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的底层架构2:生物如何进化?

上集视频介绍了DNA作为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稳定性和积累性是必要条件,这一集从DNA的复制性和变异性出发,分析遗传信息的进化方式。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有无生命,由于生物个体的死亡不可避免,因此生物的本能就是繁衍尽量多的后代个体,大量复制自己的DNA,以种群的方式维持生命的延续。

如果环境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与物质,生物就能不断的繁殖。但是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生物必须努力去进行生存斗争或者去适应新的环境。1859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阐述了进化论,主要思想为:1.生物发生可遗传的变异;2.生物有过度繁殖的倾向;3.由于食物和空间有限,必然产生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有害变异的个体容易死亡,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从DNA的性质而言,复制性能增加DNA的数据样本数,突变性能增加DNA的数据多样性。自然选择去除了两者产生的无效或有害的数据,保留了的有利的数据,数据经过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筛选,才能变成遗传信息。数据只有经过加工,变成有序的排列组合,才能进化为有意义的信息。

信息能够消除混乱和不确定性,知道原来不知道的事物就是获得信息的过程。“信息熵”是信息论之父香农1948年提出的概念。信息熵是消除不确定性所需要获得的数据量,可以衡量数据的价值,单位是比特。“熵”在热力学中是衡量系统内微观粒子做“无序化”运动的程度,熵值越高,系统能量就越低,因为粒子的无序运动粒子相互碰撞抵消了能量。

比如已知8把钥匙中只有一把钥匙能开锁,每把钥匙的概率为八分之一,需要获取的信息量为3比特,当试完6把钥匙都没有打开,只剩下2把钥匙时,概率为百分之五十,此时你需要的信息量为1比特。当有人告诉你某把钥匙肯定能开锁时,它提供了1比特的信息量,概率变为百分百,熵值变为0比特,使用另外一把钥匙并不能降低不确定性,知道已经知道的信息不能降低信息熵,因为熵值不能低于0。

著名的物理学家薛定谔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提出:“生命以负熵为食”。生命的延续必须不断从环境中汲取“负熵”,“负熵”不仅是能量,也包括信息。遗传信息是先天决定的,DNA通过复制性和突变性积累更多的信息,通过种群进化的方式降低信息熵,但这种遗传信息的获得必须通过以生物个体死亡为代价。

人的大脑具有第二种信息存储加工的机制,能够以后天学习的方法获得信息经验。我的导师曾说“在学校时要多看书多写作,毕业后要多从工作中发现问题。”。读书学习是积累基础信息量,扩宽知识面,提高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工作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获取信息,执行具体任务,毕竟我们获取信息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信息熵,降低了信息熵,知识才能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这一集就讲到这里,如有疑问可在下方评论留言,在下一集中,我将从DNA的操控性出发,分析遗传信息如何控制生命的各项活动,欢迎关注!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生存斗争   生物   不确定性   底层   架构   能量   钥匙   个体   生命   环境   数据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