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看世界:为何新能源汽车会成为西方世界在中国市场唱衰的技术

这是一个比较深刻的话题,先讲现状。

现在有很多汽车爱好者仍旧认为“新能源汽车”和“汽车电动化”只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变革方向,是中国特色的工业技术发展战略;实际不然,全球三大汽车工业巨头是欧美、日韩和中国,在汽车电动化的技术变革之路上,欧美日韩仍旧代表西方世界并站在同一阵营里,看似其对于电动化一直持看衰的态度,可是在欧洲诸多国家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是高于中国的,巴伐利亚发动机厂在同步研究电能和氢能,戴姆勒奔驰和大众集团也在发力;在北美有特斯拉,在韩国有现代起亚的电能和氢能车,一直竭力唱衰电动汽车的丰田与其为首的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也不得不加速转型,并且其始终以氢能车为技术发展的战略方向,而氢能车的本质其实是“氢燃料增程器电动汽车”。

所以汽车电动化至少现在已经是全球汽车行业的共同话题,而之所以西方世界会在中国市场唱衰新能源汽车,核心因素只是其在汽车电动化的技术变革之路上的起步晚,仅此而已。


不能否认的客观事实有这一点:

初期的汽车电动化是受整个西方世界排斥的,而寻找替代能源加速车辆电动化最努力且相对最早的确实是中国,时间周期是超过半个世纪的。

为何会这样呢?

这就要谈到资本主义的私有化和资本逐利的概念了。

整个西方世界的基础是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其特点是内部资源分散且不会受到管控,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在资源宏观调配上采用的是吸引的方式;通俗来说就是通过高利润来吸引资本进入和发展某一个行业或领域,而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必然会进入这个循环。那么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其需求的首先是创造财富,能稳定创造财富的行业往往是基于“稳定技术”的行业,而“稳定技术”一定程度等于“旧技术”,“稳定技术行业”则一定程度等于“旧行业”。

在这个旧行业能扮演利润奶牛的时候,任何替代技术,哪怕是能够带来技术变革的新技术都会被资本基于本性进行压制。


任何一项新技术出现的初期都是没有多高利润的,只要其利润低于“旧行业的利润”则必然无法吸引资本改弦更张。

所以资本主义国家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或者说是一个无形的巨大的漏洞。

哪种制度更为优越一直是人们探讨的话题,从新旧交替与资本本性冲突的角度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显然是落后的。

自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截止到上世纪下半叶,以西方世界为核心的工业科技还有出现过颠覆性的变革吗?再没有了。不变则退,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了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新三极;但在一个很长的周期内,美国确实是没有争议的全球经济和军事霸主。

这是造成整个西方世界汽车工业水平凸显出落后的核心因素,核心其实是“石油”。


从工业革命开始,石油成为工业的血液。

谁掌控了石油就等于掌握了工业社会的全球经济命脉,美国特殊的军工复合体结构使其成为新霸主,并且掌控了石油这条巨大的利益链条的核心。

然而,石油是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常规能源;是与煤炭和天然气一样的资源,即便是油页岩也只是另一种形态的石油,并非可创造和再生的资源。石油必然是用一些少一些的,最终一定会枯竭且并不需要太久,所以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与诸多欧洲国家都在寻找替代能源。


石油主要是通过汽车来消耗,新能源汽车不再消耗石油。

这会怎样呢?

新能源技术的初期必然是无法创造出利润的,即便有也非常低,这就无法吸引资本了;但是如果这种技术能让汽车本身出现颠覆性的品质升级,由国家机器来推动技术变革则终有一天能实现技术变革。

可是一旦实现这个目标则原先的世界格局则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以美国为核心的西方世界的利益链条会被彻底击碎;于是乎就有了两个阶段的不同现象,其一是西方世界的资本本身不看好新能源汽车技术,因为没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而资本主义国家本身也在唱衰这种技术,让现有的资本仍旧在“旧行业”里才能稳定这头利润奶牛的产出量。所以资本主义国家阵营一度可以排斥汽车电动化,其核心的石油集团也会通过各种手段对新技术的研发团队或个人进行打击、排挤或收购。

典型的案例是爱迪生和亨利福特合作打造出的电动汽车,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可是爱迪生的研发成果最终被美国的石油大亨强行打压,甚至将车辆的核心资料付之一炬;结果是电动汽车从起步开始就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一断档就是上百年。


但是,新能源技术等于更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力的先进性是可以颠覆一种制度和改变一个格局的;在西方世界的“内循环”里,不论欧洲、美洲还是日韩都可以通过资本分散的特点和其本性实现对新技术的自然而然打压,这只需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和调配即可。

可是在新中国成立并逐步走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之路开始,中国的汽车电动化之路就不是西方世界可以阻挡的了;即便在开放的市场中,欧美日韩汽车厂商阵营把其内循环中的模式强行搬到中国市场里,但是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身具备特殊的免疫能力,所以这样的操作并不能动摇汽车工业技术变革的根基。


作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汽车电动化是无法阻挡的钢铁洪流,开放的,具备跳出能力,具有真正的宏观调控能力,真正追求先进生产力以改变国计民生的中国政府具备推动新一轮能源技术变革和汽车工业变革的能力和基础。所以中国自上世纪末即开始谋变,并从基础工业的建设与完善开始规划和推进;而此时的西方世界仍旧停留在旧行业时代里,毕竟轻松超200%利润的石油行业会使得资本主义国家沉浸其中而无法自拔。

10%的利润能保证到处被使用,20%的利润能使其活跃起来,50%的利润能让资本铤而走险,100%的利润可以让资本践踏一切人间法律,300%的利润可以让资本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风险——这就是资本逐利的本性和天性,出自马克思的《资本论》。


不过这也是前面讲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缺陷,旧行业的利润奶牛会使其失去奋进的动力,长期的内循环会使其逐步失去思考能力;可是人对物质的需求欲望总会越来越强,而其制度却将其国家的思考和发育能力推动道路衰老的阶段里。所以整个西方世界在21世纪里能体现出的是一种“衰退”,反而是具备制度优越性,可以让国家永远保持青春和活力,也就是思考与学习能力的中国体现出了快速的进步与发展。


其中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就是汽车的电动化,其基础为能源技术变革,将会改变的是整个世界格局;于是汽车电动化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那就是开篇讲到的“西方世界仅在中国唱衰汽车电动化”,并且改变在其内循环圈里的引导方向,但是资本的天性决定了其转向必然障碍重重,所以在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建设速度和完善性等诸多方面都追赶不上中国的步伐,综合更晚的起步节点则势必要在这一轮的角逐中落败。

可是整个西方世界所体现出的姿态决定其不会善罢甘休,所以才会有这种麻痹中国汽车工业而自己加速追赶的操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嘛;只是比谋略的话,似乎东方哲学的奥义也许是其再花几个世纪都无法参透的吧。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新能源   天和   汽车   世界   技术   中国市场   中国   资本主义国家   利润   资本   石油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