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小,你们要让着些”,这句护短话别再说了,小心被孩子记恨


文/兰妈谈育儿

周末时,8岁女儿邀请了几个好朋友到家里面做客,当时4岁小外甥女也被送到家里帮忙照顾一天,大概都是大朋友的原因,外甥女一直显得有些孤单、融不进集体,为了不让小外甥女的内心受到冷落感,我劝女儿说“你要带着妹妹一起玩哦,或许会更有意思呢”。

之后,女儿便主动邀请了小妹妹加入他们的游戏体验,一群孩子你追我赶,很快就出现了问题,小外甥被绊倒后哭着告状说“他们推了我”,这句话被奶奶听到后,当即就出口批评女儿说“你是姐姐,妹妹还小,你们都要让着些,有本事就出去欺负那些外人”。

这句话说完后,女儿当时闷闷不乐地回到房间,还把自己和她的朋友都关在屋子里玩,刚开始的时候我只认为大朋友和小朋友玩不到一起去,等到晚上女儿的一句话引起了深思,她说“妈妈,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妹妹,不喜欢我”,这句话让我觉得心一颤、并异常地难受。

我问女儿:“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

女儿说“白天明明是妹妹跑得慢,不小心摔的”

我接着问“那你是觉得奶奶冤枉你了,对吗”

女儿点点头,接着又说“我讨厌奶奶,真想她永远都不要回来了”

听到女儿这样说,我惊讶地赶紧教育:“她是奶奶,记得一定不可以这样说哦”

为了帮助女儿尽快恢复健康心理,我及时了解情况:“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呢”,女儿回答说“我讨厌她,总是叫我让着小弟弟、小妹妹,有时候明明那些小孩子才是最可恶的,乱告状,闯祸了,还总是给我们这些大孩子算上”。

听到女儿的一番肺腑之言后,我明白了,原来,一句“护短话”对孩子的成长竟有如此影响,这不仅涉及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来自健康成长里最重要的公平之心,尤其是二胎或多胎家庭里,越是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心理也越是脆弱

因为,大家都总是围着小孩子忙里忙外,被忽略内心再加上不公平的对待,很容易生出不健康的内心,同时家长护短的话说多了,也很容易让孩子的内心从此记恨上,所以“弟弟妹妹还小,你要让着些”这句话,今后别再对孩子说了!

“护短”的可怕:妈妈一教育孩子,婆婆就抱着孙女哭

朋友娟子,前几年遇到了一件特别头疼的事情,她告诉我,每当要教育孩子的时候婆婆就在旁边哭,明明孩子做错了事情只是批评几句,没想到,孩子一哭,婆婆就抱着孩子跟着哭,弄得大家都认为自己是“后妈”似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一个好好的家庭也被折腾得鸡犬不宁,而婆婆的表现在外人眼里,好像就是在传导“儿媳妇有多么不讲道理、多么不孝顺”,久而久之,受不了冤枉气的娟子,无处发泄只得找丈夫出气。

都说,婆媳关系其实就在于有没有一个“会办事”的丈夫,很明显,娟子家就有个“不会办事”的丈夫,听到妻子的吐槽和埋冤不仅满是不耐烦,甚至还抱怨说“结婚之前,怎么没发现你是这样的人”,于是夫妻战争一触即发!

后来一段时间,娟子想开了,既然一教育孩子,婆婆就跟着孩子哭,那么娟子就从来不当老人的面教育孩子,即便是有一些明显的错事,也都是关起门来慢慢地跟女儿讲道理,一方面可以避免老人护孩子心切的矛盾发生,二来也可以维护孩子正在成长的自尊心发展。

本来以为这样的教育是个两全选择,可是,娟子又说“当一个人对你有偏见时,连喝口水都觉得塞牙”,原来,娟子不当老人面前批评孩子后,也给老人树立一种“不管孩子”的形象,于是孩子身上若存在某些缺点时,奶奶也会抱怨娟子“自己生的孩子不管,那你生她干啥”。

有一次,婆媳之间因为孩子的教育发生剧烈争吵后,娟子崩溃地说“我教育孩子,您护短,跟着一起哭,让我难做人,我不当您面教育孩子了,您又说我生了孩子不管,呵呵,这究竟是要我哪般才可以呢”…

家庭相处最怕遇到的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护短”

其实,奶奶护短、心疼孙女被批评这是人之常情,但其实,家庭教育最怕的就是遇到老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护短”,婆媳能成为一家人都是前世修来的福分,一家人在相处的时候更应该坦诚以待。

邻居王奶奶是一个性格比较强势的婆婆,可是如今已经68岁的高龄,每次坐在门前石凳上的单薄身影,总是显得那么的落寞孤寂,为什么王奶奶老无所依呢?先不要着急批评儿子和儿媳的不孝,一段年轻时的回忆把大家拉进主题。

王奶奶42岁的时候就喜当奶奶,可是性格强势的她和儿媳妇却相处不到一起去,孩子小的时候婆媳两个人就经常为了教育而争吵生气,儿媳妇也不是没有想过“把孩子交给奶奶带,自己出去专心闯事业”,可是每一次提这个话题时又被王奶奶拒绝。

说好听的话就是:“孩子不能离开妈妈”

直接一些的话就是“我要出去挣钱”

这样一来,还有什么谈话的意义呢?

