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尘灰沙影里的武威、张掖与酒泉

1916年,北洋政府财政部有一个名叫谢彬的湖南人,受委派前往新疆省调查财政。他于当年10月16日出发,至1917年12月返回北京,历时14个月,行程2.3万余公里,每日写下一篇日记,也就为我们记录了105年前他一路所经的西北中国,其中有山川苍莽、物产奇异,也有闭塞落后、腐败贪墨、满目疮夷。

1916年12月26日,谢彬与同事林烈夫乘马车进入甘肃平凉,2月23日抵达星星峡。其间在甘肃境内行走经停共计近3个月,行程约1715公里,寒冬季节以人力畜力行走之辛苦可以想见。甘肃大城,除了兰州,近几十年向来有“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之称。谢彬由平凉走静宁、会宁一线入甘,自然就错过了天水,武威、张掖、酒泉却是一路行经,只是在他的笔下不见丝毫金银灿烂,只有尘灰沙影了。

武威。1917年1月15日,谢彬一行乘马车从兰州出发,晓行夜宿,经青市堡、古浪,于1月22日下午16时左右抵达凉州(武威)。谢彬记载,从兰州到武威,都“呈荒凉之象”。他一路都在感慨清末回民起义让陕西甘肃地方元气大伤,直至50年后的民国初期还未能恢复,如永昌县在回乱前有人口20余万,但到谢彬抵达之时,仅有3万余人。谢彬记载武威还有完整城墙,周长约6公里,城内并不怎么繁华,但城周四郊全是广大平原,树木繁密。

民国初期武威城

谢彬抵达武威之时正是农历腊月三十,夜来只听鞭炮声响不绝。第二天正月初一,他游览了大云寺和庆云寺,看了巨钟、倒影塔,两寺两塔并峙“甚为可观”。

然后出北门到了雷台,这个时候距离雷台一号墓出土马踏飞燕还有52年,谢彬当然是看不到,但是他看到了2枚陨石,据其描述一个长约六七十厘米,一个长约四十厘米。这两枚陨石能成为景观想来也是有些出奇,但后来不知到了哪里,我粗粗查了一下没见到相关记载。另外,他还说到武威城东北三里处有一座满城,里面有满族旗人1000余人,生计极为困窘。当时民国初立,举国上下对于满人还有较重仇视情绪。

谢彬在武威仅停留2晚即于1月24日再度出发,出城后即见道路两旁坟头累累直有八九里。“遍看原上累累冢,曾是城中汲汲人”,马车粼粼,古道蜿蜒,前方要往甘州。

张掖。1月30日,谢彬抵达张掖,也就是甘州。从兰州出发到张掖,他走了一共15天,而我记得2013年自驾时朝辞兰州,当日下午就抵达张掖休息。时代发展之快,若是能隔空传言谢彬,想必他会惊诧莫名吧。一路行来,他经过了永昌、山丹,沿途除了绵延的祁连山脉,另外一直伴随的就是荒颓蜿蜒的边墙,中间还跑去看了山丹大佛寺的大佛。

祁连山与古长城


山丹大佛寺

路过一些人烟聚集地时,还看见当地人着清朝衣冠拜年。张掖人气显然高过武威,从甘州东关开始,就到处是村落,“树木扶疏,田园肥美”。

甘州附近村落

甘州(张掖)城周长约6公里,但城中树木茂密,隔远望去“恍如森林”。城内商业繁荣,皮毛、药材、大米交易集中,不逊于兰州。所以张掖是金,武威就只是银了。谢彬还说,当时的甘肃官场四大热门地方官职,张掖就是其一,其余三个分别是武威、天水、皋兰,这几处到现在想来也是甘肃的肥缺吧。第二天,谢彬拜会了提督焦大聚,这居然还是左宗棠的部将,左宗棠都已逝世30余年,他的部将居然还在民国做官,也是恍如隔世了。焦提督在会晤中说甘肃武职名号还如前清一样,都是提镇、协参、游击、管带之类,原因是西北“民性愚鲁”,如果用民国新制“不足以资震慑”。谢彬对此很不以为然,即告辞离去。路上特地绕道至弘仁寺参观,又瞻仰了一尊大佛。

