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梨泰院踩踏到5A创建禁区,旅游风险管理警钟长鸣

【品橙旅游】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如果这个墙是人墙呢?

上周末,在韩国首尔“八大商圈”之一梨泰院,在庆祝三年来第一个“不用戴口罩的万圣节”派对上,一场空前的踩踏事故发生了。梨泰院踩踏事故的死亡人数升至156人,另有151人受伤,其中40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类似的悲剧国内外不止一次。2014年上海外滩跨年夜,数十条年轻的生命引发社会痛惜;1990年麦加1400余名朝觐者因踩踏事件窒息死亡……梨泰院万圣节的一场庆祝活动,缘何演变成重大公共安全事故?

在疫情防控好转、旅游活动恢复后,井喷的旅游人群会让从业者重燃信心,但国内的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等目的地,帐篷季、音乐节等旅游节事都将迎来大量人潮,而3年未经历大规模游客实战,旅游业会不会措手不及?热门景区、重要堵点,又该如何做好公共安全预警、防范和应对?梨泰院惨剧,让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梨泰院悲剧上演

据“每经网”资料显示,事故发生地梨泰院是韩国首尔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核心地段的“四季美食街”,小巷地势陡峭,长度45米,宽度4米左右,正常情况下只能容纳5-6名成年人并排通行。但梨泰院周边巷弄餐厅酒吧等娱乐设施密集分布,是万圣节狂欢派对的惯例举行区域。此次周末碰上韩国解除社交疏离限令后的第一个万圣节,政府不再强制要求户外佩戴口罩,梨泰院一带吸引了约10万人聚集,大部分参加派对的都是年轻人,人流密度超过预期。

不久后,严重的踩踏事件发生了,小巷葬送了百余人的性命。事故发生后,消防人员与医护人员曾快速赶往现场,但由于现场人员密集,很多伤者并无法得到第一时间的救治。此次梨泰院事件,和很多起踩踏事件一样,源头或为拥挤导致的摔倒,且受害者多为年轻人,令人扼腕痛惜。

对此,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主任、中国旅游安全管理专家郑向敏教授表示,年轻人比较无畏,一旦狂热起来后容易忽视对周围风险的关注以及对安全范围的把控。再加上经验和安全教育不足,无法保护自己。在踩踏事件中最害怕的就是突然摔倒,这容易带来挤压、踩踏,人群汹涌,下面的人很容易造成窒息。再加上如果地面不平,更容易引发一大群人连续倒地,造成更大的风险,因此大型活动中的现场管控以及分流措施非常重要。

回首8年前,2014年12月31日,上海外滩大量游客、市民聚集迎接新年,因阶梯处有人失衡跌倒,引发多人摔倒、叠压,致使拥挤踩踏事件,造成数十人遇难。

当悲惨事件再次发生,安全风险管理,尤其是大型活动风险管理与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度被提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和旅游政策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翟向坤表示,大型节事活动现场情况复杂,风险类型多样,包括火灾、踩踏、坍塌、恶劣天气、个人危险行为、危险物品、恐怖袭击等,每一种风险类型的发生都可能引起活动现场人员的惊慌,进而发生危险,因此大型节事活动前期做风险管理有助于避免或减轻损失。

大型活动的风险管控

梨泰院事件,目前看与当天该区域警力不足、警察工作不到位等原因有关。韩国媒体称,梨泰院事发前只有137名警察在现场,而此前釜山一场约5万名观众的演唱会上,有约1300名警察被部署到现场,另有2700名安保人员、志愿者和其他控制人群的人员。

此外,韩国也有声音质疑政府的安全标准,称政府并未从此前的悲剧中吸取教训——2014年,韩国京畿道城南市盆唐区一处户外演出场地的通风口突然塌陷,造成16人死亡10人重伤。

其实限制人数和避免紊流是减少踩踏事件的要点。在限制人流方面,纽约的跨年晚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自1903年起,在纽约时代广场举行“降下水晶球”仪式已成为美国庆祝跨年迎新的传统,每年最后一个午夜,纽约的时代广场都会聚集100万人来此倒数跨年。百年中这里并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当地人与游客来此跨年之前,当地政府就已做好准备。

首先,在仪式开始前数小时,炸弹嗅探犬和反恐部队检查现场,广场周围街区被严格监控,每年纽约都会为这项活动投入数千警力;其次,人群聚集街区会被金属围栏分成几块区域,人流只进不出,区域人数达到一定标准后,后面的人只能远距离观看,并被警察管理,以防有人趁乱拥挤;最后,积极进行信息预警,活动开始前一两周,市政府、警察局就会通过广播媒体提前通报广场附近道路车辆限行的具体路段、时间、注意事项等。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谢朝武教授表示,任何一起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偶然结果,一定是包括主办方、场地、游客和公共安保力量等各层面不当行为引发的风险因素融合一起所导致的结果。作为游客或居民来说,安全保障是一个城市给市民最基本的权利,因此,政府应该提供基础性的安全环境和公共安全保障服务,地方政府具有基础性的管理责任。

