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红塔,兴遂之塔

#我眼里的家乡变化#

遂川红塔,兴遂之塔


黄闰进


年过中秋,日近傍晚,秋阳西沉,随着遂川江这条古老的河向东望去,一轮近圆的月亮轻轻地挂在东方的天边,如一盏明灯。灯下,井冈山大道的路灯也次第亮了起来,远远望去,那蜿蜒的灯带上,一座闪着红光的塔分外惹目,在乍凉的秋夜里,暖暖的红光像是安慰,又像是召唤,让人心生柔软与欢喜,这塔就是遂川人口中的红塔,也叫遂兴塔。


流光溢彩遂兴塔 唐晓泉摄


红塔,是红塔郊野公园的标志性建筑。从遂川县城向东出发约6公里,来到枚江镇一个叫“牛仔脑”的山前,你就能看到用繁体字写的“古韵龙泉”的牌楼,一对石狮分立两旁,好不威风,这就是红塔公园的正门入口了。稍抬头,就看到山顶一座红色的七层仿古宋风格建造的八角塔,塔身通红,在青山中屹立,像是在引吭高歌,又像是在沉思历史。

欲上塔,先登梯。随行的有好事者将其梯分为起步梯,主梯和缓步梯,并赋予了一定的象征意义,颇有意味。

入牌楼,先上3级起步梯,他说这3级是“三才”,天地人之意,上塔之前,心怀敬天敬地敬人之心。接着登主梯,主梯共20层366级(有人数到是365级),象征一年366天。第1层7级,预示登阶向上;2至19层每层19级,意味层层持久;第20层17级,有着雄起之意。登完这20层台阶,意味着一年平安喜顺,幸福安康。最后缓步梯5级,就是“五子登科”的意思了。

登完这5级,就上到了塔前广场,迎面可以看到红色的拱形塔门,上方是金色的繁体“遂兴塔”三个大字,左右立柱书有楹联“一塔耀泉江高瞻远瞩创伟业,三河润遂川古往今来著华章”。


红塔古韵润龙泉 唐晓泉摄


塔的主体由青砖砌成,白浆勾缝,显得古朴厚重。角梁、椽子、立柱、斗拱,仿古宋江南风格;飞檐翘角,层层叠叠,童童如车盖,充满着无限的美感。仰视红塔,共有七层,总高51.6米;立柱、檐下及每层围栏均漆成中国红,再安装红色彩灯,怪不得晚上看去,红光如暖,可唤万里人归。入得塔内,每层都画有遂川非物质文化中的故事或遂川的特产、风俗。看到“五龙下海”、“古龙泉码”主题画栩栩如生,加上周围栏板上的遂川历代文化的秀美画面,让人们知晓了遂川千百年来的古文明和现代社会的繁荣景象。一幅幅画让人目不暇接, 令人在观赏之余又接受了生动的历史和文化教育,着实美哉!红塔不仅仅是一座塔了。


遂兴红塔 唐晓泉摄


“你知道吗?在这座塔之前,就有一座红塔了。”上得第二层,我们听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爷爷在跟他的孙子说道。我们都很好奇,听老人家细细讲述。

“大约在宋朝元丰五年,也就是公元1082年,当时人们把这个地方叫‘牛头脑’。有个叫王绎的知县,牵头在这里建了一个宝塔,取名叫锁江塔。因为用红砖砌成,人们就叫它红塔。”

“当时为什么要建塔呢?”孙子的问题也大家想知道的。

看到大家围了过来,老爷子来了兴致。“塔这个东西大约在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是从印度传到了中国来,一开始是用来供奉大德高僧舍利或灵骨的。我国自古有‘仙人好楼居’的说法,来自西天的佛塔经过不断中国化,就走出了佛门,走向了民间俗世,慢慢具有了祈福、镇邪、立风水的作用了。到王知县建锁江塔,塔已经在中国衍化快近千年了。据说当时我们县森林植被比现在好了百倍,遂川江上的水也是比现在满得多,出现水患也是正常现象。再说那时陆地交通没有现在方便,上游林区的木头也要从遂川江放木排到外地去,外面的商品也会从赣江溯江而上,水路来往的舟船不少,王知县建锁江塔也有保一方平安,给江上的船只导航的作用……”

