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排斥别人对自己好,只因有过抛弃创伤,害怕再次受到伤害

#秋日生活打卡季#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爱和归属是人类的本能需求,所以爱与被爱是人的本能,任何人都不会抗拒。

而青春期的孩子会有一种叫作“反向形成”的心理特点。

即,思想上喜欢和在乎,行为上却是排斥、挖苦和瞧不上的反向动作。

除此之外,如若有人排斥,心理一定有着难言的被抛弃创伤。

在心理学上,其实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实则对别人的爱和关心特别渴求,只因不懂得如何把握和维系,害怕再次伤到,干脆拒绝。

按照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的“童年决定论”讲,童年早期,父母由于种种原因总是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感受,长期冷落甚至抛弃,于是在心里留下严重的遗弃创伤。

6岁前的生存环境和教养模式对一个的人影响是深远的,是营养灵魂的根基,滋养信念的土壤。

能够被人性化对待的孩子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因为这样的环境会养出拥有丰盈内心的人格,对他人和世界充满着爱、信任、好奇和感恩。

反之,内心就会变得异常贫瘠与匮乏,焦虑、恐惧和索取将会成为人生的主旋律。

一个感觉被父母遗弃过、剥夺过、忽略过甚至思想被杀死过的孩子,由于年幼,没有选择,更无法抵抗,只能选择认同和内化有意识或无意识否定自己的父母。

童年的记忆路途遥远,并且隐匿扭曲,一个人无法理解和承受得不快与伤痛,多会沉入记忆的深海。

进入潜意识,同时也是最可怕的深水猛兽,如果一生都无法觉察,将会成为掌控命运的隐形杀手。

然而,人性使然,对于承受的伤痛都会本能地逃避,不愿想起和回忆,会被粗暴地打入潜意识的冷宫。

但他们却又有极强的报复力,在日后的每一个类似场景,都会无意识地重现。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在《你就是答案中》一书中说过,你能意识到的东西,你可以操控它,所以不是命运;

你不能意识到的,你无法操控,就变成了命运。所以,不了解自己潜意识的人,只能听从命运的摆布。

情绪情感存在潜意识里有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即便曾经那个不被爱的时空早已不在,但内心的体验及这种情绪情感下带来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毁灭念头却依然存在。

所以,有过被遗弃创伤的人,在行为上多会有这些特点:

01.非常害怕被拒绝

对于他们来说,被拒绝本质上意味着被遗弃,这种行为会瞬间激活他们的创伤情结。

此刻潜意识就会自行工作,不合理的信念也会一一上线,我不够好,不够可爱,没有任何价值。

如若没有意识,甚至会引发濒死感。

02.对有冷漠回避倾向的异性有亲切感

对于有过同样创伤的人,身上会产生相通的现象场,当彼此相遇时,会有一种莫名地熟悉感,进而相吸。

然而,面对阳光开朗洒脱的人,他们也会极其不屑,认为是在装模做样,不真实,虚伪。

因为他们自己的人格多偏向冷漠多疑与回避。由于从未体验过爱和关注,所以永远不懂世界的温柔与善意。

即便对方发自内心的去关照与互动,也会被视为敌意,甚至会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去阻挡,实则是一种被遗弃创伤后遗症。

03.无法全身心的投入亲密关系

遗弃创伤会导致一个人成年后,产生严重的分离焦虑,同时对亲密关系渴望又拒绝。

心痛的抛弃体验,在类似场景出现时,就会很自然地跳出来提醒;

内心的贫瘠,让其渴望获得亲密;而遗弃的伤痛,又让其对那个依靠刻意保持距离。

面对在线的亲密关系,内心冲突不断,于是在期待与害怕的矛盾中,既体现出不敢,又不能全身心投入。

成长的宿命就是超越原生家庭,只有接受命运才能改变命运。

正是曾经的经历,才得以与自己内在的小孩有了深度链接,收获细腻感受与思考,所以要适时地关照自己的内外世界。

人生就是为了使自己心灵不断成长而精心设计的,所以,生命中的每一个遇见都是为你而来,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接纳与领悟便是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创伤   都会   贫瘠   潜意识   心理学   本能   伤痛   童年   害怕   内心   命运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