转眼间,54岁王奶奶过了盆满钵满的年纪,身体开始走下坡路线后,被公公安排着提前回老家养老,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王奶奶开启了和儿媳妇正式朝夕相处的日子,可是婆媳关系就是剪不断、理还乱,鸡毛蒜皮的小事基本上就是隔几天耍一出。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聊天、护短的王奶奶,就给自己的儿媳“创造”了很多流言蜚语,比较典型的两件事:1、他们嫌弃老年人带的孩子不好,2年轻人不出去闯一闯,整天就知道待在家里有什么意思。

就这样,流言蜚语越传越多的情况下,有一次,儿媳妇回娘家被听到流言的老爸批评:“人家买房给你住着,你还嫌弃人家带不好孩子,你有什么资格嫌弃”,而在老爸家受了委屈后儿媳决定不再委曲求全,孩子考高中那年结束后,便和丈夫决定在同城市的另一处买一套房,并搬出去住了。

面对王奶奶满脸的不情不愿,甚至黑着脸、不给好表情的模样,儿媳妇也对王奶奶说了一番透心的话:

“妈,即便是将来哪一天我不跟您儿子过了,我觉得有些事必须要说清楚”

“第一件事,您说孩子我们碰都不让碰,娃子小时候我请求您帮忙带孩子的时候,您告诉我要出去挣钱”

“第二件事,我不是不愿意出去上班挣钱,是您儿子不让我出去,他不希望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我记得,您去您女儿家吃饭的一次,人家婆婆说,让小姑子给您盛饭,小姑子是不是说:让您自己去盛饭,这件事、这句话,如果是出自我的嘴巴,又会出现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名声这东西我不在乎,我可以理解成您说过的话都是为了自己的名声,我也不期盼您能一视同仁,但我希望,今后一是一、二是二,没有的事不要让我背锅”

本来以为,一次深入交谈之后,婆媳关系能够有所缓和,没想到,一向强势惯了的王奶奶,直接找到儿子吵闹着说“有了媳妇忘了娘”,儿媳妇也成功背上“不孝顺”的标签,大概也是因为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乃至老公公去世后,儿子儿媳也没有把王奶奶接到家里一起居住,也只是偶尔有时间回来送一些粮油吃喝。

这件事、这份故事,还是和王奶奶聊天的时候她主动说起来的,她还告诉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当下对你好的人”,那颗门前柿子树下总是孤独的身影,我想王奶奶也是知道后悔了,这是一份家庭相处之道、更是一件教育里需要警惕的事情-护短。

家庭护短不如护媳、教育护短不如放手让孩子独立

如果论一个家庭相处需要“护短”的话,其实家庭相处的秘诀,有时候“护儿不如护媳,护孙不如护媳”,毕竟,儿子长大后有自己的责任和工作需要维护,孙儿们长大后也有自己的生活需要追求,年老时能依靠的还是家里面围着灶台忙碌的女主人。

而教育里,不论是老年人、还是年轻的爸爸妈妈,都要从始至终避免“护短”这件事,要知道,不论是“护谁的短”,都会给另一个孩子无形中造成伤害,而孩子迟早也是需要独立一方,不管是和弟弟妹妹、还是和外界的朋友同学发生矛盾,我们都应该试着把选择权、和决定权交给孩子。

与此同时,孩子大了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圈子和自尊心,而我们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除了要持以公平之心对待之外,还要注重维护孩子的独立圈子自尊心理,只有拥有健康内心、健全人格的孩子,他们的成长之路才更容易一路畅行,哪怕是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也会想尽办法去解决、而不是胆小懦弱地逃避!

所以,家庭护短不如护媳、教育护短不如放手让孩子独立!

---------------------

我是兰妈,专注于育儿领域解析作者,以亲身事例、各种家庭教育实例,来记录育儿感触的瞬间,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兰妈谈育儿一起学习共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孩子   儿媳妇   儿媳   婆媳   婆婆   教育孩子   奶奶   批评   小心   女儿   妹妹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