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基石|浅谈蜂窝物联网

众所周知,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万物互联”的物联网社会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而是当前数字化驱动型经济的基础和支撑,时时刻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小到手机扫码骑行、充电,大到交通、医疗、农业等可监管、可追踪。


一、物联网主流通信方式


没有设备之间的通信就不能称之为物联网,一系列物联网应用都基于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从传统有线通信演进升级到无线通信,直至形成几大无线通信方式:Wi-Fi(短距通信)、bluetooth(蓝牙短距通信)、ZigBee(低速短距通信)、LoRa(远距扩频通信)、4G/5G/NB-IoT(蜂窝物联网通信)、高、低轨道卫星通信等,不断推动物联网产业应用迭代升级。


二、蜂窝物联驻网原理

蜂窝物联作为物联网产业的主要基石,承担着连接千亿级智能设备的运行任务,既是当前数字化经济的“催化剂”,更是实现未来万物互联的主要支撑。如此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的实际工作原理是什么?


驻网原理

蜂窝物联可实现智能设备网络接入,用于数据传输。但为了实现这项能力,它并非是“单打独斗”,而是“联合行动”。物联卡与通讯模组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物联卡存储的身份信息被设备(通讯模组)识别后,通过与运营商基站交互、入网鉴权,完成信息比对及往返信息验证正确性,最终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数据通讯服务。简而言之,多方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实现在智能传感器采集数据后,将数据顺畅地传输至云中心,实现数据分析、决策、反馈共享及场景应用。


由此,也纠正了很多人对于物联卡可直接用于数据传输的理解误区。


物联卡作为驻网身份识别ID,本身不具备数据通讯能力,而是作为存储“容器”,存储身份信息,真正具备数据通讯能力的是通讯模组,且需多方联动才能实现数据传输功能。


那么,为什么要执行入网鉴权验证这一重要程序,才能实现数据通讯服务?


在蜂窝物联通信系统中,入网鉴权是为了防止未授权的终端接入网络。具体是指检查插入的SIM卡与终端提供的用户标识码是否一致,由此决定是否允许该终端接入和使用网络。因此,用户在每次登记、呼叫建立尝试、位置更新以及在补充业务的激活、去激活、登记或删除之前都需要进行鉴权,鉴权包括了对用户终端的鉴权和对用户身份的鉴权。


三、蜂窝物联场景应用


早前,广域通信需要靠有线网络,近距离通信要靠WI-FI,应用场景及应用行业有限。而蜂窝物联作为科技的产物,既包含低功耗广覆盖的NB-IOT百亿级应用场景,又包含4G5G低时延、高吞吐等千亿级应用场景,可实现广泛的物联网场景应用,并且不断催生新的物联网业务场景,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物联网规模商用的痛点。


蜂窝物联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路灯、智能井盖、智能消防栓等)、智能网联汽车(定位器、部标机、行车导航仪、云镜、车机等)、智慧楼宇(智能电梯、智能门锁、智能配电箱等)、智慧医疗(远程探视、远程会诊、自动报警、临床决策系统、智慧处方等)、共享出行(智能充电桩、共享按摩椅、共享充电宝、智能储物柜等)、智慧农业(智能温室大棚、水肥一体机、田间小型气象站、无线灌溉、智能恒压灌溉、土壤水分监测等)诸多领域,推动城市朝着智能化、安全化、标准化等方向发展。


四、蜂窝物联发展


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蜂窝物联网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分析,截止今年5月底,我国蜂窝物联网用户已达15.9亿户,相比去年底净增1.96亿户。工信部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数据显示,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规模与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缩小至2949万户。


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到2026年,蜂窝物联网市场的全球价值将达到610亿美元。同时,确定5G和蜂窝LPWA(低功率广域)技术的增长是未来四年95%增长的关键。


蜂窝物联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物联网通信方式,其连接数将远远超过人与人的连接数。随着5G商用推进,国内外将逐渐形成以蜂窝物联为物联网产业抓手,以移动终端、平台、运营、场景拓展为一体的综合应用解决方案。在未来,在众多物联网领域,智能设备采用蜂窝物联通信方式的解决方案将成为制造业垂直行业成功且持久的实施方式。


作为运营商和物联网通信服务企业应积极迎接物联网发展浪潮,基于现有移动通信能力,引入新技术,同时优化蜂窝物联网配套服务的连接管理服务,如搜集物联网新兴产业需求,深入布局一站式运维管理系统开发,为即将到来的数亿级蜂窝物联网连接市场添砖加瓦,注入活力。


以“连接”为起点,服务“万”物皆可联,展望智能新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蜂窝   终端   模组   基石   数据传输   场景   通信   方式   智能   用户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