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人家的街门楼子

来民勤旅游,最好不要错过乡村,乡村才是民勤文化旅游的核心所在。乡村深处潜藏了民勤人崇文好德,耕读为上的精神内涵。世世代代的民勤人,积蓄了源自五湖四海移民带来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交融荟萃出具有民勤特质的中华文明。

十里一个地方,五里一个乡俗。乡俗既是经验又是传承,包含了许许多多的生存技巧和处世机智,也包含了生理与健康上的诸多心得。乡俗是地方文化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汉语成语里有一个词叫衣冠楚楚,楚楚暗含了庄重、严谨、漂亮、整洁等意思,衣冠反映出一个人的精气神,衣冠讲究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而一户人家也是有“衣冠”的,一户人家的衣冠,在门面、在屋舍、在家居环境的修饰。

民勤人由于地处偏狭,人们一直秉持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先贤训示。为人低调,做事谨慎,从不张牙舞爪。

而偏偏又极其讲究门面,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张扬。一个地方和一个人一样压抑的太久了,总得寻找到一个发泄的罅隙,他们把内心的一切向往和期待都张扬在街门楼子上。街门楼子就成为一个美人不可或缺的眉毛和眼睛,传达出主人的人生取向。一个漂亮的门楼子,在让自己舒适惬意的同时,也让路过他门口的人感到那种文雅庄重带来的舒坦,让他有一种文化上的洗练和冲击。从此,记住这种固化了的艳美,记住这户人家,记住这个盘面,记住这个地域。

历史上的民勤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源自祁连山的雪水沿着石羊河源源不断、奔腾而来,从景观上来看是很好的气象。但是,很难适应农业生产。因为地下水过于丰富,导致土地盐碱化,再加上生产力、生产技术落后,庄稼难以生长茂盛。这块土地十地九沙,自然灾害频仍,农业只能望而却步。许多年来,都有游牧民族抢占利用。这片大好的土地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土著夹杂着游牧民族以牧养牲畜繁衍生息。

到了元帝国,民勤大地上人丁依然稀少,民勤城也只是小河边上一块滩涂,守卫边关的军士与为数不多的民众杂居在一起,史上称为小河滩城,凄清与简陋之状可以从名称中感知。游牧民族向来是逐水草而生,家驮在马背上,哪里的水草茂盛,他们的毡帐就搭建在哪里。此时,一定没有宏伟的建设,也没有壮观的民居来点缀这荒漠草原的美丽。

清代的几次移民屯荒,才让民勤这块处女地热闹了起来,来自江浙山陕的移民,带着他们的文化,带着他们的技艺,带着他们的行囊,带着他们的妻儿,带着开发这片热土的希望,踩热了民勤荒芜了千年万年的土地。继而,政府又大力颁布养殖骆驼的优惠政策,调动起民众发家致富的满腔热情。于是,民勤在农业、畜牧业、驼运业三大杠杆的撬动下,进入了农牧并举,驼商蔚起的新时代。

那时,民勤土地辽阔,人口稀少,头脑灵活勤谨务实的农户,经过两三代人的勤俭努力,就会从普通农民崛起为地主。

有了土地有了钱,立马就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欲望。安居是乐业的基础,一个个精致而又华丽的庄园在民勤大地上蘑菇一样破土而生。起先的庄园注重于民居与防卫的巧妙结合,所以大部分庄园都是以寨堡的形式出现,高墙厚壁,拱门瓮城,像一个微缩了的县城。这样的庄园在民勤境内至今还有几处遗存,临丰堡、瑞安堡至今依然保留了曾经的形制,这两处建筑虽然属于民国建筑,承袭的依然是明清寨堡的功能和形态。在以人力、畜力为主要劳动力的时代,用黄土夯筑起一丈多宽,十多米高的土墙,工程的浩大是不言自喻的。

清政府以及民国政府,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尚没有能力给与妥善保障,土匪流寇经常骚扰掠夺民众财产、奸淫妇女、无辜杀戮。后来这种形制,又出现在一些较大的家族。一个族姓发起兴建一座寨堡,以保证族姓人群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寨堡大都以姓氏为名。张家南寨子、唐家新寨子就是例子。

建设在乡村的寨堡,大都以青砖垒砌的拱门为门户,门额也以砖雕为主,青砖白缝,森严肃穆,更像一座威武的军事设施。雕花的门楼都藏匿在园内,如果你不进入它的拱门深处,很难看到那种精致华美的雕花门楼。

如今的民勤县城里,依然保留着几座历经尘烟的雕花门楼,成为清代、民国门楼建筑的活化石,它们悬鱼垂瓜、檐牙高啄,无言的讲述着曾经的荣耀,宣示着主人高迈的志向。这种门楼大都以精致而又完美的木雕构筑,用斗拱和飞檐渐次向外延伸,层层叠叠,花团锦簇,各种暗含吉祥如意,福寿绵延的花木鸟兽栩栩如生,有序排列。向你展现的不仅仅是一户人家的门户,而是一件极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是一种具有中华文化内蕴的立体书卷。