老爷子是个文化人,知道得还不少。唐宋之后的塔在人们心中,还有一个功能,那就是兴盛文运,也就是期盼科举时考中的人更多。因而很多的塔都叫文峰塔了,塔身细长些,如椽之笔矗立天地间,寄托着一个地方文运鼎盛。据资料记载,锁江塔到了明朝,已经年久失修了,几近颓废。到了明朝正德七年,也就是1512年,县令王廷臣欲重修锁江塔,塔号“文笔峰”,但苦于没钱,就想办法让本县士绅等筹资来建,得到拥护,并推举了一个叫刘辑轩的来做这件善事。此人不负众望,牵头勤力劳心,几个月就做成了。从那时起,历经430年的锁江塔又以新的面貌屹立在牛头脑岭上,背靠青山,面临绿水,望着遂川江上往来的船只,护佑当地文客商人,在这块江南山水县邑繁荣繁衍。世人多有赞许,有诗为证:

遂江资砥柱,一塔峙天中。

直拱辰居北,孤撑水障东。

泬寥秋籁爽,合沓暮云空。

翠色封华渚,溪声隐断鸿。

好从帆挂月,应待鸟培风。

搔手高原望,由来地轴雄。

写诗的是个清朝人,名字叫张授义,诗题叫《锁江塔》。“一塔峙天中”,这一峙又峙了430年。

时间如遂水之河滚滚向前。“远看像座塔,近看像座塔,越看越像塔,原来就是塔”,尽管有人拟了打油诗来嘲讽塔,但塔什么也不说。世间万物,有时屹立是为了奉献,有时倒下是为了成全。


遂兴红塔千秋盛 唐晓泉摄


历史推进到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为了取得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遂川的地理优势被选中建设“第二国际机场”,这个被誉为“第二国际机场”的遂川机场是军用的。机场与红塔隔江相望,直线距离不足10公里。机场建成后,对切断日军后勤补给线,阻击日军向西南大后方进攻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当时著名的美国“飞虎队”就曾经在此驻扎。日军、中美盟军为了这个军事要地,展开激烈的空战。空战中发现,青山中的红塔太显眼了,红塔成为抗日盟军的指挥塔,同时也成了日军空袭遂川机场的航标。为避免日军进一步的轰炸,红塔在 1943年被拆除了。

立在红塔的六层向北而望,视线长阔,想像当年遂水盈满清澈,江上繁忙,鸥鹭伴飞;江畔田碧千顷,稻浪重重,好一幅山水好画卷。当你将视线移到当年被叫做蛇长岭的地方,那个“第二国际机场”近在咫尺,战机的轰响似乎就在耳边,空中的厮杀就在眼前。我想,红塔的倒下却赋予了红塔新的精神内涵,它不仅仅是砌成的砖是红色的,它也像万千为了人民幸福而牺牲的遂川儿女一样,更是拥有了血脉的殷红,从此让人赓续不断,红塔的红,也是中国红的红了。

短短72年过后,遂川县委、县政府于2015年在原址重建了红塔,并以红塔为标志性建筑一起建设一座红塔公园,建成了集自行车赛道、品茗、望月、听涛以及铭记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坚守井冈山精神历史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好场所,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锻炼,和谐幸福生活的好去处。

从塔上下来,顺着阶梯,低头才发现阶梯上布贴了一块块类铜制作的大事记标签,有50块之多。从199年建县一直到1949年解放,期间1750年历史大事,悉数从脚下踩过。我想,我们应该在历史中清醒,在求索中展望。

下到最后一层的阶上,可看到“东汉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分豫章为庐陵郡,建县于遂水之口,名遂兴”的标签。

遂兴这个乳名,我们享有了千年。

红塔耀泉江,高瞻远瞩创伟业。

绿水润遂川,古往今来著华章。

遂兴之塔,兴遂可矣!还有什么比这样想更好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遂川   井冈山   龙泉   红光   青山   知县   立柱   日军   国际机场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