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流落在渭南塬上的我姨


说说我姨

作者//随缘


说起姨,不由人心里难过和惋惜,为姨后半生所受的苦和经的难场事。

姨是母亲的亲妹妹,只因塬上人姑姨不分,而叫了她一辈子的姑。可能在塬上人心里,叫姑比叫姨更亲吧。 姨去世的时候,父母及舅舅(小舅,大舅在甘肃,去世早)都还健在。 母亲是姊妹四个中的老大,中间两个舅舅,姨是最小的老四。母亲那一辈人,家里格外穷苦,日子很艰难,可能因为姨是老小,所以尽管日子难过,还是被宠着长大的。

姨比较懒散,不爱干家里和地里的活。总记得一到农闲的时候,母亲就带我们去姨家,帮她拆洗被褥,收拾冬天家人的棉衣棉鞋之类。每次去,母亲和姨忙着干活,我和妹妹就和两个表弟屋里屋外的跑着玩,而姨夫在忙着给我们烙油馍(油饼)。

姨夫的手艺可真好,烙的油馍两面焦黄焦黄的,外酥里嫩,葱香味十足。姨家的两个儿子,比我小好几岁。表妹好像是在我们去陕北后出生。那个时候,姨是幸福的。姨夫当过兵,人很勤快,家里家外多是他忙活打点,苦活累活也多是他干。还有母亲和舅舅帮着,日子虽不富裕,但有姨夫宠着,还有孩子们整天嬉笑打闹的围绕,姨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姨和姨夫很疼爱两个孩子,即使有错也总是慈爱的训斥几下,从来不舍得打骂他们一下。我们走了以后,又添了表妹。那几年,不知道他们的日子是怎么过的。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尤其是到几个孩子上学的年龄,日子就有些难熬了。

每年开学前后和种庄稼的时候,父母就会收到姨家的信,母亲就让父亲寄钱回去。有一年,姨想买个缝纫机给孩子们缝衣服。母亲又让父亲寄了钱给他们。山重水远的距离并没有阻隔母亲对姨的牵挂。

十多年后的九十年代初,我们一家人又回到了故乡。父亲再有几年就该退休了,在陕北工作了一辈子,提前回家休息算是单位的照顾。我们和父亲一样,再次归来已不再是当年出走时的模样,而父亲更是将青春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陕北,归来已是人到中年。十几年的时间,每个人的心境都有所变化。父母没有选择老家塬上的房子住,而是住在了陕化姐姐家附近。即便是这样,也终于解了母亲对姨和舅舅的思念之苦。 日子如流水一般的过去。每个人都在生活之中努力的攀爬。

几年以后,我从潼关带孩子回父母处,听父亲说姑姑家盖房子,他回去帮忙,有一天晚上姨夫找来,一脸悲戚地说姨被两个儿子打跑了。他随姨夫还有舅舅及其他亲戚朋友连夜找了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第二天也出去找了,还是不知道姨去了哪里。一家人为姨担心的同时,也痛斥了两个没人性的家伙。

联想起以前,姐姐姐夫还有父母回塬上老家,看姨的时候听他们说起过,两个儿子长大了不学好,离开学校后整日闲逛,不务正业,在家各种折腾,姨和姨夫管不了,由着他们闹腾。没钱花了就找父母要。就姨夫打小工辛苦赚来补贴家用的那点钱,哪里能满足他们的欲望。要不到或者给的少他们就在家吵、闹,甚至趁姨和姨夫去地里干活,抬门撬锁的把家里粮食偷出去卖了拿钱去挥霍,而且不是一次两次。一有钱他们就消失不见了。舅舅经常去,也拿他们没有办法。母亲就更不肖说了。姨的日子从此不得安宁,时不时的就会遭受他们俩的各种闹腾。

表妹懂事,体贴心疼父母,却也是拿两个哥哥莫奈何。偷卖粮食的事情我从前回去看姨,也听姨姨夫说起过,除了痛恨他们离经叛道的行为,当时也想和姐姐劝劝他们,却是连他们的人影都看不到,想说若再有此情况,实在不行就去派出所报警,也许是姨和姨夫又心疼儿子,舍不得真让他们吃苦吧,不管怎么闹,姨和姨夫好像没有报过警。现在想想,就是报了警,屡教不改,又能拿他们怎么样呢?没想到的是他们竟然愈演愈烈,动手打起自己的母亲了。真是反了天了!羊羔还知跪乳,乌鸦尚知反哺呢!何况他们是人,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可除了痛骂几句,大家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