甘州大佛寺

然后顺路看了甘泉寺、甘泉书院,再出西门过西王母宫继续西行。虽是金张掖,但也只住了一晚,便即离去,行色苦愁人啊

酒泉。谢彬抵达酒泉(肃州)是2月5日,农历正月十四。我实际一直不明白甘肃为何取张掖与酒泉两地合为省名,古代这边割据时都是用凉州啊(如西晋亡后这里的前后南北西凉政权)。但在谢彬的眼里,那时的酒泉(肃州)似乎更要比甘州(张掖)、武威(凉州)热闹许多。酒泉城周长七里三分,要大过张掖、武威。

肃州古城

城中建有高大的鼓楼,四个方向都有匾额,分别题有“东迎华岳”“西达伊吾”“南望祁连”“北通沙漠”字样。这四块匾额似乎现在都还在鼓楼上。

肃州鼓楼

谢彬入城时,正是闹元宵之时,只见街上到处树着各色木坊,上面题着“火树银花”“玉街驰马”“金钱买夜”“春明富贵”等吉祥话,沿路商店民家张灯结彩,鞭炮阵阵,还有很多高跷队,在鼓乐声中穿红着绿跳跃飞舞,围观人群那是人山人海,一派热闹繁华,“南方闹年,未能望其肩背”。

只是去拜会当地官员时,却见他们迎送都是放炮奏乐,仍是满清旧习,还是让他感觉恍惚。第二天正月十五,街上热闹情状更胜昨日,乡间妇女“村装野俏”多乘牛车进城来看,人山人海车水马龙直至深夜,嘈杂得老谢只觉头晕。这个时候他开始挑毛病了,发现这里一如甘肃其他地方,男性多还拖着辫子,“虱积如蚁,污秽不堪”,女人们呢都还缠足,路都走不动。至于贫苦人家儿女,很多连裤子都没有,蓬首垢面,“望之作呕”。

整个民生情况对比,甘肃西部比东部还要恶劣。对此老谢很不满,又开始在日记中指责当地官员不作为,甘肃贫困,但眼看佛像寺庙都金碧辉煌,比之东南富省半点不差,民生却凋弊至此,虽然“边民迷信过深”,但官员不应该视若无睹。不知为何,谢彬一行在酒泉整整住了6天,期间除了2次酒局,也没见他和当地官员有更多来往,倒是记了很多回民起义期间旧事以及附近的土司、活佛等情况,以后可再详说。在2月7、8日,他抽时间去几处景点闲逛。一处是南门附近的陈家花园,园中广种桃树、李树、树,可惜这时正值寒冬,枯枝老干也没什么可看,而这花园似乎现在也不在了。南门处还有左宗棠祠,但已经是败瓦颓垣,鸟粪遍地,破败不堪。谢彬对同乡先达的这个待遇非常感慨,觉得左宗棠建功西域,酒泉在很长时间内正是其大本营所在,谁知不过几十年,祠庙就破败如此,“本地士民崇拜英雄之心”似乎太过薄弱了一些。但本地还是到处都有左宗棠遗迹,比如在北门外的酒泉官厅,有大字匾额,上题“古酒泉”三字,入内的澄清堂有题额“大地醍醐”,两旁对联“甘或如醴,淡或如水:无即学佛,有即学仙”,这些题字都是左宗棠手书,只是不知如今还在否?

好在左宗棠慎终如始,生前身后名声未坏,有他题字处总不至于如声败名裂高官的题字,还需认真铲去。酒泉官厅后园就是传说霍去病留下的酒泉,“泉为方形,水甚清洁”,但喝下去也就如此,“不甚甘洌”。现在去酒泉,那泉水只怕更不能喝吧。

老谢虽是财政部官员,又留学过东洋,但本质上中国文人气还是很重,他在日记中记录的登肃州北城墙极目远望所见,文字沉郁慷慨,苍劲大气,很有几分古风,这里也录下共赏。“绕道登北门城楼,全城在望。前有祁连,层峰屏峙。后有讨来,曲折萦绕。西瞻峪关,要塞天然。东望驿路,蜿蜒一线。凭栏极目,境界颇宽。”再引老谢在酒泉记下的一副对联吧,“权作醉翁亭,一塌清风留小酎;何须醒酒石,百年几日引流觞。”

天地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张掖   酒泉   山丹   祁连   天水   鼓楼   兰州   甘肃   民国   官员   武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