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世间皆苦,唯有自渡

今年上半年有段时间,工作压力特别大,家庭琐事也比较多,导致我突然就觉得活着特没意义。一度不停地责问自己“每天这么辛苦,到底为哪般?最后不还是要走向死亡,早点结束也未尝不可”。

尤其是看了一些负能量的新闻后,就会开始埋怨自己为什么要生孩子,万一他也遇到这些世间的“恶”该怎么办呢?所以,那一瞬间我特能理解那些早早结束自己生命的人。

直到我看到季羡林季老的《万般迷津,唯有自渡》,才发现如他这般的大师,人生也经历过很多苦难。季老的生命旅程接近一个世纪之久,这期间他经历了很多重大的社会变革,可想而知经历了多少艰辛。


但是,即便是这样,他老人家也都没有退缩和妥协,而是选择坦然面对。这些和他为人处世的智慧和态度密不可分,通过这本《万般迷津,唯有自渡》也可见一二。

季老小时候家里很穷,而且属于穷中更穷的那种。父辈没有祖上庇护,就连一份田地都没有可耕的,吃饭都困难,只能靠九叔的救济。可是即便这样,他也能想办法偶尔得到一点“白的”吃吃。(白的是指小麦面,当时最好的食物,普通人家很难吃上一回。)

比如,小小年纪跟着大人去富人地里“拾麦子”、到庄外割草给有牛的人家,去孝顺亲戚大奶奶……总之,小时候得到他总是能想到办法。

自小6岁离家,很少再见母亲。即便是奔丧回家,在老家待的时间也都很短。他母亲日日盼,夜夜盼,直至离开,他才得以有机会回去。这么多年,不是他不想回去,而且早已在心里暗暗立下誓言:一旦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就迎养母亲。但他的母亲终究没有等到这一天,在他大学没有毕业就早早离去了。

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懊悔,至今成为他“永久的悔”。此情此景,我们也曾多多少少遇到过,想着自己一定要干出一番成绩,才有脸面回去见父母。

于是,各种压力上身,以至于把自己弄得喘不过气来。一边是父母的期盼,一边又是未成功的懊恼,终于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开始动摇:这样的目标,这样的人生到底值不值得继续走下去?

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压力,父母从未对我们有如此苛求。他们就希望我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能常回去看看就很满足了。

正如季老的母亲经常和邻居大娘念叨:“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单的一句话里,说尽了心酸和悲伤。她老人家日日夜夜地望眼欲穿,就是为了盼望自己的儿子能回来一趟。可一切,终成了遗憾。

那年,他出国4年毕业回国,即便怀揣某外国大学著名的毕业证,也如同我们普通上班族一样,也要面临“饭碗”的问题。他怕上课上不好被学生嘲笑,也怕不会讨好校长而饭碗不保。

他说刚工作的那一年,经常会有“仿佛看到自己手里的饭碗有点飘动。我真想到什么地方去哭上一场”的感觉。哪怕,已经有一年教学经验了,也会为下学年能否拿到续聘的证书而担心。

他说:春天早过,夏天又来,这个时候是教员们最紧张的时候,他也是其中一员。每天他们都会在私下窃窃私语,就连打招呼的方式都变成了“拿到了没有?”校长对他的一句“安静”的断语,都会搞得他整天提心吊胆。

季老这一段的描述既幽默地令人发笑,又能让人深感共情。真的和我们整日担心工作、担心被老板骂一样一样的心情。

不管是出生贫穷,还是不能尽孝母亲的遗憾,还是对工作的担心,亦或是旧时代的风云变幻、新中国的日新月异等等这些,季老都用自己人生的信念、坚韧、勤奋,又不忘初心一一去面对。他的哲学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人生这条慢慢长路,有阳光大道,也有独木桥。有春暖花开,也有寒冬腊月。也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总之,不可能是一帆风树。有的是一半烟火,一半清欢,这世间皆苦,唯有自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割草   迷津   饭碗   烟火   校长   世间   遗憾   担心   父母   母亲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