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往事(16)振八街

小的时候,人小眼界也窄,就觉得丹东很大。可能交通也不方便,从我家住的地方很少过桥洞子去铁路的那边,六道沟是一个陌生的地方。

安东老火车站

我舅姥爷和姨姥家住六道沟永昌派出所附近,去他家是需要穿过桥洞子的,一般情况下都是要途径振八街的。每年总是要去几次,只是对沿途的道路和建筑记忆的不是很清晰。

对振八街的清晰记忆是看电影纪录片,那时候,在故事片播出之前,是加演《新闻简报》的。那次加演,就是介绍丹东振八街沿街建筑的一个小专题片。大概的意思是说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丹东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等等。可见,那时候,能够住上丹东振八街的沿街楼房是何等的风光!

1970年左右,振八街沿街建起一排板楼,家家都是两室顶三室,我们那时叫“203”,楼里有了厕所。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房子绝对是豪宅!

全市或区里的学生运动会,愿意在振八街西头的桃园体育场举办,每年总是要去一趟的。看完这个电影纪录片以后,我对振八街比以前留意啦。

记得,院里有过姓吴的老邻居,走“五七”回城,就分得一套振八街的楼房,邻居们议论了好一阵,我奶奶还领我去吴家串过门。

1980年代,振八街是市内城区主要交通干道之一,有1路和3路公交在此通过。

从站前一过北桥洞,沿街主要有牙骨科医院、振八药店、红星大院、第二中学、振八煤炭商店、振八副食品商店、粮食局运输队、实验小学、制药厂、十九中学、振八加油站、振八邮局、总工会学校和招待所、桃园体育场、东风服装厂等单位。

那时候也没有私营牙科诊所,一般情况下,有镶牙看口腔疾病都要到牙骨科医院。红星大院很大,多是居住着军分区的家属。

据说丹东二中是日居时期的一所小学

丹东二中使用的是满铁附属地的建筑,据说是一个日本女子小学。八十年代,丹东二中就是丹东最好的学校了。

我在二中读书时,看到许多日本小老太太回到自己就读的学校,在自己的教室和座位上照相。

让她们魂牵梦萦的就有这座敦实的建筑。

二中的老建筑本来很漂亮,不知谁的主意把楼体拆除一部分,弄成现在这般模样,真的不好看。

原二中拆除部分老建筑遗留的部分

振八煤场很大,里面还有过一个小火车站,好像叫锦江站。传说此地是日居时期的跑马场。

锦江站

十九中学也是一个老建筑,日居时期是男子中学。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驻军接管。抗美援朝期间作过志愿军后方医院和护士学校。1962年时是八一小学。八一小学撤销后,改为十九中学。

八十年代的十九中

桃园体育场面积很大,记得我们开运动会时,只是占用了其中的一部分。开运动会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们也去周围转转,记得离体育场不远有个木材堆积场和部队。

部队的营房很高,墙上没有窗,在房子之间的走道上很少见人。

体育场就是一个空旷的泥土大操场,围墙围着,其实就是一个平整的空地。1970年代的桃园体育场周围人家不多,不繁华。

不过离体育场不远,振八街工会会馆对面的铁道边有几棵梧桐树,长得粗壮、很美,后来移除这条铁路,不知道把这几棵树弄到哪儿去了?

1980年代,六道沟里盖了不少住宅,居住环境明显好于旧城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振八街街道两旁,开了不少商铺,主要是经营五金材料。

振八街两旁的枫叶,非常漂亮。尤其是体育馆附近的景色很美。记得二中院里也有一棵枫树,树冠很大很美。不知道二中把院落移交给一中后,那棵大树还在吗?

七八十年代,振八街附近的日本房很多,日俄战争以后,这一带是满铁附属地。日本人把振八街叫做北“四条通”。1980年前后,我家住北二道,和振八街很近,附近有许多小日本留下的住宅,记得道边有一座房子用绿植围着,很漂亮,不输今天的别墅。

我在振八街附近生活过很长时间,记得在二中读书时,学校组织冬季长跑,从学校出发,围着振七街、在桃源折返,经振八街返回学校,累得我精疲力尽,腿疼好几天。

振八街枫叶飘落的时候

如今,随着锦山大街、江城大街的贯通,振八街不再是城市的主干道了,但是,依旧灿烂。

在枫叶红了的时候,我还是喜欢在振八街上走走,体会一下那风吹叶落的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丹东   过桥   锦江   桃园   沿街   日本   体育场   往事   很大   学校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