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个把脑瘫女儿送入顶级学府的妈妈,才知道什么叫凶狠的母爱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练不出千军万马。

对孩子“狠”一点,逼着他上进,迟早有一天,孩子会感谢你今天“凶狠”的爱,恨透昨日懒散的自己。
作者 | 可乐妈

俗话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

一提起母爱,我们想到的,似乎总是温柔体贴、无微不至。但你听过凶狠的母爱吗?

先说一个故事。

有位名叫李春辉的妈妈,在23岁那年,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

然而,生产时,大女儿因重度窒息导致了颅内出血。

虽然尽力抢救,却成了一名脑瘫患儿。

幸运的是,大女儿的各项反应虽然比小女儿要慢上两三个月,但总归是在一点点进步的。

但,一个天生比别人慢半拍的孩子,将来要面对的,注定是极其艰难的人生。

于是,李春辉决定:

哪怕被当成“狠心”的妈妈,也要让大女儿变得跟正常孩子一样。

这是一位母亲的心愿,也是一位母亲的执念。

为此,她和女儿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大女儿小时候,李春辉无数次将她放在柱子旁,并在距女儿一米远的地方停下,让女儿自己慢慢挪动。

即便女儿摔倒在地,李春辉也一次次忍住了上前抱起孩子的冲动,看女儿自己跌倒又爬起。

在不断地练习下,女儿摔倒的次数越来越少,看起来也与正常的孩子无异了。

但李春辉又发现,大女儿的手脚还是有些不协调。

特别是她的手,只要一拿东西就会不停地抽搐,扣不上扣子,也系不上鞋带。

于是,李春辉又找来大量的红豆、绿豆、黄豆,让女儿每天捡,不停地捡,直到双手不再剧烈抖动为止。

后来,女儿一天天长大,李春辉又不禁想到:

“未来,要是女儿没有一项本领,她该怎么养活自己?如果一遇到困难,女儿就放弃,那以后,她该怎么生活?”

就这样,她给两个女儿报了游泳、钢琴、围棋、书法......

但结果无一例外,大女儿都因为身体原因,半途而废了。

这是一条艰辛的路,可李春辉始终不愿认输。

一段时间后,她又为大女儿找来了一个教长笛的老师。

期间,因为身体瘦弱、肺活量不足,大女儿连吹气都显得格外费力,更不要说还要用那双一直不停抖动的双手举着长笛,一举就是三四个小时。

为此,大女儿无数次哭着恳求母亲,说自己做不到,但李春辉依旧不为所动。

但好在,大女儿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2017年,大女儿考上了荷兰方提斯音乐学院,小女儿则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成功录取。

(李春辉和双胞胎女儿同台表演)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但爱有千万种姿态,不是对孩子有求必应才叫爱,逼着他练就一身本领,让他有资本对抗生活的风风雨雨,更是一种高瞻远瞩的爱。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父母越狠心,教育才越能发挥出真正的功效。

父母的过度庇护

不是爱而是害

冯梦龙曾讲过一个“翠鸟移巢”的故事。

一开始,翠鸟为了躲避危险,往往会把自己的巢筑得很高。

但小鸟出生后,翠鸟害怕它们会掉下来摔伤,于是把巢向下移了一些。

等小鸟长出了翅膀,翠鸟更疼惜孩子了,又把巢移得更低。

结果,有人来了,轻而易举就将小鸟捉走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成了另一个版本的翠鸟,无微不至地爱着孩子,保护着孩子。

孩子摔倒了,父母说:

“坏地板,把我们宝宝都磕疼了,看我不打你。”

孩子从不干家务,父母说:

“没事,学习最要紧,家里的活还有大人呢。”

孩子学东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父母说:

“没关系,不想学咱就不学了,有个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

可是,这样溢出来的爱,对孩子真的好吗?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精神医生保罗·波恩发现,很多父母会尽一切可能,避免孩子体验到哪怕一丁点不适、焦虑以及失望。

可结果呢?

这些从小活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长大后几乎没办法面对任何生活中的挫折。

其中,不少人因一点小事就患上了抑郁症、焦躁症等心理疾病,还有人最终选择了自杀。

就像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的:

“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东西,常常导致伤害,并且越爱越容易导致伤害。”

父母爱孩子,本没有错。

但凡事都讲究一个度,一旦过度就成了伤害。

溺爱是害,纵容是爱,不管不骂不罚永远也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很苦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

“如果你想毒死你的孩子,你就给他饱喝一剂足量的你所谓的幸福。”

英国纪录片《富哥哥穷弟弟》中,就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有一对双胞胎兄弟,从小到大,父母都更宠溺弟弟一些。

