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柿子红

金秋柿子红

一阵冷空气过后,天气也渐渐凉爽了起来,告诉人们秋天已经来到。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季节就是秋天。这与我从小生长在大山有关吧!一到秋天,山上的柿子都已成熟,像一盏盏节日里的红灯笼,高高的挂在枝头,点缀着山林。

这个时候母亲也忙碌了起来,采摘山上的柿子。读书的我总是盼望着星期日到来,拎着一个竹制的长挂篮,屁颠屁颠地跟着母亲一起到山上采摘柿子。柿子有两种,一种是圆柿,一种是方柿。采摘柿子要有专用的土制工具,像极了我们小时候捉知了的网兜,只是在中间它比这个东西多了一个竹丫。

采摘柿子是一种力气活,要有一定的手劲,举着长长的竹竿,仰着脖子,抬着头,把竹丫对准柿子梗,然后用力一扭,柿子乖乖地落在网兜里。等到有三四个小时,拿下来取出放到竹篮里。一会儿工夫,就装了一个篮子。小时候我只能站在树下看母亲一个一个地摘,有时感觉手痒痒的,就向母亲要来竹竿想跃跃欲试,可竹竿到了我的手上却怎么也不听使唤,一抖一抖的,看似已对准了可手一歪,竹竿又远着去了,敲在了树枝上。

等到稍微长大一点,我学会了爬树,于是母亲在树下摘柿子,我则爬上柿子树,站在树杈上帮母亲摘柿子。还时不时得做一个鬼脸。母亲常常被我吓得不轻。累了就坐在树杈上,两脚向下垂,伸手摘一个熟透了的柿子,塞进嘴里用力一吸,真的有一种快活如神仙的感觉。记得有一次,树下站着一个邻居家的小孩,我顺手摘了一个柿子想送给他吃,对准他往下一扔,不偏不倚,重重地落在了他的头上。这下可好了,柿子哪经得起如此激烈的撞击,啪地一下,果肉四溅,邻家小孩这下可好,就像是战场上被子弹击中了头部,血流满面,结果是好事成了坏事。

之所以喜欢柿子,还有一个原因。那还是我上初中的时候,正好也是秋天。由于上课看课外书,被坐在我后面的同学抓住了。要知道他是一个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出了名的人,几乎所有的同学看到他都会退避三舍。当时我也害怕极了,恳求他别告诉老师,并答应他星期天回家给他带一袋柿子。到了返校的那一天,我让母亲给我挑了一大袋柿子,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了又包,还再三嘱咐我,柿子不比别的东西,是经不起一点碰撞的。于是我一路上小心翼翼的,似乎捧在手上的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就在公共汽车快要到站的时候还暗自庆幸柿子还是完好无损。可就在下车时,可能是太激动了,脚踩了个空,整个人扑在了柿子上面。当时我就想完了完了,顾不上身体的疼痛,立刻爬起来,看看柿子,几乎都皮开肉绽了。我就差没哭出来。拎着毁容了的柿子,向学校走去。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那个同学一点儿也没有计较,从此我俩还成了铁哥们。

时隔多年,由于农村城市化,家乡的柿树林已不复存在。但是红红的柿子依然在我心里,依然是那么的甜。


审阅:郭笑非

简评:家乡的柿子为什么那么甜?因为它是记忆中的童趣,更寄寓了浓浓的乡愁。

终审:严景新


作者:何金标,男,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浙江省交通作家协会会员,多次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发表新闻、理论、散文等1200余篇文章,多次参加征稿比赛并获奖。

编辑:卜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柿子   挂篮   政工师   网兜   树杈   竹竿   乡土   散文   小时候   秋天   母亲   同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