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啊,需要疗愈的不是与他人的关系,而是自己

在我们一生当中,无论哪一份关系,回归本质都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

因此,你会发现,人需要疗愈的不是关系,而是自己。

01搞不定的亲子问题,扯开了一道口子

朋友芳芳打电话来求助,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她的崩溃。

她说,这一次真的对儿子彻底没招了。

之前,芳芳经常接到老师的投诉,一开始,儿子不好好听讲,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后来直接躺在地板上,让老师没法正常上课。

老师批评他,不但没有阻止住,反而引发儿子尖叫、嘶吼,一下就情绪失控。

芳芳对儿子的古怪行为,恐吓过,打骂过,也好言好语说过,但都无济于事。

而这次儿子更是出手打人,老师要求换班或转校,芳芳束手无策才找救兵。

在了解芳芳跟儿子的相处细节时,发现儿子的种种举动,只不过是他内心安全感缺乏,对爱和关注的呼唤。

平时儿子喜欢“妈妈,妈妈……”的叫,每次得到的都是妈妈不耐烦的敷衍:“叫什么叫,不要叫了”,“要说什么就说,叫得烦死了”……

每天早上,没有睡醒的儿子,就开始被妈妈催促着,“快点快点,不要磨蹭了”。

晚上,妈妈看着儿子写作业的磨蹭劲,又是一顿唠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习惯依赖身边最亲近的人,希望被看见,被理解。

而妈妈的粗暴反应,让孩子没有办法,只能一次次出奇招,来引起父母的关注。

哪怕被打骂,但也成功引起了注意。

孩子的这种表达和呼唤的背后,指向亲子问题的根源,父母在做什么?怎么做的?他们对孩子起到怎样的影响?

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作为孩子父母的自己。

02 丧偶式婚姻,照见没有被愈合的伤

芳芳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同时,也满腹的委屈和不甘。

自结婚以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她在打理,老公整天忙他的,不拿钱回来,也不帮着照顾孩子。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芳芳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副业,一个人忙得团团转,哪还有时间给孩子耐心。

问她,你累吗?

她哭出声来,怎么会不累,彻夜的难眠,身体疲惫得发紧却不知道痛。

一个人连痛的感受都模糊的时候,她极有可能活的是一种“假性自我”。

假性自我的人,一切以别人期望为标准,体恤不到真实自我的感受,只会以“应该”为原则要求自己。

凡事都为别人考虑,总是忍让、纵容,宁愿自己吃亏受罪,有什么苦痛,也都是习惯一个人承受。

芳芳说,当初结婚是想找个可以依靠的人,结婚后才知道,老公除了一个小房子,银行卡上2000块都不到。她瞬间清醒,一切只能靠自己。

她找老公要过钱,人家说,没有。后来就再也不伸手找他要了。

老公也就顺势,家里大小事务都不插手。

芳芳一边心软地理解老公生意不行,一边又为自己累死累活不甘心。

忍久了她也会发牢骚,骂老公无能,不中用,打压他的积极性,甚至借打孩子,发泄对老公的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追逃模式”,经常出现在婚姻关系当中,一方不断逼迫或接管,另一方就不断在逃避。

芳芳在这个模式里就是追的一方,老公一直在逃,夫妻相处的模式,最终导致孩子,父爱缺位,母爱掌控,让孩子无所适从。

孩子的问题不是简单地改变孩子,而是认出,是父母不健康婚姻模式的后果。


03 原生家庭的创伤,代际影响不止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克特说过,父母和孩子是一个系统,当任何一个角色出了问题,绝不是单一的,而是代表整个家庭关系出现裂痕。

芳芳对孩子的焦躁、不耐烦,对老公失望后的独自强撑,都是为了维护她内心那份值得感,只有不断努力,争分夺秒地攀爬,才能不落后于人,人生才会有机会。

这些思维,来源于小时候父母对她的教育:“家里穷,你要读书,就得自己努力去赚学费”,“你得勤奋,一分耕耘才有一分份收获。” ……

母亲从小在耳边唠叨这些,以致在芳芳的潜意识中形成根深蒂固的匮乏体验,凡事“靠自己”的信念,头脑里时时崩着一根弦。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代际传递”,指孩子的各种行为和父母有一定的相关性,就是在父代和子代之间的一种传递。

