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皮薄馅大不中用?为什么15式坦克敢说全球独一份

对于这个坦克大家讨论得已经相当充分了,现在也有了一定的实际装备数量,2019年那会儿基层部队里还非常稀少,现在也能够形成规模作战能力了,这个时候对于它的讨论应该从技术意义上升到战术意义。


很少有人谈这个坦克的战术意义,我算是看着它跑高原试验跑出来的人,从2011年就看着它跑高原试验场,到2019年看到实装,它“装备部队的意义”还是比较清楚的。

2011年他们总工去过西藏的羊八井训练场,我遇到过跑高原试验的团队,确实非常辛苦,住帐篷,喝水都得靠水罐车送,坦克跑起来灰尘满天,试验场海拔也不低,当时的15轻坦跟现在外形都还不大一样,就是这么一点点跑出来的。现在你去西藏旅游的话,如果走省道从羊八井镇到日喀则那边的大竹卡要走304省道,大概在29号里程碑那个位置有个“成兴加油站”,对面会有一大片光秃秃的直道,既不是公路又不是草场,其它地方都有草只有这条直道寸草不生,那就是15轻坦的摇篮。放心,草场已经给过补偿了。

站在这个位置你很容易理解15轻坦的战术意义。


跟大家的印象不一样,在不考虑海拔的情况下,西藏实际上非常非常适合坦克集群突击、步坦协同作战。


15轻坦的最大战术意义就是做到了“不用考虑海拔”。


西藏地形的复杂远超你的想象,除了印象中的那种高山,也是有大片大片的旷野的。




不管是装甲集群突击,还是步坦协同,相对平缓的地形都是必须的,你总不能去悬崖峭壁上开坦克吧?能够克服纵向45 的俯仰、横向30 以上的侧倾,坦克就是战场上起决定性作用的武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集成有远远超过轻步兵的传感器,那就不是轻步兵能够对付的目标的,它总能做到“先敌发现”,你还怎么打?在传感器的引导下,火力发挥的范围就远超步兵,机动性还远超步兵,能够有效使用坦克的一方毫无疑问具有绝对的战术优势。

像这个地形:



夕阳照亮的这个金色的山头,是个非常适合做要点的地方,在山头上建立巩固阵地,它后侧的山重武器上不去,坦克更不行;它前面的山以及山下峡谷又没有它高,它头顶上的阵地具有射界优势。没有坦克的话就只能依靠远程曲射火力,大炮、火箭炮、地地导弹,这种火力是不可能快速响应的,随便你怎么信息化,叫个火力支援最起码也是几分钟、十多分钟的事情,哪怕就是叫自己单位的火炮,你给出诸元、炮兵装弹调整诸元、开火到炮弹落地,几分钟都出去了。如果是联合作战的话,半小时起步吧。


它如果控制在敌人手中,我方如果有坦克能用,就是这么个态势:



我方使用坦克、装甲车,分别占领近处的小山包、远处有积雪的山包、进入峡谷内准备发起冲击,这样就不是远程火力能比的,可以直接对敌要点形成直射火力。


你想象一下,这个时候敌人的坦克爬不上去,我们的坦克能爬上去,这个仗该有多爽。

它如果控制在我们手中,我方有坦克可以用,就是这个态势:



我方坦克在建立要点的时候就上山,能够形成对前方开阔山地的直射压制,敌方步兵实际上没有进攻出发阵地,他们无论如何都没办法组织进攻,只能寄希望于他们的曲射火炮压制住我方坦克。然而炮兵压制坦克这个东西听起来有可能,实际上可能性很小,我们又不是没有炮兵,难道等着你炸啊?


这是简单的地面交战,如果算上空中火力的话情况更复杂一些,但是本质没有区别。15轻坦是可以发射炮射导弹的,具有一定防空能力;要点防御也不可能不考虑战场防空;制空权还不一定就在印度人手里;无人机低小慢优势也在我们手中。



总之,不要一想到坦克就是装甲、大炮,坦克身上最重要的东西是传感器和火控系统,支持这一切的是发动机和底盘。坦克有远比步兵能扛得动的先进强大无数倍的传感器,热成像、白光、雷达、激光都是有可能的,在先进火控的交联下,火力不是步兵能够比的。“反坦克导弹”这东西实际上是个无奈之举,是步兵“不屈的抵抗”,指望步兵扛着反坦克导弹就去跟装甲集群对抗是不现实的。

在开阔轻微起伏地形上坦克传感器作用距离10公里以上,火炮射程15公里以上,步兵手里的5公里射程的反坦克导弹,连开火机会都不会有。


15轻坦实际上是4000米海拔以上唯一能够正常作战的坦克,全球独一份


美国、俄罗斯并没有这么高海拔下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的需求,印度倒是有这个需求,他又没有现代主战坦克研发能力。



都知道99式和15式是高低搭配,中心、重心都是99式,而印度自己的“99式”也就是阿琼都还没搞定,他哪有什么剩余研发能力给高原专用坦克?


