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龙虎巷-闹市喧嚣中的古朴老街

说起南京的老街巷, 人们会想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乌衣巷、城中的南捕厅、下关的永宁街,但很少有人会提到扬子江北岸、距浦口码头仅有5公里之遥的浦镇龙虎巷。


龙虎巷入口街景


一街之隔却宛若两个时代

这条长不足500 米、宽不足8 米、呈南北走向的老街巷,静卧浦镇已有百余年。街巷两边建筑是北方的四合院和三合院,让你漫步其中仿佛嗅到了老天津卫的麻花香……

这里明清时期最为繁华,随着时间的斗转星移,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两边临街的房子有很多开了铺面,生活气息十分浓郁。从清末就形成的烟火气息,一直延续至今。


龙虎巷老街

龙虎巷,呈南北走向,长约500米,沿线是独具特色的津派建筑,是近现代南京大工业初始期产业形成的重要证物,北方建筑文化南进的一次成功实践。


时光荏苒,它就在那里

老房子静静地在旧街巷里坐落着,古旧,幽静,闲散,淡雅。


幽静的巷道


铺镇老酒诉说着“我在南京想你”


老街的生灵仿佛都有了闲散慵懒的气质

巷子连着小街,小街勾着巷子,东西向,南北向,错落有致地密密分布着,像一个巷子的密林,让人看不到尽头。


错落连环有致的小巷


传统的气息扑面而来

据这里的老人说,近代随着津浦铁路的兴建,大量北方修路工人随着工程南下南京浦口,渐渐地在浦镇车辆厂西北侧形成街区,并取名为龙虎巷,含藏龙卧虎之意。


这座庄重、古朴的建筑是原来工程师的住所


仍在使用的公用电话仿佛把时光拨回到20世纪90年代

龙虎巷里最早的建筑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由浦厂买办刘风友出资,在浦口南门的龙虎巷建起了一幢幢具有清式风格的民居。


青砖小瓦有没有

龙虎巷的民居,绝大部分是天津人、唐山人于民国初年至民国二十六年间建造的。

世世代代干铁路,做厂的、跑车的都有。


这里是原来工人的住宅


闹市中近在咫尺的沧桑有没有


礼义巷

斑驳的大门


斑驳大门上的铺首依旧完整

高座门楼、高台阶、高墙,屋檐宏伟高翘,墙垣环绕,形成了凝重恬静的小天地。


这里是原来总监工的住所


比工人宿舍气派很多

古街古巷弥漫着浓浓的旧日气息,呈现出令人叹息的沧桑的画面感。


闹市、沧桑,仿佛格格不入,又仿佛是一种倔强的交融


经历百余年时间的风雨剥蚀,老房子保存仍算完好。


古老建筑中的一抹盎然生机


不过,青砖门楼、木质屏窗以及斑驳的墙,还是被风雨侵蚀得已经变了最初的模样,它们无不在述说着渐渐远去的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南门龙虎巷92号



时至今日,在许多老房子里,还居住着当年浦镇车辆厂工人的第五代甚至第六代子孙,依然是民居,却不再仅仅是只能观看的文物。

很多人家门口的墙上都镶上了一块汉白玉的石牌,上面写着:“ 南京市江北新区不可移动文物——南门龙虎巷 号民居”,日期是2019年4月。




也有黑色的石牌


院落都是北方天津风格的高门楼、花格院墙。


这里是原来工头的住所


等级分明也是这里建筑中的一景


这些古旧民居藏在巷子深处,狭窄的道路两侧错落地排列着小青砖、小黑瓦砌成的院落。


古巷中老人的背影






龙虎巷的津派院落,以北方常见的四合院或三合院为基本单位。

一些大家宅第则可见虎座门楼、高台阶、过道、影壁、天井、过厅、正厢房、高墙等建筑,组成四合院,其中又套若干小四合院或三合院。


居民们闲适的午后时光


龙虎巷的入口处还有一段铁轨,据说是浦镇机厂试运行期间使用的。




不远处闹市的车水马龙与龙虎巷形成巨大的反差,使游离于现代生活边缘的龙虎巷更显得的古朴、宁静。


随着南京城市的发展,具有烟火气的老街陆续消失在大众视野。而在南京浦口深处,这一鲜为人知的百年历史老街,虽已如暮年老人,静静地处在城市被遗忘的角落,却忠实记录着这座古老城市百年来尘封的不堪、苦难与欢乐的种种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老街   南京   浦口   青砖   街巷   门楼   院落   民居   巷子   闹市   古朴   建筑   龙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