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一周年丨安永杨淑娟:北交所发挥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承上启下的枢纽功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正式开市。经过近一年的深耕细作、砥砺前行,北交所与沪深市场错位发展,有力推动了超过百家中小型创新企业融资发展。

站在开市将满一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如何看待北交所交出的成绩单?哪些方面仍有待改善?中介机构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围绕这些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称《21世纪》)近日采访了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

一周年成绩单

《21世纪》:北交所开市将满一周年,带来了哪些积极作用?

杨淑娟:北交所市场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截至11月10日,上市公司达122家。截至9月底,北交所属于国家级专新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有39家,占比超过30%,从所属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科技、新材料、医药生物等新兴成长板块,具备良好成长空间与发展潜质。

截至9月初,北交所累计实现直接融资235亿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2.1亿元。截止8月底,北交所中小企业占比77%,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占比超八成,其中23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此外,有3家公司顺利完成转板上市。

《21世纪》:北证50指数将于11月21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将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杨淑娟:一方面,北证50指数便利投资者了解北交所市场整体运行情况,满足指数化投资需求。对于投资者而言,北证50指数可以及时、清晰地反映北交所二级市场的运行状况,便于投资者更好进行投资决策。指数的推出也将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品种,有助于提升投资便利性并降低投资门槛。

另一方面,北证50指数产品的推出也有利于持续吸引增量资金,增加市场流动性,最终将持续释放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场活力。

《21世纪》:如何评价北交所的设立对我国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

杨淑娟:北交所发挥了多层次资本市场承上启下的枢纽功能,在沪深两市基础上,完善了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打造了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力量将越来越强劲。

北交所定位是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支持,对于一些规模还不是很大、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也能够包容其进入交易所市场。北交所的平稳运行将逐步优化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生态,让中小型企业获得融资发展的机会。

对一级市场的股权投资者,如VC、PE机构来说,北交所成立使得创新企业的上市路径越来越畅通,增加了VC、PE的退出渠道,将其账面盈利转化为现实盈利,给创投等市场投资者带来信心,具备优质产业资源的创投机构、券商直投等都将直接受益;对新三板和未来北交所的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北交所提供了长期性和经常性的投资机会。

流动性待改善

《21世纪》:结合北交所开市一周年的发展现状,你认为北交所目前有哪些方面待改进?

杨淑娟:目前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场影响力还有待提升,能够支撑市场深度的龙头企业还相对不足。市场流动性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行上市方面,需进一步优化各环节协同,夯实前端审核监管基础,提升后端上市审核效率,力争 " 少问询、少反馈 ",以帮助优质企业上市预期更明确、上市时间更快速、上市过程更顺畅。

引进长期资金方面,北交所已经具有良好的再融资功能,可吸引长期资金入市,陪伴、参与到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当中。

《21世纪》:对于北交所深化改革,你有哪些建议?

杨淑娟:一是继续完善基础和配套制度改革,进一步构建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的基础制度安排;提高上市企业的质量,形成高质量的发展;不断提升市场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估值定价能力,形成通畅的创新资本“募投管退”渠道。

二是进一步加强与沪深交易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互联互通,加快完善服务中小企业的全链条制度体系,形成良好的多层次市场发展生态,形成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的良性市场生态。

三是进一步丰富北交所金融工具(产品),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提高北交所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化,使北交所真正成为中小企业的助力,为北交所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21世纪》:你认为北交所未来应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有哪些建议?

杨淑娟:一是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转板机制、信息披露合规性、便利的交易制度等制度建设和完善,建立并发展丰富的融资工具库,包括公开发行、定向发行、配股、优先股、可转债等多元化再融资体系,在保证企业质量的情况下,提高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吸引力,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量。

二是丰富投资标的和产品。一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需要提升,让投资者有更多的投资选择和交易可能,另一方面丰富的金融产品也有利于吸引更多资金来市场投资,增加市场流动性。

三是保持高质量的成长性,“投早投小投新”企业的持续性成长是北交所最大的投资红利,但企业的质量是保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把握好质量关有利于市场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升吸引力。

中介任重道远

《21世纪》:北交所诞生以来,券商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如何看待中小券商和头部券商在北交所的布局情况和发展空间?

杨淑娟:北交所宣布设立以来,无论是头部券商,还是中小券商,都在加快业务进度,积极投身新三板做市交易。北交所的设立为券商带来多方面的业务机会和挑战,券商的核心竞争力将从过去的单一头部优势,逐步转型为比拼综合实力和构建生态闭环。

对于中小券商,北交所业务给了中小券商重新梳理业务体系架构、梳理业务逻辑、打造服务体系、弯道超车的机会。

对于大券商,长期来看,大券商的内功会慢慢显现,特别是北交所的发展方向是“高质量扩容”,后期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接近北交所上市要求,自然会优中选优,企业质地会被更多地考量,严把风控关的头部券商的优势会逐步显现。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大券商仍会在北交所有很多的业务机会。

《21世纪》:在开展新三板及北交所业务的过程中,你总结了哪些经验?你认为应该如何打造适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中介机构?

杨淑娟:安永拥有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的基因,我们也是服务注册制IPO数量最多的“四大”,我们会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加大在北交所业务资源的投入力度,助力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对于拟申报北交所的企业,安永建议提前做好准备,特别是进行财务规范,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治理结构,引导更多优秀人才进行规范运作,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三板和北交所企业往往是“更早、更小、更新”的企业,往往处在企业发展的初创期和发展期。中介机构应该帮助企业筹划,如在财务、税务等方面建立基础制度等,针对企业需求提供服务,并与企业一起成长。

同时,中介机构应加强对行业知识和专精特新技术的了解,对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判断,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助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多层次   资本市场   承上启下   券商   枢纽   投资者   中小企业   周年   指数   功能   业务   世纪   市场   企业   杨淑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