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救寺游览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爱情故事的传说与作品源远流长,而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品,在这个经久不衰、几乎人人皆知的美丽传说中,“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古老的普救寺中。

普救寺,位于山西省晋南古蒲州(今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塬头,相传始建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寺院。在“西厢记”故事的描述中,当年张生赴京赶考,途中遇雨,在游览普救寺时,巧遇扶送父亲灵柩回乡时滞留寺内的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后历经各种磨难,有情人终成眷属。

当年的普救寺曾雄据一方,寺内殿宇雄伟,僧众云集,但在历经岁月沧桑后,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寺内殿阁僧舍均已毁坍湮没,唯余高37米、十三层的舍利砖塔(俗称莺莺塔)屹立于土岗之上,从1986年开始,当地政府依据唐代寺院规格布局和“西厢记”里的故事描述内容修复了普救寺,使这座当年名噪一时的古老寺院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辉煌与风采。

到达普救寺时,冬日温暖的阳光已经洒满寺前宽阔的广场,广场最南端一座浑厚、高大的照壁雕凿精细,正中大书“普救寺”。广场中央红色的心形浮雕上坐落着一只巨大的金色同心锁,正中镌书“愿天下人终成眷属”,一语点破这个和爱情紧紧相关寺院的与众不同。


向北拾阶而上,跨入山门,一排陡峭的石阶展现眼前,抬头上望,塬顶建筑的飞檐翘角在蓝天白云衬托下彷佛不停移动,让人有点晕眩敬畏之感。鼓足心气,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来到一座仿唐建筑“大钟楼”前,楼门古朴敦厚,据说楼高近二十余米,楼厅正中一座巨大的铜钟凭空而悬,约有两人之高,楼旁两侧楹联“高标跨穹窿,百尺危楼独雄秀;钟声震寰宇,万念俱空悟世人”,一派佛家韵味。

绕过大楼,就是寺内最主要的建筑之一“塔院回廊”了。大凡中国的佛教寺院建筑,一般都是依一条轴线顺次而列,两条轴线以上比较少见,而普救寺的建筑却是依塬头地势,分三条轴线而建。西线轴线以仿唐形制,建有大钟楼、塔院回廊、莺莺塔、大雄宝殿;中轴线则以宋金风格建成天王殿、菩萨洞、弥陀殿、罗汉堂、十王堂、藏经阁等;东轴线则是用清代建筑手法建有前门、僧舍、枯木堂、正法堂、斋堂、香积厨等等。进了塔院回廊的龟须座门,里面就是莺莺塔了,莺莺塔原名舍利塔,“西厢记”故事问世后又改称莺莺塔,绕塔一周为唐代风格的回廊建筑,相传当年张生“登了宝塔,将回廊绕遍”说的就是这里了。


在普救寺里,和“西厢记”故事相关的建筑,最主要的就是闻名遐迩的“梨花院”,相传这里就是崔莺莺一家人路过河中府借居普救寺的临时寓所,“西厢记”中“请宴”、“赖婚”、“逾垣”、“拷红”等戏,皆发生于此院之中。这个具有中国北方民俗的小三合院,北屋三楹为老夫人居住,西厢房三居室为莺莺和红娘居室。各室中,除去一些名人字画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都塑有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场景,比如“请宴”、“拷红”等等,花花绿绿,很是扎眼。

除去“西厢记”主题的内容外,普救寺里还有一些值得一看的内容,比如高大的大雄宝殿内三座立佛石像,均是在八十年代修复寺院时出土,其中一尊释迦摩尼佛高三点九米,从艺术风格来看,应当是南北朝时期的作品,还是很有观赏价值。

走出普救寺,已近正午,走过广场,回首再望,峨眉塬头的普救寺依然挺立,特别是莺莺塔矗立在蓝天白云下,一片安详、和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座小小的寺院,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民间故事和黎民百姓的想往期盼,能亲历去探索和静心体会这些丰富内涵,也是一种生活的精神组成和乐趣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西厢记   钟楼   佛教   轴线   回廊   寺院   唐代   当年   广场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