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正义与波函数:评亚历山大·温特《量子心灵和社会科学》

y

“真理” “正义”与波函数:评亚历山大·温特《量子心灵和社会科学》

作者:Fred Chernoff,美国科尔盖特大学政治科学系哈维·皮克尔(Harvey Picker)国际关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欧洲安全、联盟理论、核扩散研究和军备控制。

来源:Fred Chernoff, “‘Truth’, ‘justice’, and the American wave… function: Comments on Alexander Wendt’s Quantum Mind and Social Science,”International Theory, Vol. 14, No. 1, 2022, pp. 146-158.

导读

本文选自于《国际关系理论》(International Theory)2022年3月评论亚历山大·温特《量子心灵和社会科学》的专刊文章,其他研究主题包括波函数的应用、量子决策理论研究、“真理政治”与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等。本文的核心关切是哲学视角下量子理论的本体论问题,包括国际关系领域是否存在一个与自然科学相统一的本体论以及量子本体论未来是否会被取代的问题。作者承认量子思维对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但也对温特的核心观点提出了质疑。在温特看来,在一个科学领域,一旦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实体理论(substantive theory)需要解释,那么其本体论是存在争议的,就像牛顿物理学或量子力学一样;但本文作者认为在国际关系领域做这项工作是非常值得怀疑的,因为其并没有被广泛接受的实体理论需要解释。其次,本文质疑温特关于量子理论的本体论在未来被取代的后果的观点:温特坚持认为,在物理科学中,一个新的理论包含了旧的理论,包括它的本体论。但是,这似乎误读了历史,虽然经典物理学的经验内容被相对论所包含,但前者的本体论却很少被包含,而且这些本体论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外,作者还讨论了波函数视角下真理与善等价值概念的意义,并提出量子视角的引入将对社会科学产生的广泛影响。

亚历山大·温特的《量子思维与社会科学》涵盖了一系列最为深刻且难解的科学和哲学问题,并通过借鉴粒子物理学(particle physics)等诸多领域的观点,试图得到一个综合性的答案。量子思维建立在多领域的观点之上,温特认为其中一些显然是正确的,但也承认其他的主张可能只是可信的(plausible)。温特写道,“大脑是一台量子计算机,而意识在根本层面上涉及物质……尽管这些说法显然是推测性的”。

温特将这本书定义为一本哲学著作,正如它的副标题“统一的物理和社会本体论”所显现的那样。一些人认为,文章的核心是为展示量子决策理论和相关领域的实证结果,以改变社会科学推论(reason)和国际关系的理论化方式。但这种观点有待商榷。作者认为,温特的观点能否被接受应该取决于其是否符合哲学评价标准,本文试图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成就

虽然本文对温特的论点提出了一些批评和保留意见,但需要承认的是,量子思维表现出了非凡的优势:第一,它为社会科学家提出新的调查假设提供了肥沃“土壤”。第二,它也提请我们注意最近在实证科学和西方分析哲学的各个领域有用的研究成果。第三,这本书将国际关系和物理理论联系起来,展示了后者如何可以成为前者的理论化的模型(model)。第四,这本书明确规定了它所使用的一套标准,包括解释性的统一、简约性、与背景知识的一致性、本体论的统一、现象的范围以及美学原则。并且如果温特借鉴的物理学观点在未来得到强化和支持,那么本书的论点也会随之更具有说服力;但如果(物理学观点)被削弱,则整个论点可能会失去说服力。

论证结构的优点

最开始这一论点似乎相当脆弱,因为它引用了不为人所知或未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例如关于“多心灵”(multiple minds)的见解。持有非“多心灵”解释观点的人甚至无法迈入量子思维的第二步。然而,这个论点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脆弱,因为前提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支持一个结论。例如,在演绎论证中,前提集的真实性可以挽救结论的真实性;而在归纳论证中,已知的前提(“天鹅1明显是白色的”)与其他已知的前提(“天鹅2是白色的”)的合作可以支持一个可靠的或可能的更广泛的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或“95%的天鹅都是白色的”)。

