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亲历“白夜”-郑世骥《行游山水》之三

原创 郑世骥


作者在加格达奇留影



早在上小学的时候,我就被语文课本里那首“从漠河到曾姆暗沙,从东海之滨到帕米尔高原”的优美诗句所打动。从那以后,漠河、曾姆暗沙、东海之滨、帕米尔高原,就已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之中。我知道了我们伟大祖国幅员是那样的辽阔广大,知道了在我国酷似雄鸡版图的鸡冠最顶端,有一个叫做漠河的地方。几十年来,我一直魂牵梦绕着那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企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前往我国最北端的这个远在天边的边境小镇,一睹它的芳容。


而今,我终于辗转数千公里,从祖国的大西北,来到了位于大兴安岭茫茫林海中的小镇——漠河,来到了这个被称为“神州北极”的地方,实现了多年来的夙愿。


漠河县城西林吉镇



我们是六月中旬从哈尔滨乘坐火车前往漠河的。


漠河,因境内有一条淙淙流淌的漠河而得名。漠河,古称木河、末河、磨河,因河水如墨,又称墨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有汉、满、蒙古、回、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锡伯、土家、鄂伦春等十个民族的兄弟姐妹,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游猎放牧,繁衍生息。


其实,现今的漠河县城并不在漠河镇,而是在西林吉镇。西林吉原本只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边境小镇,只是由于1987年5月那一场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一下子吸引了亿万国人的眼球,才使它家喻户晓,“一夜成名”。我正是在那场特大森林火灾中,第一次听说西林吉的名字,但并不知道它就是漠河县城所在地。以至于这次从哈尔滨去漠河,当我拿到“哈尔滨——加格达奇(现改名为大兴安岭市)”和“加格达奇——西林吉”两张火车票时,开始还有点莫名其妙,还以为宾馆把车票买错了,还让人家去焕票呢!


我们途中在加格达奇住了一晚,坐蹦蹦车游览了市容。这座边城很小,且到处施工,许多路段都用挡板围起来,想照张相都不好选景点。好在蹦蹦车轻便灵活,见缝就钻,不到半个小时就绕城一圈。


第二天一早,我们便搭乘火车前往漠河。漠河位于我国北陲边疆,大兴安岭西北部。北纬52.10`,东经121·07`。漠河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一月平均气温-36’c。每到冬至前后,白天最短仅有七小时左右。独特的地理位置,也使它在每年夏至前后,成为我国白昼时间最长的地方之一,常常会出现全国极为少见的极昼,几乎看不到黑夜,有时偶尔还可以看到“北极光”。


傍晚时分,我们到达漠河县城——西林吉镇。那天吃过晚饭已快22时了,整个县城依然像白天一样,到处明明亮亮的。那天晚上,我住在漠河县人民武装部办公大楼顶层的招待所里,兴致极高,睡意全无,下决心即使熬个通宵,也要看看这里难得一见的白夜景色。我一边看着电视打发时间,一边又不断地站在窗台前观察外面的夜景,一夜都没有合眼。我看到,整整一个夜晚,这里光线最暗的时间在23时到凌晨1时30分这两个多小时,但也只是象内地的拂晓,窗外一二百米内的物体仍看的十分清楚。凌晨2时刚过,天则已大亮,已是名副其实的早晨了。难怪我们房间的窗帘都是双层的,做得就像暗室的窗帘那样厚重、那样严实呢!2时40分左右,太阳已从东方冉冉升起,透过天空那缓缓飘动的朵朵白云,把万道金光洒向广袤的北国大地。我高兴极了,立即拿上照相机,准备上街上拍几张晨景照片。


当我兴冲冲走出人武部办公大楼,却发现院子的大门紧锁,我转了几圈都找不到一个出口,眼看太阳越升越高了,急得我束手无策,毫无办法。我只得返回房间,想赶紧在楼上抓拍几张照片。但人武部四周都是居民住宅小区,到处杂乱无章,取景效果很不理想。3时左右,我只得再次下楼寻找出口。一家餐馆已经有人上班,我便穿过操作间来到大街上。此时,西林吉镇宽阔的大街上,只有我一个人在踽踽独行,显得是那样的冷清、那样孤独。我在“中国漠河口岸”大楼等几个地方,拍了几张漠河县城3时——4时左右的晨景照片。



在漠河县城停留期间,我仅仅看到了白夜,没有见到“北极光”。据人武部赵部长介绍,在漠河县,白夜经常见,而“北极光”则极为罕见,很多年才偶尔出现一次。“北极光”出现时,天空中顷刻间布满五颜六色的光幕,有的像光冕,有的像光柱,有的像光带。这些彩色光幕,有的呈片状,有的呈线状,有的成斑状,形状各异,变幻不定,蔚为壮观。无奈此次行程安排太紧,已经没有机会亲眼看到“北极光”了。但我并不后悔,因为我已经看到并经历了白夜,也心满意足了。


(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漠河   白夜   加格达奇   帕米尔高原   西林   大兴安岭   人武部   北极光   哈尔滨   县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