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套路已经让人感到厌倦|九派时评

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双11”的日子还没到,但各大电商平台有关“双11”的暗战早已展开。最近几天,各类电商平台乃至各类社交平台上,五花八门夺人眼球的促销广告争相冒出,令人应接不暇。

然而,与商家扑面而来的热情相比,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双11”购物节的诱惑前显得比以往冷静。有记者采访了沈阳和杭州两地的年轻人,发现00后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之前的“野性消费”逐渐向“理性消费”过渡。

为什么00后购物变谨慎了?整个世界都在好奇。无论是商家,还是上下游的供应链企业,是媒体,还是资本,甚至连年轻人自己,都在思忖。

这一代的消费观念回归理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一个切身的体会是:“双11”促销的套路已经让人感到疲倦。疲惫,且厌倦:战线拉得太长的疲惫;营销套路已经司空见惯的厌倦。

社交平台上,有博主回忆“最初”的“双11”是什么样子,引起了很多人的怀念和共鸣。那时“双11”仅仅只有一晚,并且折扣都十分干脆,降价就是干净利落直接调价,秒杀就是拼手速博一个“天上掉馅饼”,一夜狂欢恍如一梦,生活很快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

如今,活动变得复杂,战线也变长了。一层套一层的满减规则,多了套路,少了真诚。一段接一段的付款历程,还得分出心思来惦记。接龙、砍一刀、种菜、盖楼、攒金币......让购物变得像“打卡上班”。任务花哨且繁琐,消费者付出了心力的同时,亦往往难以对实惠的全貌一目了然。

或许最终在精心计算下能捡到一星半点的折扣,但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双11”变得让人很累。还有人记得吗?“双11”最开始是一年中唯一一个单身者有理由为自己庆贺而狂欢的日子。

欢乐和实惠,至少得有一样。电商的红利在消减,当消费主义狂欢的浪潮退去,就能看到被花式营销泡影所遮住的真实,诱惑当前,至少让年轻人保留一个谨慎冷静的头脑。如今的年轻人比从前更爱货比三家。“购物时,你是否会同款比三家?”这一话题日前一度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专家表示,这是年轻人回归正常、懂得人生漫长、懂得量入为出的表现。

这种从长计议的考量方式,不单单体现在消费模式的变化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4.77万亿元;其中,来自住户部门的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而去年同期为7.45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38.7%。居民存款出现了如此增幅,意味着人们心中对存款概念的重视与对风险的厌恶正在提升。它也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消费主义的退潮,意味着理性消费的回潮。

理性的回归,并不等同于单纯的收缩和倒退。买对的,而不是买贵的,这才是年轻人找到的消费与生活的真谛。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套路   去年同期   战线   增幅   时评   社交   存款   实惠   谨慎   冷静   年轻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