一般而言,论点的前提越多,结论的可能性就越小(温特的论点有很多前提,包括量子物理学、神经科学、量子决策理论、量子语义等)。但是,作者认为温特打算把这个论点更多地解读为一种涌现论(emergence)的观点,即作为整体的观点的强度(strength)需要大于任何前提部分,并且产生更多的内容。因此,这些领域中量子结构的复杂性,其中各种具体的结论与社会结构存在联系,最终造就了一个比任何前提都更令人信服的整体结论。

主要存疑之处

——关注了一个国际关系学科中不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温特核心论断的主要存疑之处在于,国际关系领域中并不存在一个需要用量子思维解决的明确问题。并且量子思维声称要做的工作似乎是难以完成的,请考虑以下几点:

哲学家和科学家只有在对正确的物理实体论达成一致后,才会讨论物理学的本体论问题。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之所以在今天积极辩论本体论,并对量子理论的最佳解释存在分歧,正是因为他们同意有一种正式(formal)的理论可以解释亚原子水平上的所有观察结果;温特在本书中也试图为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提供一个新的本体论视角。但是,与自然科学中的理论共识不同,在国际关系中并没有公认的实体理论。制度主义者、新现实主义者、后结构主义者和其他许多人都反对理论原则(theoretical principles),因为每个理论都有自己的本体论假设。因此,目前尚不清楚国际关系是否存在“一个”本体论(an ontology)。作者的观点是任何试图为国际关系领域提供一个本体论的工作都将是与现实“错位的”(misplaced)。至此,需要思考的是,量子思维究竟想实现怎样的工作。

这本书的两种潜在影响是:要么呈现(present)一个与所有当前(和未来)国际关系理论碰巧符合的本体论,且这一本体论能够以某种形式被纳入在量子思维中所阐述的观点;或者提出一个真正(True)的本体论,要求所有国际关系理论必须与之契合,否则就被拒绝。前者与目前国际关系中关于本体论的明显争议背道而驰;后者似乎是规范性的,通过量子思维向读者展示社会世界的真实本体论,从而成为未来任何可能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必要条件,甚至跳过经验检验直接决定理论的合理性。

如果忽略上述意见,并接受国际关系的社会本体论可以基于物理本体论的假设,那么温特在量子思维中表现出的信心仍然存在实质性问题。请考虑以下两点:

第一,温特偏好的量子理论解释是永远无法解决经验性问题的。任何可能出现的解决方案都将来自哲学层面,对“多心灵”达成共识的困难和来自经验主义的怀疑都会影响量子理论的解释能力。第二,另一种理论也有可能会取代量子理论,正如它和经典物理学的关系那样,例如广义相对论。温特对他的本体论结论的信心并没有因为量子理论的前景而减弱,因为他认为新理论中会包含现有理论的特征。但实际上多数是现有理论的无可辩驳的经验内容。在科学史上,范式的转变或基本理论的替代往往涉及拒绝,而不是纳入旧的本体论的理论假设,例如相对论和经典物理学。因此,温特似乎部分地误读了科学史。

是否达成了对意识状态“更深层次的理解”

温特的观点在于强调接受量子思维的利好:包括对异常行为选择的解释、一个统一的自然和社会的本体论、以及对心物问题(mind-body problem)的解决方案。温特声称提供了对人类意识的深层理解,但他通过假设所有的物理物体都有某种意识(泛心主义:panpsychism)从而回避了原有的问题。温特一度意识到,他所做的事情可能不会上升到“解释”(explanation)的程度,但至少“加深了对意识的理解”。而作者认为,实际上温特对心物问题的解释似乎是一种身体-心灵身份的转变,并未形成对意识更深层次的理解。

正义、善良和道德规范维度

温特认为,社会结构无法在一个经典的物理框架上具有因果力量,于是需要提出合理使用任何概念的物理基础。那么,使用正义和善等道德规范概念的基础可能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所说的所有真实的东西都是波函数,那么什么是“正义”或“善”呢?基于温特的本体论立场,人的所有思想(如对事物的思考和评价),无论内容如何,都是由同样的东西组成,也将不再具有道德规范性质。所以如果道德规范问题和经验问题以及解释性问题一样,都在国际关系领域具有合理的地位,那么,任何导致在社会科学中对真正规范话语的先验拒绝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都是有问题的(即不具有道德规范属性)。但是,量子物理学似乎没有任何特别的权威来决定道德理论中的这一核心问题。