从重大节庆到人气景区

在疫情防控好转、旅游出行活跃后,旅游目的地或将迎来空前的游客,甚至是旅游人群井喷现象。在景区、度假区和旅游休闲街区等目的地3年未经历大规模游客涌入、从业者近期未经历高强度实战演练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应对、防患于未然,成为摆在景区目的地前的重要挑战。

鉴于此,景区与当地政府要积极协同,做好风险管控与危机管控。在景区目的地游客流动,管控过严容易影响游客出游体验,管理过松更会引发潜在事故,两难之下,在面对节假日或帐篷季、露营会、音乐节等重大的节事活动之前,需要政府以及企业完成的任务还有很多。

谢朝武教授表示,重大节庆活动的安全应急处置应基于科学的体制、机制、法制以及预案体系,具有应对重大安全事件的应急资源。
在体制上,景区等旅游企业要有应对重大危机事件的安全应急机构和保障力量,应设置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具有专业的安全保障力量。

在机制上,要建立事前预防预备、事发监测预警、事中处置救援、事后恢复重建的机制体系。在事前,应该致力于消除事故隐患,做好安全风险的排查、识别、评估和控制,并储备相应的应急资源以预防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在事发时,应具有风险监测和预警的能力,能随时监测重要活动过程中出险的人流异动和相关风险,并能及时发出警示;在事中,能基于已准备好的应急资源、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针对突发事故进行应急处置,尽最大可能抢救涉事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事后,能尽快恢复现场秩序、消除事件影响、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在法制上,旅游企业应基于《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编制企业自身的安全应急制度,建立细化到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做到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

在预案上,旅游企业既要编制总体应急预案,也要编制节庆活动安全应急预案等分类预案,提升预案的专业性和精准性。

对游客来讲,既要提升自身的安全素质,也要养成遵守安全规范的行为习惯。节庆活动中的人群集聚在所难免,节庆场所应该做好行为引导工作,可通过人员指引、标识指引、现场广播等各种渠道发出引导信息,事发前特别是游客抵达前的信息传播具有较强的引导效果。

但谢朝武教授也承认,这种引导信息的影响力有一定局限性,因此最终还是要通过科技防范以及物理防范的手段进行人流限控,通过闸机限流等方式,让游客的速度减缓,不过多的聚集在狭窄空间,当人流到达一定容量上限后,要及时关闭相应场所等。

郑向敏教授表示,上海外滩与梨泰院都属于公共场所,组织节庆活动的机构大多为临时机构;对景区而言,不同的景区大型活动有不同,但风险安全管控是第一要义,景区目的地的节庆活动组织方多为常驻机构。

伴随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景区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部分景区完善了包括监控在内的智慧系统,包括2020年以来针对疫情防控,文旅部门提出并实施的景区“限量、预约、错峰”原则,相对比过去粗放式管理有了长足进步,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如针对节假日在承载量边缘重要节点、堵点的分流管理,大型节事活动的人群聚集踩踏风险监测及预警模型和系统,还需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对此,翟向坤教授表示:

景区与当地政府应建立专门统一、完善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构建合理的安全人员机构配备以及提高安全意识和业务培训水平。

旅游目的地政府应积极运用大数据检索和网络预订平台数据,对旅游景区热点进行分析,及时对流量较大、安全风险较高的旅游景区加强提醒。

旅游景区要认真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合理设定接待上限,落实门票预约制度,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制定精准防控配套保障预案,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危机公关能力,全面做好客流高峰应对,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反应和妥善处置。

由踩踏引发的5A创建禁区

2014年末的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前夕,正值上海筹划将外滩地区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事情发生后,在旅游领域引发的重要反思除了节假日、大型活动中旅游安全必须警钟长鸣外,原国家旅游局也对部分场所是否可以进入5A景区梯队进行了政策调整,自此以后,商业场所、开放性街区等作为5A级景区评定对象,采取了一般“不予受理”的政策。上海新晋5A景区的空档期,从2010年起持续了11年。

摄图网

不过,在周边游、本地游越来越细分的当下,休闲街区、商业街区与旅游相融合越来越紧密,大型活动的安全问题也需要相关管理部门提前有所准备,以防不时之需。

梨泰院事故令人扼腕。但居安思危,各级政府、各类活动主办方、景区目的地亟待积极防范、未雨绸缪,为未来旅游市场的恢复,做好预警和演练。

希望悲剧不再重演。(品橙旅游Yangqi)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外滩   节庆   警钟长鸣   旅游   韩国   景区   街区   禁区   游客   风险   事件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