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兴济古城里的那些古迹,很多和张娘娘有关

出沧州往北,沿104国道直行20公里,就到了今属沧州市沧县的兴济镇。

兴济是个古镇。春秋时期,为晋国范宣子食邑,名范地,又名范桥,后来桥废,在这里设渡口,遂更名为范桥渡,唐昭宗乾宁中期为范桥镇。北宋后期,辽、金、西夏交替入侵,战乱频仍,宋王室逐渐衰弱。

宋徽宗大观初年(公元1107年),将范桥渡升格为兴济县,寓“兴复王室,兼济天下”之意,取名“兴济”。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省入会川县(今青县)。后复置,属清州(州治今青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又复置兴济县,清顺治六年(1649年)省入青县,十六年(1659)降为镇。

明成化年间,兴济出了张娘娘,即明孝宗皇后。张娘娘从17岁入宫到71岁去世,在后宫54年,身历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明代264年,是一位颇具传奇性的人物。而这位张娘娘也给兴济古城增添了色彩绚丽的浓重一笔。

兴济镇作为一处古县城,古迹较多,不少历史遗留还和皇后张娘娘有关呢。

(一)兴济县故城

明嘉靖三十年(1551)兴筑,建有东西城门楼两座,东为海晏门,西为河清门,并建有角楼四座,敌台六座。当时这里作为一个南北通航的一个渡口和水旱码头,战略地位重要,在此修筑城防,镇守要道。

万历三十年(1602),知县侯来诏重修西、南二面,仍开南门,建楼,匾额月聚奎。四十年,知县王缙重修东、北二面。”以后,到崇祯八年,天津兵备道又对兴济城防进行增筑。

从嘉靖三十年建城到崇祯年间近百年的不断加修增筑,使这座古城更加坚固辉煌,可惜,随着一次次的战火毁坏和建制更迭,古城早已不复存在。

(二)崇真宫

俗称娘娘宫,在兴济县西昌国公张峦旧宅东,创始未详,弘治十一年(1498)重建,有御制碑文。明嘉靖《河间府志》记述,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四月,孝宗皇帝派司礼太监李荣、内宫监太监李兴、河间府知府高铨到兴济督工敕建崇真宫。

来自北京房山的汉白玉石材、河南汤阴的青砖和各地的木料经船载水运送到这里,各地能工巧匠汇聚于此,建筑工程浩大。

崇真宫分前、中、后三大殿,俗称“无梁三座殿”。

《兴济县志书》称它“规模宏丽,冠绝一时”,成为运河岸边一座富有皇家气派的辉煌建筑。现已废。

(三)乾宁八景

兴济县历史上曾有乾宁八景之美:神堤烟柳、龙祠灵应、丰台夕照、洪寺晓钟、范桥古渡、驿事甘井、西泊渔樵、卫河秋涨。八景吸引诸多文人墨客著文吟诗。《兴济县志》载有乐素老人张缙、教谕张颂、县令萧蕃等人吟诵八景诗作多篇。如今八景仅存遗址。

卫河秋涨:在县城西的卫河之上,到秋季时泛涨,波澜衍迤,甚为壮观,引得无数百姓前来观看。

西泺渔樵:在县西,东西横直十馀里,南北长三十里。秋后水涨多鱼,而蒲芦亦可以供飨焉。
神堤烟柳:在县西南卫河堤上,有柳数百株。永乐间,知县王彬以河决未及筑修,冲民团庐,痛不能救,投水而死,尸流直入县堂。官民怜之,遂于投处置祠祀焉,曰神堤祠。
龙祠灵应:古城里的龙王庙,在县东北十里,建于明初,嘉靖九年重修。每遇干旱,知县率邑众诚心祷雨,无不应者。
丰台夕照在城东四十里,有古高台,名丰台,不知所谓,或以为丰岁而作,嘉靖间遗址犹存。
洪寺晓钟:在县东北二十五里大兴口有洪福寺,内有元大德三年所铸钟,清越异于常钟,击之声闻数十里。
范桥古渡:县西大街西边,卫河东岸,俗名龙穴即其地也,与陈家嘴村对过,古有木桥,过河最便,故名范桥渡。
驿亭甘井在仪门外,濒卫河,甚甘。

