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走中企后,印度又改口了,开出两个前提条件,希望回归设厂投资

最近几年以来,由于印度总理莫迪推行扶持“印度制造”崛起的国家战略,中国企业在印度的营商环境发生了变化,印度政府频繁的利用税收以及其他行政手段,惩罚中国企业,逼得不少中国高科技企业只得从印度撤离。

但是最近印度方面的口风发生了改变,路透社援引印度媒体的消息报道称,印度官员的表态说,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进入该国高科技电子行业的大门随时敞开,但两个前提条件是中企与当地企业合作,在印度建立制造工厂,并且由印度企业控制董事会。

相比于此前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对中国企业实施罚款、审查,甚至封停,鼓动老百姓起来抵制中国商品,印度政府的此番表态总算是明确的划出了一条“道”来。

从商业上来讲,不怕有条件,就怕本来没有规矩,却临时随机的瞎操作,以行政手段蛮横的针对中国企业。因此印度政府此番表态,也算是为在印度有投资的中国企业指明了方向。

不管这个方向是好是坏,中国企业愿不愿意在这种制度下,选择留在印度投资,至少表面上看,现在情势比较明显了,那就是印度政府此前一系列的排挤和打压,实际上都是为了给印度制造崛起创造空间,是想要改变中国企业投资印度的方式。

此前中企投资印度,喜欢的方式是我们自己控股,雇佣印度人来干活,然后出货市场也主要是印度,但印度政府觉得这么做无助于印度制造业的崛起,因此想要让中国企业出钱,跟印度合资,建立印度企业控制董事会的工厂。

说白了,就是要让中国公司只提供资本,管理和运作等,都由印度人决定,因为这样以来就算中国企业撤资了,也能给印度留下制造业基础。

想法是挺好的,那么为何印度政府会有这种想法呢?以及该想法又能不能实现呢?

首先,从印度政府为何在眼下这个时机对中国企业释放善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趋紧张的国际环境导致的,直白一点来说,后半年美联储接连激进加息,促使印度面临严重的外资撤离,外汇缩水的麻烦。

这个时候,美元都跑到美国银行吃利息去了,印度本身资本有限,投资不足,自然希望中国企业能够给印度带来资本,弥补美元出逃带来的外汇短缺等情况。

说得直白一点,印度此前之所以敢对中国企业下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美贸易摩擦,美国想要扶持印度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因此鼓动大量西方国家企业都跑去印度投资。这么一来,印度就不缺资本投资了,对待中国企业的时候,自然底气很足。

但现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好,资本又回流美国,其它一些国家的企业,进行投资的时候也比较慎重,希望找一个经济根基雄厚,能够扛得住美元收割规律,同时又比较稳定的市场来投资,这时印度就不那么吃香了。

简单举个例子,这就好比房市,当房子价格一直在上涨的时候,原本一些地段不好,环境不好的小区,也能趁机涨价,稍微优惠一点价格,就能吸引很多人来买,但房价下跌,核心小区的房子都卖不出去的时候,偏远郊区的房子,就更无人问津了。

现在的印度,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全球经济下行,动荡和不安的情绪累积,日本韩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要撑不住了,越南这样此前高速发展的国家,因为资本撤离也面临巨大的金融危机,这个时候印度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选择。

其它国家都不投了,印度政府为了本国经济,当然得对中国企业投资持开放态度。

那么这种开放能不能为印度带来中国企业的投资呢?其实以印度的营商环境,以及印度政府的随心所欲,让外国资本在印度只出钱,不主导公司运营,是很难吸引到外资的。

逻辑很简单,我们自己人主导的时候,印度政府都可以用行政手段进行各种非法操作,挤压企业利润,真要让印度人主导了,那么就等于除了印度政府之外,还多了一个合作的印度公司来从中截留,以印度公司的秉性,不让你亏本就烧高香了,还谈什么赚钱。

说得再赤裸一点,企业到印度去投资,是为了赚钱的,可如果风险太大,随时可能把成本都赔进去,那么这项投资自然就没有吸引力,而印度政府现在比中国企业只能和印度企业合作,而且还要由印度企业主导,其实就是在增加投资风险。

不能说这么一来就彻底没有企业愿意去印度投资了,至少风险越大,投资的企业越少,这是客观的经济规律,不会发生改变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印度   中国企业   美国   中国   此前   主导   资本   两个   环境   政府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