟囔爸爸把孩子吓坏了。

其实我也并不喜欢月色特别明亮,一切都被朗照得躲都无处躲。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的胆子也渐渐地大了起来,敢于在有月的晚上,和小伙伴们玩藏猫猫儿。由于月光太亮,就只好寻找暗影处躲藏,一次我刚要躲入了磨坊里的暗影处,突然两个人影儿窜了出去。回家睡觉时,我说起了那两个黑影的事儿,妈妈打断了我的话,说小孩子不许到处瞎说。

今夜也是满月,也有淡淡的云笼着,也不能朗照。我不禁诵起了朱自清大师的美文佳句,“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上了年纪了,早起早睡,今晚回到家里,喝上两盅小酒,眯上一小觉儿,现在想一想,都觉得“别有风味”。

老爸也爱喝两口,干了一天农活儿,晚上坐在火炕上,酒杯一端,就没完没了,直到妈妈开始磨叨才下了饭桌。但是爸爸从不因酒误活儿,几盅酒下肚,干起活儿来反而更有耐心。夏天的月夜,虽有蚊虫叮咬,但是爸爸总是趁着朦胧的月色编筐挝篓,仿佛有装不完的东西。

爸爸的手很巧,朦胧的月光下,爸爸的双手像弹钢琴一样,有节奏地跳跃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那面条一样柔软的树条也都顺从着他的指挥,或曲或直,或穿或绕。看着爸爸的忙碌,我仿佛听着了一曲悠扬动听的钢琴曲。

一听到蚊子的“嘤嘤”声,我就赶忙躲到了爸爸身后,爸爸嘴里飘出的老旱烟,绕着圈弥散在我俩的周围,让那些吸血的虫儿心存畏惧。我喜欢看那飘着的烟圈,也喜欢闻爸爸身上那老旱烟味儿。这味儿总有一种魔力,每次闻到它,我都觉得心里格外地踏实。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听爸爸读鲁迅的《故乡》,总觉得爸爸不是在读课文,而是在讲着自己编的故事。伴着爸爸那沧桑的语音,那月下的少年,那项上的银圈,那手捏着的钢叉,还有那从胯下逃走的猹,便会在我的脑海里组合着无数个不同的画面。不过,一到梦里,那少年便成了我自己,我又喊又蹬,害得妈妈担心地点上灯,连声唤醒我,又轻拍着哄我睡去。

上了学,我亲自读了《故乡》,我又好奇地趁了朦胧的月色,手握一柄钢叉,学着闰土,比划着刺向那“猹”(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是假想那有猹)。我很疑惑,那猹是怎样从胯下逃走的。幼稚的时光总是消失得很快,但是,月下刺猹的情景深深地却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不知什么时候的梦里,就会重演刺猹的故事。

不知不觉地,我已经走出了田间路,拐进了路灯下的街道。路灯已经亮起,路面亮了许多,仰望天空,月色依旧朦胧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月色   月下   朦胧   钢叉   旱烟   农活   暗影   爸爸   妈妈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