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保缴费最低年限是15年,也就是说缴够了15年的社保,企业女性工人达到50岁、女性干部(及灵活就业的女性)达到55岁、男性一律达到60岁,就可以办理退休,享受养老金了。
其实,最低缴费15年还是比较符合大家的常识的。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收入不稳定,自己花钱缴社保,经济负担很重,缴够15年已经很难了。
平地一声惊雷。2021年6月发布了十四五规划时,明确提出两个引人注目的大事:第一个,就是要延迟退休,第二个,就是提高社保最低缴费年限。
当时,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超过13.5%,且加速上升。“十四五”期间,新增退休人数预计超过4000万人,劳动年龄人口预计净减3500万人,养老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提出两件大事的背景数据来源于2019年,当年全国社保基金收支结余为5854.86亿元,但是,扣除财政补贴后,结余连续7年为负。正如家庭,年度刚性支出小于年度收入总和,入不敷出。专家预计:未来十年,会出现8万亿至10万亿元的缺口。
当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延迟退休、提高基本养老金缴纳年限,是我国老龄化背景下的必然举措。
专家从专业角度分析,能弥补养老金支出缺口只有“开源节流”两种方式:
开源方面:一是提高最低参保年限——长缴费;二是延迟退休年龄——多缴养老金、晚领养老金;三是鼓励更多的人参保;四是激励更多的人按照高系数缴费。
节流方面:就是减少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这一点是不可能的,所有人不会答应。
结论:只有开源——延迟退休、延长缴费年限、鼓励多缴费、鼓励更多人缴费,让养老基金大池子的水丰盈起来。
社保专家还提出:我们现行的最低缴费累计满15年即可退休的政策,在世界上也是最短的国家。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领取全额养老金需要累计缴费40年。
提高社保最低缴费年限,对养老金大盘子有注水的好作用,可是对个人来说,直接提高了经济负担。围墙内的企事业单位有单位缴大头、个人缴小头,还有职业年金和企业年金进行补充,他们愿意多缴费,将来多领养老金,安度晚年,尽享夕阳红。
可是还有很多人,比企事业单位的人数还要庞大,那就是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村人口、无业人员。仅仅是灵活就业人员就高达2亿多人。
一是灵活就业人员的困难,工作不稳定、收入偏低,生活压力大,延长缴费年限增加了经济负担;
二是农村人口出来打工的“候鸟族”,四处打工,都是中小私企,有的给缴社保,有的不给缴社保;
三是没有正经单位的人,反而不认可社保理念,自己攒钱养老。
第一,根据人社部十四五规划,未来将最低15年的缴费年限延长至25年甚至35年。(目前,这个年限只是一些社保专家的预测,具体时间要等正式方案公布。)
第二,严格管理社保缴费制度。以前,最低15年缴费,不一定是连续15年的,累计15年就可以了。而且,你在快退休前可补缴到15年。以后,为了鼓励人们长缴费、正常缴费,可能不让“一次性补缴”了,逐步规范形成良性的机制。
第三,严格查处不规范的“挂靠”缴费方式。以前,有些人员尤其是灵活就业人员找一个公司挂靠缴纳社保,市面上也有做这种生意的公司。有的地区开始严查这种“虚假的劳动关系”行为,严重的已经违法并坐牢。
第一种人:灵活就业人员。工作本来就不稳定,收入本来就不高,我们倒是想稳定到25年甚至40年啊,问题是给人给我们稳定啊。我们自己买社保,还要延长时间,延迟退休又让我们晚退休,多缴几年社保,晚领几年养老金,经济负担太重了。
第二种人:企业低薪劳动者。本来收入就低,有些还经常更换公司,缴纳社保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如果延长缴费年限到25年以上,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干满25年呢。工作的危机感和经济负担都很严重。
第三种人:农村外出打工者。比如,农民工到处打工,有的私企缴社保,有的根本没有社保的概念。有的人自己买社保,有的人根本不认同社保的理念,自己攒钱、自己养老。
PS:目前,可能还有几种途径可以补缴,也许以后就没有这种机制了。
【1】一次性补缴。有的地方可以一次性补缴,有的地方可能更严格一些,门槛设置比较高,如果时间太久远了,可能就不让你补缴了。
【2】逐年补齐。离退休年龄还比较远的人,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每年补交一部分,等到退休前补齐15年。这种方式,要缴纳滞纳金的。
【3】延迟退休。没有条件一次性拿出几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钱去补缴社保。到退休年龄了来不及补缴到15年,可以申请延迟退休,继续上班,继续缴纳社保。
PS:缴纳社保是养老的基本保障。眼光一定要放长远,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尽可能给自己一个保障,给家人一个安心。您说呢?
#360行闪光时刻#
更新时间:2024-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