每个门楼上都有雕琢精细的门匾,门匾最能体现宅主身份和精神取向,是民居的“灵魂”或“眼睛”。一块制作精美的门匾,往往融建筑、文学、书法、民俗、艺术于一体。民勤的民居门匾,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有的以姓氏郡望和历代名人先辈的身份信息命名,有的以古籍名言警句为题,有的则以人居环境、处世理念为本。

而大部分的门楼匾额,始终没有离开对祖宗的怀念和追忆。每个族姓都以追溯祖宗渊源,彰显家族辉煌为己任,不能须臾马虎。我们唐姓人家的匾额上必定镌刻着“晋阳望族”“桐圭锡庆”“桐叶永茂”的字样。而当我们看到门额上写着“孝友传家”,就知道这户人家姓张。而有着“太白遗风”“青莲世家”匾额的人家,一定是唐代大诗人李太白的后裔。门额更像是一户人家亮个世界的名片,让一个陌生的路人,找到了与你打招呼、套近乎的依凭。

几处门头匾,半部文化史。民勤的门楼文化,在繁华街巷或大漠深处随处可见。民居门墩多以青砖、红砖砌之,半坡式或垂弧式门楼,犹以垂弧式为主。小青瓦或机制红瓦铺挂,飞檐翘角,屋脊的女墙用镂空的砖雕,或者水泥预制的青色花砖装饰。门楼屋脊的两端用青砖鏤雕的鸟兽点缀,屋脊的中央用青砖或者水泥预制的团寿型宝瓶装饰。两侧门墩的码头上蹲上两只青色狮子,庄严而又神圣。民勤门楼既承袭了中国古建的遗风余脉,又倾注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每个人家,每个匠人,都有自己的创意,都蕴含各自的想法。可谓百花齐放。民勤门楼风格独特,装饰简约,形制多样,端庄儒雅,颇有文化韵味和雅士风范。

门匾旨在传承和发扬先辈的嘉德懿行,同时表达宅主的为人处事准则,将儒家传统人文思想作为信仰的依托和家风的昭示。后人通过这一独特的人文景观,可看出先辈爱惜名节、奉扬仁风、讲信修睦、体谅忍让等高尚品德或处世哲学,是传承优良家风、承袭忠孝文化的最佳方法。仰望先祖懿德,揣着父母的嘱托,仁义礼智信,永远陪在一个人的身边,永远镌刻在一个人的灵魂里,这个人想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大规模的门楼兴建,起源于改革开放之后,生活有了极大改观的人们,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都用在了新建房屋,建设门楼上。有此可见,民勤人是多么地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庭。门楼是一户人家通向世界的窗口,也是一户人家亮个世界的脸面。走出门楼,我们就融入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闭大门我们就乐享家庭的温馨生活。

既然,民勤人如此钟爱自家门楼,门楼的建设就显得无比地重要。修建门楼也是有许多讲究的,文房四宝是门楼里必须安置的法宝,每一家门楼的隐蔽处必定要安置纸笔墨砚,预示和期望这户人家的子孙文运亨通、文华彪炳。门楼建成后要举行一个庄严的仪式——开门,届时门楼家的主人,要蒸一副盘(十六个点着红点的馒头),备好香烛裱纸,准备一只纯白色的公鸡,请一个当地有文化、有德行的长者。然后关闭门户,用红纸写上“开门大吉大利”的字样,贴在门缝上,主人焚香、化表、献盘后,被邀请来的长者手持金器或者银器(若无金器银器,也可以用硬币代替),从门缝中央划开写着开门大吉大利的喜帖,然后放一挂或数挂鞭炮以示庆贺。此时,指定杀鸡的汉子,提着宰杀了的公鸡,把新鲜的鸡血滴在门道里、涂在门框上,这个仪式貌似简单,实则是对天地万物的崇仰和敬畏。同时,祈愿一家人生活幸福、健康平安、财源茂盛、五谷丰登。

国是大家,家是小国。如此爱家的民勤人,一定有着深深的爱国情怀。民勤门楼文化就是最原始、最真诚的教科书。翻开了这本书,你就知道了做人处世的最基本方式,你就知道了真正的爱国,是从爱家开始的。

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石羊河畔,能够邂逅这样一户青砖门楼,能够诵读到这样一段悠远故事的人,就是民勤大地上的有缘人。

2022年11月1日

作者:唐仪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民勤   金器   街门   茂盛   门匾   形制   青砖   门楼   衣冠   民居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