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一村相映红-走笔北海高德古镇和流下村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张家彭 文/图

当下的广西北海,你知道最火的镇和村都是哪个?

11月6日上午,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记者团一行先后来到北海的高德古镇和流下村采访。作为2022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德三街正在举办第七届北海民间文化艺术博览会,流下村则举行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一镇一村文化建设正红火,齐头发展交相辉映。

“先有高德,后有北海”

高德古镇紧邻高德渔港和高德大桥。高德渔港是天然的优良港湾,其温和的气候和优良的自然环境,吸引了很多经过的渔船纷纷到此停靠避风、取淡水。久而久之,便有安顿下来的疍家人,他们勤劳耕作,世代繁衍,把一个海边小镇变成了既有农耕,又有“海耕”的美丽地方,成了渔民买卖鱼货和生活用品的贸易点,一来二往,人气渐浓。旧时老街,商贾兴旺,街铺相连,规模庞大,盛极一时。

据悉,高德老街至今六百余载,为北海最早开发港埠。所谓“先有高德,后有北海”,高德老街实为北海之源头。

高德小学历史悠久

在高德老街上,记者发现了一座迄今保留较为完整的两层西洋建筑,虽然外墙斑驳,但是结构完好。

据介绍,1899年,大英传教会派遣英国爱丁堡医学院的柯达医生(北海普仁医院创始人)筹资创办普仁医院高德医疗站。抗战爆发前,高德医疗站撤出高德,高德小学便用来做教室,这所小学也成为北海历史悠久的小学之一。

高德小学旧址——高德老街上一座保留较为完整的西洋建筑。

“南有银滩,北有高德”

老街上有个林姓阿姨正在售卖她自己制作的本地特产——圆麻米糕,五块钱两个。街上一位老主顾买了好几个,还向记者推荐。攀谈得知,林阿姨住在自家老屋内做着这个小生意。

高德老街上居民售卖自产的米糕。

穿行在老街的古巷中,发现不少本地居民都在做类似的小生意,像开个“老祖母酱园”,办个“茶艺文化馆”之类。老街绝大多数建筑都保持着原来的样子,修旧如旧。老居民、旧建筑,让人有一步迈入历史的感觉。

高德老街上的“老祖母酱园”如今还在营业。

保持旧貌,也需绽放新颜。据悉,高德古镇现在有一个大项目,总规划面积约1060亩,总投资约35亿元。项目雄心不小,建成后将满足一站式轻奢度假需求,构建一个以海洋文化为统领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最终助力北海实现“南有银滩、北有高德”的全新旅游格局。

流下村,让游客留下来

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记者团到达不久,“流下盛宴·山海相约”第三届流下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便正式启动了。

这个流下村依山傍海,交通便利,地理环境得天独厚。据介绍,流下村自清朝咸丰年间便已存在,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拥有保存良好的古老民居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2020年8月,流下村被评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荣获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这里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流下村文化艺术节,让流下村成为闻名遐迩的“网红村”。

流下村街头当场作画。

走进流下村里,这里有烧烤、自助野餐;也有街头绘画、贝雕展示;还有私房菜和特色民居,吸引着远方来的客人。

流下村一家带有私房菜的特色民居。

据介绍,流下村也有一个宏大的规划,下一步将加快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培育出一批以高端民宿、特色餐饮、海洋运动、艺术产业、旅游文创等为代表的流下品牌,推动流下村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目标只有一个,让四面八方前来流下村的游客玩得尽兴,流连忘返,最终忍不住要留下来。

编辑:姚嘉莉

审读:王叶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北海   老街   医疗站   酱园   西洋   民居   艺术节   古镇   街上   小学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