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说心语丨从“乡”味中悟到的母爱

傍晚,太阳缓缓落山,正在野外训练的全班人员历经一个多小时的协作,亲自挖灶生火,终于完成了晚饭的制作。当满盆柴火饭喷香而出,我看着烧焦的黄黑土灶,吃着色泽金黄的柴火饭,不禁回想起了儿时家中的味道。

儿时的土灶是最地道、最正宗的。用水泥混石灰砌成的土灶,搭上一大草锅,能管饱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小时候,每每肚子饿了,若是母亲还没烧好饭,我便会跑去厨房灶门前添柴火,给母亲打下手。柴火是较干的树枝,抓一把塞进其中,慢慢地燃开,噼里啪啦之间,大锅中香气四溢。这时母亲就会拿上筷子,夹几块已经烧熟的红烧肉,塞进我的嘴中,那满嘴的香气至今回味无穷。

去年秋冬之时,天气渐寒,我休假回家,父母知道我一直惦记着“灶中”的饭菜香,所以专门陪我回到老家寻找儿时的“味道”。

打开有年代感的灶门,燃起土灶,并且在其中特意放了洋芋和带着刺壳的板栗,板栗总是先出灶的,拿到手中,一不小心就烫起了泡。

此时,洋芋也出了灶炉,隐约能从黑黑的焦皮之下,看出藏在里面“金黄”的美味,掰开层层焦皮,冒出几缕热气,透着它特有的清香,咬下几口,满嘴生香!

这是记忆中最温馨的味道,在充满着烟火气的厨房里,有着母亲系着围裙辛勤的身影,有着土灶焖着的满锅喷香,有着一桌三人温馨的家常。

都说人生不过是不断离家和回家的旅途,毕业离家,北上参军,我切身体会到南北文化的差异,而味道也变成了记忆的载体,承载了超出“酸甜苦辣”的含义。

小时候,母爱的味道是母亲亲手做的红烧肉,是母亲在灶台旁忙碌的身影,是看着我一脸满足吃饭的模样;上学时,母爱的味道是每天早上那杯热腾腾的牛奶,是一个温热的鸡蛋,是每天放学回来那桌营养搭配均衡的晚餐;入伍后,一年能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短短不到一个月,母亲在南,我在北,虽相隔千里,但每当回忆起与母亲的点点滴滴,想起母亲在送我入伍前的细心叮嘱,母爱的味道便从心底弥漫开来,就如那热板栗般温暖心间。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程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母爱   土灶   洋芋   柴火   红烧肉   金黄   儿时   板栗   味道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