在弟弟还扑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哥哥已经开始用送报纸、给邻居遛狗、修理草坪等方式赚取零用钱了。

再后来,哥哥更是离开了家,开始自己创业,经历了不少心酸苦楚。

而生长在“蜜罐”里的弟弟,却依旧整天无所事事、四处恶作剧。

直到二十年后,哥哥已然成了当地知名的企业家,弟弟却只能蜷缩在狭小的房车里,靠四处给人打零工过活。

“苦难守恒定律”告诉我们:

一个人一辈子吃苦的总量是恒定的,它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无故转移。

曾经吃过的苦,终有一日会变成未来的甜;而那些未经苦难便得到的便捷,也迟早有一天会变成人生路上的深坑。

孩子18岁前,你舍不得他吃苦;

等他18岁到80岁这段漫长的人生里,他就注定要为曾经的快乐与放纵付出惨痛代价,吃更多的苦。

一个身无长技的孩子,未来注定只能处在社会最底层、最廉价、最卑微的位置上。

这是不争的事实,更是扎心的真相。

所以,父母一定要明白:

有些苦,孩子必须要吃;有些路,孩子只能自己走。

千万别不舍得孩子吃苦,那是他通往前方的路。总有一天,那些苦,会变成孩子遨游天际的翅膀。

真正优秀的父母

都舍得对孩子绝情

之前,奥运冠军王楠训练女儿笑笑打球的视频曾经登上了热搜。

视频中,还不到5岁的笑笑,每天都要经历高强度的训练。

一次,笑笑不小心被球打到嘴巴,痛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妈妈王楠也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有网友指责王楠狠心,连老公都不太理解她。

王楠却说:

“第一,她(笑笑)是女孩,她以后无论做什么都只能依靠他自己;


第二,通过体育,可以让她以后更皮实,有个强大的内心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的确如此。

成长,本就是一个化茧成蝶的过程。

在教育的路上,只有父母对孩子更狠一点,世界才能对孩子下手轻一点。

爱孩子的同时,也时刻保留着一分狠心和克制,发展孩子的各项能力,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远见。

记得曾看过这样一则新闻:

去年,麻省理工在中国仅录取了8名学生。

而其中位居榜首的,是一个名叫丁雯琪的女孩,不仅如此,她还同时接到了8所世界名校抛来的橄榄枝。

她原本也是一个生性贪玩、做事情三分钟热度的孩子,但因为身后站着一对优秀而凌厉的“虎妈狼爸”,才渐渐养成了自觉自律的习惯。

最终,变成了那个闪闪发光的自己。

所以,下一次,当孩子再哭着向我们撒娇,导致我们又一次因他们的眼泪和伤口而心软时,不妨多问问自己:

“孩子未来要面对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他是否会因为我们今天的妥协而缺少某项关键的能力,最终被无情地淘汰?”

作为父母,我们注定保护不了孩子一辈子。

如果现在不能狠下心逼孩子学会“72变”,将来又有谁能帮他挡下“81难”呢?

现在狠心管教孩子

将来他会感激你一辈子

教育学上,有个著名的“剪刀效应”:

说的是,在孩子小时候,彼此之间的差距可能并不大,但因为父母不一样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了孩子们成年后的巨大差异。

孩子一生的确很长。

但最关键的,往往就是那几年而已,错过了就再也无法重来。

有的孩子年少时浑浑噩噩,等成年后也只能被迫谋生,一大把年纪还做着心酸的苦力活;

有的孩子咬着牙坚持到了最后,最终等来了春暖花开,住着宽敞的房子,自信地游走在高楼大厦之间。

造成这种差距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父母。

因为前者会对孩子不断让步,给他们更多快乐,更多自由,更多的游戏时间;

而后者则深知: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很多时候甚至还带着点绝情。

所以,下一回,当孩子摔倒在地时,我们要告诉他:

“宝贝,自己站起来。”

当孩子抱怨做家务很累时,我们要提醒他:

“父母能照顾你一时,照顾不了你一世,掌握不了独立生存的技能,你就永远也长不大。”

当孩子觉得学习很苦很累,想要放弃时,我们要督促他:

“所有光鲜的背后,一定都是一串串杂糅着汗水和泪水的脚印。”

总之,家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

正如储殷教授说的:

“在孩子快乐之前,父母要学会狠,才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做一个“狠心”的父母,该强硬时强硬,该拒绝时拒绝。

始终相信,孩子可以不懂事,但父母不能。

对孩子狠心,孩子可能会难受一时,却会受益一生。

与所有父母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音乐学院   母爱   女儿   翠鸟   凶狠   学府   双胞胎   狠心   弟弟   父母   妈妈   未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