(四)龙窝

在沧县兴济镇,以明孝宗孝康张皇后诞毓得名。万历《河间府志》:“龙窝,在县城外,西临御河,明昭圣皇后诞毓处。弘治中,敕建宫于梓里,御制匾额曰龙窝。”

(五)娘娘坟

为张皇后先人墓地,俗称娘娘坟。在兴济街以东开阔地处,面积宽阔,规模宏大,嘉墓林立。系张皇后之曾祖张迪、祖父张绶、堂祖父张缙、叔父张岐等的坟茔。其建制,居中是供奉逝者神主牌位的享堂,前有供祭祀、观赏人等行走的廊庑通道,再前是重门,四周绕之以垣墙。墓前分别立有巨额石碑,上书祭祀碑文。甬道两旁树有石人、石马、石兽等等,规模相当壮观。

文革时期墓地遭破坏,墓碑和石像等散失被盗,墓地遗址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了厂房。

(六)娘娘河

在兴济街北两华里处,自运河向东,称娘娘河。1965年,在根治海河会战中,该河并入南排河。挖河过程中发现很多石碑、石槽、石人、石象、赑屃等文物。传说,因私挖此河国舅被嘉靖皇帝治罪,其姊张娘娘也受到牵累。

(七)龙王庙

据说,明时到兴济为官是很难的,原因是皇后娘家的缘故,而且两位国舅爷纵家奴、骄肆乡里。一位姓王的知县到兴济任职,后来运河在兴济南部开了口子,水势很大县衙也被洪水冲毁,皇后娘娘的行宫也面临危难,这下王知县可是吓坏了,费了不少的劲决口逐渐缩小了,可到最后怎么也合拢不上,情急之中王知县跳入水中,说也怪了,口子最后合拢了,但王知县却被洪水冲走了。传说王知县是龙王的使者,应龙王之命来保兴济免于水患的,后来兴济人在东部洪水下游找到了王知县的尸体,并予以厚葬。后来兴济百姓为纪念王知县,在当年洪水决口附近修了一座龙王庙。

(八)娘娘坟

孝宗皇后张娘娘死后在兴济修建的一座衣冠冢。孝康皇后死后与孝宗皇帝合葬与泰陵,修建此坟一是表明兴济出了一位皇后娘娘。二是,皇后娘娘死后让她的灵魂归故里,以保佑一方百姓。据说,娘娘坟的沙土,又细又白如水一样,那是专门用船从江南运过来的。当地人谁家产了婴儿就睡娘娘坟的沙土,小孩睡沙土肌肤健康滑腻。

(九)城隍庙。建于北宋大观年间,原为二进院落。1965年改建为影剧院。

(十)娘娘庙

在兴济的西南方向,供奉的是那位娘娘说不上来。

(十一)流佛寺

又名立佛寺,建于元代,位于兴济镇区北街,建筑形式宏伟,规模宏大。殿内有一尊一丈八尺高的鎏金铜佛,铜佛两侧分别塑有十八罗汉和托塔天王神像。民国四年(1915)扩建。解放前夕,寺已破损,现仅存遗址土台。

(十二)火神庙

又称姑子庙,毁建年代无考。庙前一对石狮子文革时期埋入地下,1982年挖出移至现镇政府门前。

(十三)清真寺。建于明永乐年间,院内有生长茂盛百余年的古槐树一棵,水房子内有青砖砌制的古井一口。

(十四)儒学院

据考是洪武十四年(1381)创建。

(十五)兴济天主教堂

建造年代不详,位于镇政府西北角,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修。1947年兴济解放后,教堂改为小学,1985年,旧建筑全部拆除。

(十六)兴济火车站

1910年兴济火车站建成运营,为客货两用车站,具有欧式德国传统建筑风格。1976年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2004年3月车站裁撤,建筑被拆除。

兴济古代有多处庙宇,据嘉靖《兴济县志》记载共有寺观庙祠30多座。到了晚清,兴济镇区还有庙宇9座,光绪《青县村图》有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娘娘   沧县   青县   沙土   河间   丰台   龙王庙   嘉靖   知县   古迹   皇后   城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