姨出走几天后流落到了渭南塬上,被一个人收留,这是后来我们得到的消息。那人是个老好人,家穷。姨在别人的劝说下,就勉强在他家住下了。姨夫去找过几次,姨伤心透了,死活不肯回来,也就作罢了。农村人,没什么文化,只要能安身立命以求自保,也就不顾及其他了。

在渭南塬上那几年,远离了那个让她担惊受怕和不堪的家,姨总算是过了几年没人叨扰的相对安稳的安生日子。家里的重活不要她去干,那个叔(且叫叔吧)真心对姨好,叔的家人待姨也良善,姨和他们都相处不错。日子穷是穷了点,却愿意宠着姨,做工回来路过集市总是给姨买她喜欢吃的东西,还把挣来的钱都交给姨管,虽然不多。

想不到的是姨的儿子竟然找到了姨的落脚处,几次跑到家里找姨要钱,好在这不是在他村里,他不敢过分造次,来过几次,姨不忍心,还是给了钱。

老大曾经成过一次家,结婚时父母还去了,是自由恋爱,进了别人家的门,那家人日子过的不错。大家还都挺为他高兴,认为他浪子回头了,有家牵绊,好好过日子,往后会越来越好。谁知道有了孩子后就被人家赶出去了。原因是他好吃懒做,还好赌,整夜整夜地赌,一天天的不着家,回家还不安生。人家忍无可忍,就把他赶了出去。他没回姨家,不知道去哪里浪荡去了。

老二打过工,听说还开过饭店,最后都不了了之。听父亲说他来过家里一次(那时候父母已经搬到渭南),说是要去西安打工,没有路费,父亲给了他几百块钱,这以后就没有再见过他。 姨和那个叔去过父母在渭南的家,给父母带点地里的特产,父母不时接济一下他们。有时候他们有事也总是给父亲打电话,让父亲帮他们解决。

有一年在渭南小桥我遇见了姨,说是两人来办事,她在小桥等,让她去父母家,她说不去了,我把身上仅有的一点钱给她,让她去买点吃的喝的。我还曾去过姨在渭南塬上的家一次,三间很简陋的平房,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家里也没有什么家具陈设,我心里有些酸楚,却也无能为力,那个时候的我深陷生活的泥潭难以自拔。

姨的身心状况还不错,生活上有人照顾,没人再来叨扰,日子平平静静的,不用再整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姨也知足了。听姨说曾经想过让老二留在渭南塬上的家,将来娶妻生子,为他们养老送终。为此两人竭尽全力,在叔家人的帮助下,在院子最前面盖了三间新房,幻想着有一天老二能在这里成家立业,让姨能够享受子孙承欢膝下的快乐。可惜一直到姨去世,那房子还没有门和窗,老二也不知所踪。姨的愿望终是落了空。

再一次听到姨的消息,是她在地区医院住院了,我们姐妹三个去看她,姨躺在病床上,已是奄奄一息了。看姨那个样子,我们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姨含糊不清地表示背上痒,想让人给她抓挠一下,我含泪揭开姨身上的被子,把手伸进去给她仔细地挠了挠。没想到那次一见竟成永别。可怜的姨,被妹妹和妹夫开车送回家以后没多久就因吐血而亡了。这期间一直都是表妹和那个叔在照顾,两个儿子没有一个肯来看一眼姨。可怜姨小时候那么疼爱他们。

父母舅舅还有我们姐妹都去送了姨最后一程。那一天下了小雨,想是老天爷也怜惜姨太苦而流了泪。送葬的队伍挺长,搜寻遍了,却看不到姨一辈子曾经最疼爱的两个人的身影!活着的时候如草芥,离去了吹吹打打挺热闹。人世间的事啊!真让人费解。

姨的一生就这么仓促地结束了,就像一片树叶,在瑟瑟的秋风里,无声无息地飘落,最后化为泥土,归于平静。我想姨在最后的一刻,若是内心里有知,心里一定是绝望和痛楚的,不能在自己亲手盖的房子里离开,已是心有不甘,自己曾经深爱的儿子,不在身边,她所设想和期望的事都没有实现,姨该是多么的绝望和悲凉!她走的时候,一定是还放不下,还在牵挂着她的孩子们,尽管他们是那样的不成器,给过她那么多痛苦的回忆,她曾一次一次的原谅了他们,只是她内心的苦没人知道。

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可此刻我的内心却感觉不到一点温暖。想起姨的一生,好像不能简单的用苦命和不幸来定义。随着她的离去她,她曾经经历的一切过往都尘埃落定了。

十几年过去了,姨的儿子也已人到中年,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想起姨,想起姨的时候内心会不会有一丝悔恨和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渭南   姨夫   舅舅   家里   父亲   儿子   父母   母亲   日子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