小时候的匮乏,不只是金钱,还有父母从来没有给过的爱。所以,芳芳才急匆匆把自己糊里糊涂就嫁掉了。

为了摆脱匮乏,填补内在安全感,她寄希望于老公、孩子,希望有一个弯道可超车的机会,不幸的是越想抓取,事情越是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一个没有被爱过的人,是觉察不到爱的,比如孩子充满爱的声声呼唤。

她也不懂得如何去爱孩子,面对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儿子做出的种种言行,她用打骂;甚至为了表达对老公的期望,她居然用打孩子来敲山震虎。


不幸的童年真的要用一生才能治愈吗?

不必一生,只要你想,当下就能中断、扭转这个模式,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04 如何重建自我,做全新的自己

不要把被伤害过的自己圈养在过去的黑暗里,请放她出来,让她“死里复活”,完成生命的重建。

如何开启自我重建呢?

1,接纳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白熊效应”,如果我们提醒自己,大脑里不要出现一只白色的熊,大脑中反而会出现一只非常鲜明的白熊,反之,如果我们允许它,它反而不再出现。


接纳即允许一切的发生,从对峙、内耗中释放出来,给自己松绑。

比如: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需要任何证明,自己都是值得被爱的。

接纳父母曾以那样的方式对自己,虽然创伤存在,但以当时父母的认知和成长背景而言,那已经是他们能做到最好的了。

接纳老公和孩子,允许他们以自己的节奏成长。

只有全然地接纳,才能认清真实的自己,进而为自己想要的做出改变。

2,觉察

荣格曾说:唯一改变自己命运的方式,就是让你的潜意识进入你的意识。

如文章开头所讲,遇到问题,不忙着抱怨、责怪,而是在事上觉察,看见那个“刀子”,移开它。

比如,当又催促孩子时,觉察催促背后,为什么要这么着急?慢一点是不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是不是也不会损失什么?

去看见“催促”背后的“恐惧”或“焦虑”,进而探索是不是自己安全感缺乏在作怪了。

旁观者清。觉察练习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从事件漩涡之中抽身,去看到情绪,思维与心智模式之间的关联,充分认识自己,并驾驭内心。


3,感恩

苦难,是化了妆的礼物。

感恩自己曾像一个满身伤痕的战士,没有被嘲笑、虐待、暴力、忽视、遗弃、误解等等给打倒,踏过荆棘,穿越黑暗,欣赏自己像个英雄走到了今天。

感恩为难过你的“黑天使”,逼着你鼓起勇气去面对潜意识中的人生课题,逼着你去反思、内观,拿回自己的力量,逼着你不断蜕变成长。

感恩是世界上最高频率的爱,每天发自内心地认真写感恩日记,感恩食物的滋养,感恩房屋能遮风蔽雨,感恩有健康的身体,感恩儿子让自己成为妈妈……

知足常乐,越感恩越幸运,生活会变得充满爱和阳光。

4,爱自己

萨提亚模式导师林文采博士曾说过:“每个正常人在25岁之后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内在父母,补足自己所缺失的心理营养。”

每天选择一个时间,静下来,做自己的理想父母,拥抱、关爱内在小孩,对自己说:对不起,我爱你;抱抱你,你辛苦了;你是最棒的,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

照顾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哭,让情绪流淌,不再把自己当成一个“铁人”压抑。

这一生,只有一个人,值得你全力以赴,倾其所有去爱她,那个人就是你自己。


毕淑敏曾说,当你有能力直面灾难,细细地将它们剖析,在灾难中看到鲜花依旧在不远处开放,那就有了不再惧怕,不会逃跑的气概。

是熊孩子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照见向内探索的路,引领我们看见自己小时候没被照顾到的部分,打开疗愈之门,重建新生。

灰烬在日落中散去,光明踏着浴火归来。

曾经伤痛,虽败犹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匮乏   安全感   情绪   儿子   老公   父母   自我   妈妈   模式   关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