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最后一天:浑身溃烂大夫都跑光,仅仅留下八字便撒手人寰

迷茫之际,我常常会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身边有着不同的声音环绕着我周边,交错盘杂的刺激着我的灵魂。

有人告诉我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体验”。人这一生为了自己而活,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已经能够涵盖整个生命了。

但也有人和我说“生命在于奉献”,没有奉献精神整个人生只会活在负罪的阴影里,人生来渺小,需要做一些奉献的事情证明生命的伟大。

可我认为“生命没有意义,是你的所作所为,赋予了它意义”。

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说得再多也抵不上名人的一句真理,在古代,我国有这样一位心学圣人-王阳明,他参悟的人生更加透彻。

可就是这样一个透彻的人,最后却浑身溃烂,无人敢接近,一生探究这么多真理,死时只留下寥寥八字,撒手人寰。

走进圣人

王阳明先生,可谓家喻户晓吧,他创造的心学,对于我国哲学方面具有巨大的研究意义,他开创了一个时代,一个充满唯心主义的时代。

他走进人的心灵,参悟人深处的秘密,但这样一个伟人的成长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据民间流传,王先生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成就,其实是因为他的“命”因为他从小自有神明眷顾。

此话如何解释?要从他出生开始讲起,我们都了解的常识一个母亲孕育孩子,需要十个月最后孩子才能呱呱坠地,但王先生的母亲足足怀了十一月才生下他,起初母亲以为这孩子出了什么问题。

直到有一天晚上,她梦到了一个神仙,那神仙高高漂浮在云层之上,喊着母亲的名字,母亲抬头一看,之间那神仙手臂上托着一个婴儿,婴儿浑身散发着光芒,他没有哭就那样乖巧的躺在神仙手里,十分可爱。

后来母亲的腹部突然一阵剧痛,强烈的痛感将她拉回现实,她终于要生产了,几个小时后王先生出生了。

听完母亲的讲述,王先生的父亲更是欣喜,认为这孩子就是上天赐给他们的,是照拂家门的孩子。全家上下都期盼着这个孩子带来好运。

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王先生不像是神仙的孩子天资聪颖,他不会说话直到五岁,也没有开口讲话,父母都认为这孩子估计是个天生哑巴,以后也不会讲话了。

他的父亲十分着急立马请来专门的和尚帮忙看看,和尚拍着王先生的肩膀说“这孩子必成大才”。

果然,在第二天,王先生就开口说话了,众人又纷纷说这孩子了不得啊。他长大了一些后,父亲将他送进学堂进行系统学习。

那一年他十二岁,同学堂的孩子都比他小,但是他的学习能力很高,看过的东西一遍就能记住,老师授予的知识听一遍就能理解。用今天的话来说算得上一个神童了。二十二岁时王先生考上了状元。他的确做到了照耀家门。

成名之路

考上状元意味着可以进入官场,相当于如今的公务员这一步,直接确定了他今后会衣食无忧一生了。

别看他在读书方面有着天赋,在武术方面他也是光彩照人,有着灵活的头脑搭配强劲有力的武功,他已经超越了同龄人了。

文武双全的他很快就初出茅庐,受到皇帝的青睐,毕竟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人会拒绝一个全面的人才。

不过这是他获得出名机会的第一步,他在官场这条路打响的第一炮是“江西”。他带领着兵队成功为朝廷平定了江西。

完成一项这么艰巨的任务,他没有四处宣扬自己的成功,也没有就以此沾沾自喜,他很低调,继续平静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无争不抢,心淡宁静。

也没有其他官场人之间的阿谀奉承,就是这样的朴实善良。他的举动引起了兵部尚书的注意,他喜爱这样的人。主动去了解王先生,慢慢接近尚书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好苗子,就开始扶持他。

中年的王阳明已经有了名誉了,他开设了私塾,传授自己的知识以及思想,心学就是当时他最重要的传授思想。当然他也受到了当时民间学者的追捧,每天他的家门口都挤满了前来求学的青年,与他一同探讨有关知识。

据他的后代表示,王先生传授知识的那段时间是他一生中,最快乐满足的时光。

能与志同道合的人言谈感兴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教书育人,看着一个个稚嫩的青年被自己培养成腹有诗书气息的学者,那是其他方面给予不了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死前的痛苦

或许正是留恋着那些个求学的孩子们,或许是舍不得那声声老师的叫喊,或许是放不下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年近花甲的王先生依旧坚持每日去授课。

古代的医学条件不如现今,从孔子先生的文章里的那句话“七十而知天命”。就说明在古代鲜少有人能够存活到七八十岁之后,乾隆皇帝享年八十八岁在历史上都是最长寿的皇帝了。

从这一桩桩实例里都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花甲之年的老人已经接近尾声了,不像青年时期那般有干劲了。

大部分人会有选择让子女上前守护,自己则以享天年,但王阳明并没有这样选择,他的年纪逐渐上涨,身体能力也慢慢下降,他也依旧没有放弃继续教育的决心。身患重病,也还是想要爬起来去看看自己的学生们。

王阳明膝下仅仅有一个小妾生的小儿,小儿哭喊着自己的父亲多陪陪他,但他却让小儿坚强,他不仅仅是孩子的父亲,更是外面一群群求学者的父亲。

最后体力不支,病况加重他最终倒下来了,家人们火急火燎地请来郎中诊断,郎中看着病床前病怏怏的王阳明吓了一跳,无奈的摇摇头:“这病拖的太久了,浑身都溃烂了,我也无能为力了”。

王阳明死的那一刻留下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他坦然地离去,这一生他已知足了。

结语

这世间的人与物,都有它存在的规律,我们不必过多地去苛求改变,顺其自然就是最终的真谛。

其实王阳明先生这一生的学术,无疑是看透了人性,看透了本质,他在一次次探索里,最后明白,学会坦然面对是这一生最该学习的。所以致死的那一刻,他都默念着那句话。

人生漫漫,我们要学习坦然接受一切变故与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撒手人寰   官场   小儿   大夫   神仙   浑身   父亲   母亲   意义   生命   孩子   人生   知识   王阳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