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博物志 - 万般色彩皆大唐

—— 记陕西唐三彩博物馆 | 鞍马篇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 杜甫《忆昔二首节选》


沉香亭北倚栏杆 —— 兴庆风华 盛世长歌

兴庆公园-南熏阁远景

唐诗中的兴庆宫沉香亭畔,春风露华,美人如玉,一派迷离恍惚的人间仙境。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这是王维笔下的大明宫早朝盛况,此时的兴庆宫中也上演着万国来朝的庙堂繁荣,谱写着开元盛世的壮美华章。

唐朝(公元618-907),在中国封建王朝历经多代更迭之后,酝酿沉淀,终于绽放出最为灿烂的光辉。

兴庆公园-龙坛远景

兴庆宫,位于西安市东北方向,它是唐玄宗做藩王时的府邸,内有兴庆殿、南熏殿、大同殿、勤政务本楼,花萼相辉楼和沉香亭等建筑。玄宗登基后扩建,使之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之一,是唐代重要的政治行政中心。

兴庆宫见证了光彩夺目的大唐盛世,上演了明皇与贵妃的惊世爱情,伴随着白居易的《长恨歌》留下了荡气回肠的千古余音。

1958年,政府在兴庆宫遗址上修建了兴庆宫公园。

繁荣的大唐帝国,国力空前强盛,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唐三彩”就是其中经典代表之作。

唐代的厚葬之风是促成“唐三彩”诞生的直接原因。“唐三彩”在从唐高宗朝产生至晚唐衰落的的过程中,真实且全面的记录了唐代的社会生活风貌,见证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全过程。

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是从唐墓发掘的陶器(陪葬冥器)的泛称,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铅釉陶器,釉彩以黄、赭、绿、三色为主兼有其他多种色彩,惯称“唐三彩”,以西安和洛阳两地出土数量为众。

唐三彩的工艺是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700度左右的焙烧,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多以黄、赭、绿三色为主;釉色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特别是犹如丝绸蜡缬效果的釉彩效果空前绝后;器物雍容绮丽,浓郁辉煌,是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瑰宝。

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由陕西著名收藏家齐跃进先生创办,于2011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唯一的一座唐三彩专题博物馆。

博物馆位于唐兴庆宫南薰殿旧址之上,坐北朝南,三面邻水,由著名设计师张锦秋先生依照唐代风格复原建造。建筑面积3200平米,展厅面积2000平米,展出文物400余件(组)。


鞍马篇

宝杖雕文七宝球 —— 马球纵横 风驰电掣

兴庆宫前春正热

绿杨夹道花如雪

球门风起日西斜

五马归来汗成血

—— 唐|张宪《唐五王击球图》节选

公元709年,长安梨园内正在举行一场大唐皇家队与吐蕃使团队的马球友谊赛,吐蕃使团一直遥遥领先。是时,年仅24岁的临淄王李隆基带领四人迎战对方十人团,李隆基首当其冲“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连连破门得分,很快扭转战局并转败为胜。

唐三彩马球俑15人组

此马球俑组属于马上人俑,共计15人,有12俑入场,3俑在旁观战,球在队伍最前方滚动。骑手身穿各色窄袖长袍,头带幞巾,足登黑色长靴,一手紧握缰绳,一手执偃月形球杖;场中12名骑手(有1俑遗失)眉目俊朗,或俯,或仰、或侧、或扭身、或回首,彼此呼唤应和,姿态恒生;马匹均丰硕劲健,短鬃束尾,或褐、或赤、或白,颜色不尽相同,或奔,或跃、均以各种姿势向前飞奔争球,气氛紧张热烈。人骑马击球,体现了力量和速度,人与马兼融之美。我们似乎听得见四周观众的雀跃呐喊,奋力助威之声此起彼伏。

马球的通常尺寸约有手掌大小,是将有韧性的木料挖空,外饰彩绘,球杖长三尺左右,端头形如半弦月。

马球运动源于古波斯,西汉传入中国,兴盛于唐代。动感时髦的马球在千年前的唐长安蔚然成风,女性亦参与其中。舞剑,骑射、蹴鞠(古代足球)、打马球等是全民热衷的健身项目。

马球女俑

为加强军事力量,打马球也成为军队行之有效的训练科目,唐太宗就是马球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唐代的帝王皆酷爱马球,球技最高者非唐玄宗莫属,有“三郎少时衣不整,迷恋马球忘回宫”的民谣。


