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拔罐、病好大半”,小罐子对身体有哪些大好处?

拔罐是一种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拔罐疗法在古代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的记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拔罐成为一项越来越成熟的技术。时至今日民间仍然流传着“生病拔罐子,病好大半子”的俗语,那么神奇的拔罐会让身体得到哪些好处?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关于拔罐的那些事”。

拔罐的原理

给患者拔罐时,患者会感觉罐好像有磁性,能粘在皮肤上。其实不是罐子有磁性,而是因为负压吸引。拔火罐就是利用燃烧造成罐内负压,使罐吸附于腧穴或体表,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拔罐的作用

从中医角度讲拔罐具有疏通经络,祛邪扶正,调整阴阳的作用。

疏通经络:不通则痛,气滞血瘀经络受阻,自然会产生疼痛,拔罐可以鼓动经脉气血,让凝滞的气血疏通,虚的经脉气血充盈。常用的是循经拔罐法、走罐法及刺络放血拔罐法。

祛邪扶正:祛邪主要是通过各种拔罐手法来实现,最常见的是寒邪、湿邪、火邪、热邪,扶正主要依靠拔罐刺激有补益作用的穴位而达到效果。

调整阴阳:拔罐疗法调整阴阳,通过经络腧穴的配伍刺激不同的穴位产生治疗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时,局部血液循环受阻,组织缺血。拔罐(特别是走罐)能拉长肌肉,增加血液灌流量,提高机体痛阈、耐痛阈,从而使肌肉得到松解,疲劳得到缓解,起到类似于推拿的作用。拔罐的吸附力加之火罐对局部皮肤的温热刺激,能使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处于高供氧低消耗状态,有利于新陈代谢的改善。

拔罐的手法

用罐的手法花样很多,常见有留罐、闪罐、走罐、刺络拔罐、针罐、药物罐等。面对不同的疾病时,我们选用对应的手法来治疗。特别讲一下我们临床上最常用的刺络拔罐法,《黄帝内经》中记载:“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某些脏腑的病变会反映在体表皮肤,刺络法的目的就是在这些病邪集中的体表处开一个“口”,使病邪循经而出,排出体外。医者使用放血针在穴位或特定部位点刺放血后留置火罐,利用火罐吸力放血以达到祛瘀生新的作用。

罐印的产生和鉴别

罐内负压导致拔罐部位毛细血管破裂,就会出现罐斑,常见的罐斑有鲜红、暗红或紫黑。还可能伴有出现点状紫红色的疹子,水泡、出血点、血泡。

罐印是体内病理状况的反映:

1. 罐印鲜红而艳,表示是阴虚体质,说明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

2. 罐印红而暗,表示血脂高,且有内热。

3. 罐印紫黑而暗,表示体内有瘀血,供血不足或行经不畅。

4. 罐印发紫并伴有斑块,则表示寒凝血瘀。

很多患者对罐印有一些误解,认为出痧面积越大、痧的颜色越深,治疗效果越好,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罐印的颜色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颜色与拔火罐的时间长短和医生的操作手法也有关,罐印的颜色深浅也并非是疾病治愈的硬性指标。

拔罐的注意事项

根据拔罐部位不同,每次拔火罐时间以5—15分钟左右最佳。既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不至于过度伤害皮肤。可隔1-2天进行一次拔火罐治疗,具体频率还要依据自身的耐受能力。在拔罐之后,要注意好保暖,不能让身体很快地吹冷风。拔罐之后,皮肤的毛孔还属于被打开的状态,若立马被冷风吹到,寒气会再次并且是更多地进入身体,得不偿失。

关于拔罐,更重要的是请专业的医师进行辩证治疗,这样可以使拔罐疗法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火罐   体表   穴位   经络   气血   罐子   局部   疗法   手法   好处   皮肤   身体   作用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