温特基于量子思维,对科学理论中的“实在论(realism)”提出了许多主张,并明确地支持实在论作为一种科学学说(似乎与《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中的观点相悖)。温特承认关于“真理”(经常指代科学理论)有不同种定义;然而,在关于贸易、安全等的国际关系辩论中,“真理”一词的含义是完全无疑的,即统一的。但是,“对应”关系以及“现实”、“合适”和“事实”的概念并不能解决哲学问题,因为它们都和“真理”一样属于无法观察的外部世界。对于科学研究者来说,理论的优劣严格意义上取决于其能否最大限度上满足该理论本身和其他备择理论(alternative theory)的标准。

温特关于统一本体论的论证依赖于对科学理论的实在论解释。温特认为,只有实在论才能维持科学进步,因为它“更有可能产生假设……这可能会促进我们的知识。”但温特关于反实在论无法维持这种进步的说法在经验上是错误的,反例如爱因斯坦的经验主义形式。此外,温特在第三章中对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攻击只是稻草人(straw-man)式的论点,忽略了科学哲学中所有最强大的经验主义者和实用主义者的声音,尤其是范弗拉森(Bas Van Fraassen), 奎因(WVO Quine)和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Charles Sanders Peirce)。他认为,经验主义者和工具主义者没有办法在一种真正的科学理论和一种通过援引神或魔鬼来非常简单地解释一切的理论之间做出选择。但是没有一个哲学家认为理论选择可以基于一个标准;“简单”总是一套标准中的一个。因而,将卡尔·波普尔和可证伪性以及类似的原则作为科学的界定标准更符合温特的理论标准。

结论

虽然这篇论文概述了作者在量子思维中看到的一些问题,比如当前国际关系领域缺乏与自然科学相统一的“本体论”、对规范话语的危害、对新理论先验性拒绝的陷阱等,但这本书依然给国际关系学界带来了一些重要的想法。事实上,量子理论基于直觉认为社会科学和粒子物理学更为相像而不是宏观物理科学。因为在粒子物理和国际关系中,都没有简单地描述观察者和对象之间的区别;并且许多国际关系基本定律——由于研究主题的本质——是统计的(概率的)而不是确定性的。

温特的论断肯定会引起关于国际关系和其他社会科学知识增长新路径的严肃辩论。这将激发关于实证理论和理论选择的哲学基础的辩论和假设,包括演绎(deduction)、归纳(induction)和逆因(abduction)。量子视角的加入将会使得社会科学更加繁荣,如合作基础和社会制度存在等方面的研究;但并不值得因此放弃整个社会科学中的经典方法,因为其依然无法解释人性自私等问题。由于研究领域涉及一系列广泛的问题——包括经验因果、解释、道德规范——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国际关系学者将不愿意接受一个形而上学的论点作为限制理论合法性的基础。像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和南希·卡特赖特(Nancy Cartwright)等思想家就认为科学史需要同时接受相互排斥的理论,因为地方性问题的解决更有可能成为历史发展的推动力,而不是科学全面的一致性。温特提出的国际关系理论的“防止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preventing)”的本体论先决条件将使得国际关系和社会科学相对于物理科学处于一个似乎无法解决问题的劣势。

词汇积累

实体理论/实质性理论

substantive theory

多心灵/ 多世界

multiple minds/ multiple worlds

泛心主义

panpsychism

逆因/不明推论

abduction

译者:崔一丁,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政治系研究生,研究兴趣为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和国际关系理论。

校对 | 金也琪 吴谨轩

审核 | 李源

排版 | 廖文君

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量子   社会科学   亚历山大   本体论   国际关系   论点   函数   正义   真理   思维   观点   心灵   领域   理论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