马球女俑组

马球运动激烈且危险,当时没有专业护具,比赛中常出现人员伤亡的情况,担当坐骑的马必须耐力好、善奔跑且通人性。马被剪短鬃毛并束起马尾,以防鬃尾缠绕球杆。参赛者将球打入对手球网中得分,得分高者获胜。

各个宫殿内都有专属马球场,兼可举办宴会,是综合性的社交娱乐场所。1956年在大明宫遗址发现了刻有具体年代事项的马球场奠基石,标明了唐文宗李昂时期的马球场址。

每年的新科进士也会例行举办“月灯阁球会(月灯阁位于现西安市大雁塔以东月登阁村),”观者如堵。《唐诗纵谈》述其盛况:“幄幕云合,绮罗杂沓,车马骈阗,飘香堕翠,盈满于路”。


当今世界仍有欧美等多个国家开展马球运动,英国马球公开赛是全球最盛大的马球赛事之一。

三彩马球人俑组,生动的勾勒出大唐盛世英姿勃发,豪迈不羁,昂扬天下的非凡气势。


春风得意马蹄疾 —— 舞马齐鸣 丰姿绝代


彩绘舞马(一对) 左高46.6长45cm、右高47长45.5cm

李白诗曰:“五花马,千金裘”。马匹在古代的军事,生产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秦汉以来,唐马最盛。政府设有专门的马匹管理机构,国营牧场骏马盈栏,政府每年还从回纥购入万余匹良马。唐人爱马,帝王尤甚,从陪葬唐太宗的“昭陵六骏”即可窥一斑。

盛唐时期边关安定,除了用于战事之外,另有大量的马匹用于畋猎娱乐,鼎盛的国力足以支撑起丰富的精神生活。

“舞马”又称蹀马,起源于汉代的西域,后随张骞传入中原,是经少数民族训养后进贡给皇室,逐渐成为上层社会推崇的娱乐活动。这是人与动物之间的交流,是用舞蹈和杂技相配合来表演的项目。

唐代“舞马”兴起于太宗后期,至高宗、玄宗时达到顶峰,每逢有外国使节到临,唐高宗及武则天都会让“舞马”表演助兴。

《资治通鉴》载:“宴吐蕃来使,殿中奏蹀马之戏,马皆随之,宛转中律,于作乐者饮酒,以口衔杯,卧而复起,使者无不大惊”。

驯马师从塞外得来的良马中精心挑选,调教出能用于表演的马并予以冠名。唐玄宗驯养舞马四百蹄,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千秋节”这天,都会在兴庆宫的勤政楼下举行盛大的祝寿庆典。

当日,这些舞马锦绣金铎,鬃毛系珠,鞍饰美玉、盛装舞步。缰绳包裹五彩丝带,马嚼子以金线绘饰,身着华丽披风,宛如天马下凡;起舞时,身上的金银玉器互相碰撞,叮当作响;诗文形容:“衣以文绣,络以金银,钸其鬃,杂间珠”。

表演的经典曲目为《倾杯乐》。选宫内秀美少年奏乐,“舞马”伴随节拍翩翩起舞,在末尾高潮时跃上高高的板床,壮士们把床板和马一起高举,“舞马”衔着酒杯给玄宗敬酒祝寿,随之醉倒。诗云:“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

唐三彩所用高岭土,性质坚柔粘韧,烧制后硬度较高,基本色调为白色,也有的略微泛黄。胎料经过反复淘洗,杂质很少,器物表面柔软细腻,露胎处触感滑润。

唐朝有专门机构负责唐三彩的烧制与管理,并颁布随葬三彩器的使用制度,如:“三品以上九十事(件、套);五品以上六十事;九品以上四十事”等,并规定器物的高度应在一尺之内。但据考古发现,当时的随葬冥器数量和高度大都超过了规定,有的三彩马已高达一米以上。

三彩白色立马俑

三彩白色立马俑高约40厘米,通体白色,伸颈昂首,翠绿色辔头与鞍座,褐绿色相间的披毯,杏叶形的饰片,梳理整齐的马鬃,无一处不精彩。

三彩马通常形体硕大、构造复杂,无法使用手工拉坯完成,所以多用模具成型。唐代匠师们对马的外貌,品性了解至深,塑造出形神兼备,各具特色的艺术佳作。

三彩马的形态通常是头小颈长,体壮膘肥,臀部发达,腿部强劲有力、局部雕琢精细,具真实之美。有的奔驰,有的静立、有的饮水、有的负重、有的嘶鸣,有的回首,有的舔足……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从三彩马的造型方面可归为三类:奔马俑,立马俑,和马上人俑。

