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崮故事

文/席波

岱崮因为中国第五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和沂蒙山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遗产而名声远播。

清明节这天,早晨七时许,我顺北岱崮西北方向的山梁,沿着一条几乎被茅草和灌木遮掩的羊肠小道徒步北岱崮。

北岱崮,距蒙阴镇驻地8公里。崮顶圆形,四周绝壁。中寒武纪石灰岩层高25-30米,周长约3华里,崮顶面积1平方公里。远看该崮,崮形与南岱崮类似,堪称南岱崮的姊妹崮。又因其位于北面,故称北望岱崮,后简称北岱崮。

崮下虽然植被很少,显得比较荒凉,但是崮上密林覆盖,杂草丛生。那是北方山区比较多见的洋槐林,树木不很高大,但生命力极其顽强,在水土比较贫瘠的地方,也能长成密林。

登临崮帽的峭壁悬崖边上,便见一圈山寨的围墙。虽然因年代久远,围墙倒塌颓败,但整体依稀可见,并且靠近崖壁的一小截墙体依然完好。

跨过石门,便进入相对平坦的山寨内。

眼前乱石遍布,灌木杂生,绝壁之下的一处洞穴显得特别醒目。洞穴不深,也不大,也就只有几平方的样子,但一圈石墙把洞穴圈成一个小石屋,既能挡风又可避雨。山寨的南侧围墙也大都倾倒,只能辨别出大致的轮廓。站在断壁残垣之上,脚下就是峭壁悬崖。透过茂密的树木,依稀可见咫尺之遥的南岱崮巍然屹立。

在乱石和树丛之中继续往前走,有几截台阶,拾级而上,在壁立的崖壁中出现一处崖缝,这里被当地人称之为“夹皮沟”,也是登临崮顶的唯一门户。

抬头仰望,崖壑中间凸出一块巨石,三四人高。两侧崖壁直立光滑,犹如两块门板。两侧壁上凿有槽眼,当为登顶所用。如果没有攀爬工具,意欲登顶着实太难。

我在崖壁一侧发现了一条从崮上垂下的绳索,想来是不久前前来探险的驴友留下来的。我虽有跃跃欲试攀索而上的念头,但因为独自一人,终还是打消了上崮顶的念头。

看着两侧石壁上凿出的石窝,我想,这里最初应该是搭有木棚或木梯的,只不过后来被战火摧毁,加之年代久远,人迹罕至,现在欲上崮就只有抱攀正面这块石头或者搭人梯了。

我从网上搜索到了有限的资料,说是北岱崮崮顶大约一平方公里,残存了一些石磨等遗迹,其他东西则很少。

站在这“崮门”之下,转身回望,南岱崮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巍峨,雄浑,端庄,秀美!

南北两个岱崮,两者相距约1.5公里,中间间隔一道山梁,南岱崮海拔709米,北岱崮海拔679米。

谁能想象,就在脚下和眼前的两崮之间,曾发生过两场激烈的战斗,留下过一段红色的记忆。

1943年11月9日至27日,日军第三十二师团、五十九师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各一部及伪军共万余人,分别由临沂、蒙阴、莱芜、临朐和沂水等地出发,“扫荡”鲁中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位于蒙阴县东北部的南、北岱崮,地势险要,处于日军进犯沂蒙山区的咽喉。八路军鲁中军区决定,鲁中第三军分区第十一团八连93名指战员,凭借岱崮天险,牵制敌人主力,以保证党政指挥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到外线作战。南北岱崮相距不足1.5公里,中间只隔一条山梁。两崮都高六七百米,四周为悬崖绝壁,南北崮顶面积约1250平方米。南崮南门上,有一条凿出的石阶小道,仅有抓手和放脚尖的石窝,必须面向石壁,仰身上爬,俗称石门。顺石门爬上大崮南小崮(面积不足20平方米),越过“天桥”,到达崮顶。在小崮上,八路军构筑了一座了望楼,由8名战士把守。11月13日,日军千余人在飞机、炮火配合下,向岱崮发起攻击。因日军突至,原打算撤出的营部和七连尚未来得及转移,上了北崮。日军在北崮遭失败,便包围北崮,攻击南崮。中午11时,约400名日军进攻南崮,被八连击溃下山。日军5架飞机对崮顶轮番轰炸,至红日西沉,始离去。战斗持续进行2天,八连93名指战员依托山崮天险,顽强抗击。入夜便派出战斗小组下崮袭扰敌军,埋设地雷,杀伤敌军。敌攻击不克,改变进攻策略,将南、北崮紧紧包围,轰炸扫射,妄图将八路军战士饿死、困死在山上。八路军战士省吃俭用,依然坚守阵地。敌人软硬兼施,抓来老人、妇女、小孩,强迫他们对山顶喊话劝降。八连战士众志成城,使敌之阴谋未能得逞。日军遂调来精锐,增派8架飞机、2门重炮、40汽车炮弹,对山崮实行昼夜轰炸,并对守山战士施放毒气。八连战士用成束手榴弹和滚地雷击退敌人一次次的进攻,用石块和刺刀把爬上云梯的敌人一个个砸下去,坚守阵地18昼夜,2人牺牲,7人负伤,毙伤日伪军300余人,胜利地牵制住40倍于己的敌人,于27日夜12时,乘夜雾迷漫,顺皮绳滑下崮顶,突围后与大部队会师。八路军山东军区通令嘉奖,授予八连以“英雄岱崮连”的光荣称号。