T-90的实际战场表现大家也都在俄乌冲突中看到了,卖给印度的猴版只能更差,而且老毛子貌似并没有任何动机帮助印度提高这款外贸猴版坦克的高原作战能力。高原作战两大问题:一个是发动机功率下降,一个是剧烈的昼夜温差。白天太阳晒着,坦克车体里面50度以上家常便饭,夜晚直接到0度以下去,对于行走机构、悬挂系统的挑战远比你想象的大得多,可靠性是个非常大的问题。很简单一点,履带的销子,白天很容易晒到脱出来,晚上又很可能冻到抱死。



在高原上操作过履带式挖掘机都知道,清晨的时候车子动起来特别费劲,就是因为履带板插销夜间冷冻抱死,要好一会儿才能跑起来。


本来发动机缺氧就功率下降,浑身各种地方还有各种类似于履带板插销的问题,不做高原适应性改进是没法用的。


在17年、20年两次边境对峙中,印方T-90、T-72等坦克上高原暴露出的问题就非常多了,发动机燃烧不充分是最显眼的一个,还有很多坦克根本跑不起来。



另外,大家都知道履带式车辆故障率远高于轮式车辆,可靠性问题非常严重,不管哪个国家,坦克远程机动都是靠火车、平板拖车。没见过谁家坦克集群长途机动,靠坦克自己跑的。




齐装满员完好率100%的履带式机械化部队,跑个500公里机动,能给你坏出去30%到50%都算是优秀水平了。这500公里最好还是用轮式的平板车拖过去,到了地方再让履带车跑,“好钢用在刀刃上”。


你要是见过公路上跑的坦克平板拖车,仔细观察,你能看到这么一片红纸:



这个概念是铁路的,对于公路实际上也适用:公路也有桥梁、隧道,一样有过不去就是过不去的时候。限宽限高不是你一拍脑袋就能解决的问题,坦克装在平板车上面跑公路机动,卡住了就是卡住了,你请湿婆大神来都没用。


15轻坦出现以前,我们跟印度在青藏高原都面临着一个问题:没有坦克用。不管是我们的59、96,还是印度的T-72、T-90,能够实际战场作战的地方都很少,一个是过不去,二个是过去了性能下降。


15轻坦出现以后,我们有了,印度没有,就这么简单。


而且短期内印度也不会有,他们没有研发能力,别人也犯不着为了个卖出去的猴版坦克专门搞个高原适应性研发。


很多军迷总有一种“斗兽棋”思维,总是以为坦克就是跟坦克对轰的,其实不是这样。就像直升机不是拿来跟直升机玩儿空中格斗一样,我用固定翼打你直升机不是碾压么?对付T-72、T-90,自然有武装直升机,有察打一体无人机,有空军,犯不着非要拿15轻坦去。


15轻坦,是拿来打步兵的。


很多人喜欢说15轻坦“薄皮大馅”,起因就是这个斗兽棋思维,你拿它跟T-90比当然薄皮大馅,那你要拿它跟步兵比呢?还薄皮大馅吗?


实际上T-72、T-90到了高原,作战能力、作战体系是“双崩”,印军并没有高原作战堪用的武装直升机和察打一体无人机体系,制空权也很难拿到手,这种情况下根本轮不到15轻坦去打坦克。自身作战能力又下降严重,机动性、火控、传感器都存在很多问题,这种情况下再厚的装甲也意味着稍微结实一点的铁皮罐头。


15轻坦能够做到高原地形适应性,能够做到扛得住曲射榴弹炮非直接命中,能够扛得住步兵炮(迫击炮、无座力炮、老式反坦克火箭筒)的直接命中,能够爬上山,能够在步兵火力射程之外就压制住让他打不出迫击炮、无座炮、火箭筒,能够在冲锋的时候玩步坦协同……


还要啥自行车?

END

作者简介:龙牙是一名曾西藏戍边数十年的退伍军人,他热爱文学和写作,对时政问题、社会新闻有着独到的见解。欢迎关注公众号“龙牙解码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坦克   干货   作战   印度   步兵   我方   装甲   火力   中用   传感器   高原   能力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