马上人俑是唐三彩中的重要品类(如马球组俑)。马匹一般采用立姿,而人俑则多姿多彩,既有狩猎者,有打马球者;有胡有汉,有男有女;胡人通常都是深目高鼻,落腮胡子,面容粗犷,反映出强悍豪放之气;女俑则婀娜多姿,衣着华丽,发髻高耸,体态丰腴,英姿飒爽。


唐三彩的底板和人头部通常不上釉,制作时先刷一层白色化妆土,再根据需要用颜料绘出口鼻眉目。出土的唐三彩上的化妆土常会出现斑驳脱落的现象,呈现出一种朦胧残缺的自然之美。

骆驼也是唐三彩中的常见主题。随着唐代海陆丝绸之路的双向开通,带动了经济的极大繁荣。在通往西域各地的遥远旅程中,沙漠之舟骆驼是无可取代的交通工具。


三彩载乐骆驼俑 高56.5 宽36cm

此骆驼俑背上搭载了一小小的舞台,铺有毛毯,台上坐着四个乐手和一个站立的舞者。四名胡人乐手高鼻,深目、浓髯,头戴幞头,身着黄,绿长衫,脚穿黑色长筒靴,手持琵琶、觱篥、排箫和拍板四种乐器,面朝外围坐演奏。中间站立的绿衣男子双手上举,翩翩起舞,又似深情咏唱,神态优雅怡然;骆驼通体黑褐色,首、足、尾、颈处淋有黄釉,淡乳黄色鬃毛,仰首作嘶鸣状。其中骆驼胸毛采用拉毛法,鞍上的毯子采用点彩法。

整体风格粗犷会意,形象的描绘了节日庆典时歌舞升平的欢快气氛。

专家考证,这种骆驼载乐表演通常出现在重要节庆时,类似今天国庆节上的花车。

三彩载乐骆驼俑国内仅存两件,另一件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

唐三彩装饰工艺及手法丰富,技术核心是既利用铅釉袖熔融后易流动的特性,又采取多种手法对流动的釉料予以把控,达到预期的装饰目的;器型、温度、釉料厚度等均可影响釉彩的流动,工匠根据器物型或淋洒或涂抹出点、条或片状釉彩;施釉时常在点或斑间预留出间隙,烧融时,彩釉自然流动遮盖原本露胎间隙的同时,不同釉色间又不至过度交融而失去本色。

工艺手法很多, 如:

1.彩带装饰法:这是一种利用釉料本身的流动性,在底釉的一定部位刷上浓厚的各色釉汁,任凭其自然流淌而形成的一条条斑驳的彩色条带的装饰手法,这是最为常见的技法。

2.点彩装饰法:即用毛笔在坯体上点染各色疏密有致的釉汁斑点。

3.印花填彩即先在器物上模印花纹,后在印花轮廓内填彩。下凹的印线再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阻隔釉水随意流动的作用。

4.贴花装饰法:即将模印好的各种装饰物贴在坯体一定部位,使之显得更加华贵庄重,常用于装饰马鞍、披毯、铃铛、宝相花等。

5.绞胎装饰法又称搅胎,即用白、赭两色瓷土分别制成薄泥片,层层叠加并相互揉和,使之呈现大理石或树木年轮般的纹路。

6.拉毛装饰法:即在坯体部位通过刻划形成一种粗毛毯的效果,此手法在动物和配饰上常见。

7.类丝绸蜡缬的装饰法是唐三彩装饰最为典型独特的一种,是围绕着白色斑点的晕散、流动的彩釉效果,而中心的白色点斑、或图案不被其他彩袖遮盖。此外还有其他诸多工艺装饰手法。

马和骆驼是丝绸之路上的常客,它们如实反应了通过丝绸之路往来大唐的异域商旅及贸易繁荣的景象。

大唐之美在于诗词歌赋、在于绘画音乐、在于追求生活中事物美之态度,更在于大国自信包容的不凡气度。

唐三彩的惊世之名终究离不开盛唐的荣耀,其中的动物,人物、器物等,无不体现着大唐的繁盛与奢华之美。唐人将自信和丰盈的精神世界倾注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彩塑之中,再现了那个无与伦比的黄金时代。

梦回唐朝,那是一个万国来朝、空前强盛的帝国,令后世无数中国人缅怀追寻的璀璨时代。




地 方 风 尚 长 物 关 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大唐   吐蕃   关中   马球   博物   器物   马匹   陕西   唐代   骆驼   手法   白色   色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