1947年6月中旬,为牵制国民党主力,给华东野战军提供在运动战中大量歼敌的机会,并保卫崮上存储的大量弹药,鲁中军区监护营一连在民兵配合下,毅然接受了固守岱崮阵地的任务。战斗之前,一连做了充分的准备。80余名民工帮助部队在山上修筑好了工事,储备了粮、水、柴、食油、食盐等,在山下埋了1000多个地雷。全连107人分守在南、北岱崮和卢崮3个山头。连长庞洪江领一排守主峰南岱崮,指导员陈来喜和副排长贾风起领二排守卢崮,文化干事高兆田和三排长李现林领三排守北岱崮。卢崮正中还修筑一个防空工事,配置机枪1挺,对崮下可射击封锁,有空袭可对空射击。崮东南角安了一架滑车,在这里可靠绳索上下。6月28日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军连战不逞,便集中3个师和1个炮兵团的炮火对三崮轰击,18架飞机轮番轰炸、扫射,崮上工事多被炸塌。7月2日,8架战斗机、4架轰炸机向3个崮顶俯冲轰炸扫射,满山烟火升腾,石块飞溅。这时,一连发现国民党军在山下贾庄河滩摆满白布,构成箭头形状指向崮顶,战士们也照样用白布、绷带摆成箭头状指向贾庄,致使敌机投下的7枚重磅炸弹都落在崮下,炸毁了国民党军建在崮下小红山上的3个碉堡。7月3日,营长胡凤诰、营部侦察班长王在连率营部侦察组星夜上了南岱崮,与连长庞洪江汇合。7月中旬阴雨连绵,给守崮增加了困难,饭霉了,盐化了,弹药怕湿放在锅里,掩体积水不能睡觉。战士们咬紧牙关,坚守阵地。7月下旬,华野主力在南麻、临朐同敌人打响,围崮敌军在郭家庄和贾庄各留下1个团,其余北上增援。守崮战士发觉后,庞洪江、朱育才带领6名战士袭击了五里沟96号兵站,使敌主力急速返回,牵制了敌人。敌返回后加紧了对崮顶的轰击和封锁,各崮之间失去联系。粮食吃光了,就用野菜充饥,弹药不多了,集中起来给优秀射手用,其余战士则用石头砸。就这样,击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茶局峪民兵指导员曹尚法带领民兵向崮顶送粮350余公斤。指导员陈来喜和朱育才、许崇芳等到丰山村弄来缫丝的盐水以解决缺盐的困难。敌人见攻山无望,于8月8日撤走。至此,历时42天的第二次岱崮保卫战胜利结束。其间,共打退敌人百余次进攻,毙伤敌副团长以下官兵250余人。战后,鲁中军区党委授予一连“英勇顽强第二岱崮连”的光荣称号,给全连72名指战员记了功。

一次抗日战争中的保卫战,一次解放战争中的保卫战,岱崮和他英勇的军民,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以弱胜强、克敌制胜的佳话,铸就了一座可歌可泣、传颂千秋的英雄丰碑!

1977年,在南北岱崮中间,山东省革命委员会立了“岱崮革命遗址”纪念碑一座。此后南北岱崮遗址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

在北岱崮没有做过多停留,我很快就沿攀爬路线下撤。

虽然对南岱崮又陡生强烈的攀爬欲望和好奇心,但因为种种原因,决定以后再找时间去瞻仰拜访。

八时许,回到车上,去往下一个目标——崮上草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沂蒙山区   蒙阴   石门   营部   指战员   山梁   崖壁   日军   战士   敌人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