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故乡之路》作者:黄汝兴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远走它乡的游子,有谁不思念自己的故乡,不想踏上回故乡之路呢?但回故乡之路又是那么地艰辛、漫长,有的人走了几十年才踏上回故乡之路,而有些人终其一生已没能踏上回故乡的路,最终客死他乡,虽然人不能回故乡,但灵魂却在回故乡的路上游荡。湖南湘西的土家人过去有一种习俗,假如某人死在异乡后,家里的亲人要请当地的赶尸匠把他的尸体赶回家,他的尸体会随着赶尸匠一起走回家,入土为安,当地人叫“赶尸”。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恋乡情结从未终结过。“少小离家老大回”,“明月何时照我还”“月是故乡明”等著名诗句,无不饱含着游子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与回望,同时,浓缩了远方游子对故乡不尽的情怀。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尽管回故乡的路遥远而漫长,充满艰辛,但远离故乡的游子一刻已不会放弃,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寻找一切机会,等啊!盼啊!望穿秋水,不管有多少困难,有多少艰辛,最终还是要回家。在回故乡的路上,古往今来,有多少可歌可泣,感人肺腑故事,中国古代有“苏武牧羊”的典故,说的是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为打通西域的通道,派中郎将苏武拿着象征国家权力的旌节,带着随从出使匈奴,可没想到,由于汉朝一个叛贼的诬告,匈奴单于想杀死苏武未果,后又逼迫他投降,苏武坚贞不屈,单于就把他关进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迫他屈服,归顺匈奴,忘掉自己的国家和故乡,这时,正是隆冬时节,地窖外面飘着鹅毛大雪,寒流滚滚,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一把雪止渴,饿了,啃皮带、羊皮充饥,居然没有把他饿死。

单于见折磨他没有用,又把他流放到北海(贝尔加湖)边去放羊,与他的部下隔离开,不许他们互通消息,长期监禁起来。苏武到了北海后,身边什么人都没有,只有茫茫荒原,皑皑白雪,他对外界音信杳无,孑然一身,唯一和他做伴的是那根代表国家,代表故乡的旌节。匈奴人不给他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寂寞难耐时,看看南飞的大雁,天空飘浮的白云,哼哼家乡的小曲,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熬白了头发,耗尽了年华。苏武在匈奴吃尽人间之苦,但他没有断绝回汉朝、回故乡的念头,他心里想的是国家、是故乡,最终,他历尽艰辛,几经周折,“凿通西域”,十九年后才踏上了回故乡之路。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一场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以代表中国反动势力的国民党的失败而告终,国民党军队败退到台湾孤岛上,许多无辜的士兵被狭裹到了台湾,远离故乡,亲人分离。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阻挠,台湾与大陆长期分离、对峙。因此,台湾老兵们的回故乡之路,走了近四十年,最终才踏上了回大陆的故乡之路,我们村的台湾老兵何绍昌,1987年才得以回到家与亲人团聚,他发自内心地感叹说“在台湾,我经常面向大陆遥望,望穿秋水,今天终于回家了,还是家乡的甘蔗甜,故乡的家人亲!”。

  当今,每年的春节,中国亿万人的大迁徙,从不同的城市、地域赶回故乡,为的是与亲人团聚,为的是家里的那餐年夜饭。这亿万人的大迁徙,如滚滚的人潮大军,汹涌澎湃,势不可挡,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有这样的壮举,这恢宏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何等的气势啊!怎不让人震撼,动容呢!故乡,牵动着多少人的心!

  曾经的我,也走在回故乡的路上。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高中毕业后,响应祖国征召,投笔从戎,到遥远的边陲佤山当了一名边防军,回家的路是穿越千山万水的迢迢之旅,但隔不断我思念故乡的情结。高高的佤山,茫茫云海,边风瑟瑟,阴雨绵绵,我站在佤山的哨位上,向故乡眺望,在哪莽莽的群山背后,在哪白云的深处,哪就是我的故乡,哪盘绕在高山上的蜿蜒山路,便是回故乡之路。后来,我随部队调防到南疆,浩浩荡荡的车队,沿着蜿蜒的环山公路穿越千山万水,向着回家的路前进,故乡越来越近了,激动的心难以平静,我好像看见了故乡的绿色甘蔗林,看到了村头的哪棵老攀枝花。然而,部队的车队却从故乡的身旁擦肩而过,我却没能踏上故乡的土地,那种无尽的遗憾和失落感难以言状。

  经年后,我终于踏上了回故乡之路,站在故乡,我神情忘却,突然感到了陌生,似乎迷失了自我;站在回故乡的交叉路口上,却找不到回故乡的路,我无法形容一颗漂泊的灵魂是多么孤寂和冷清,当我走进久别的故乡,哪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和煦暖柔的阳光,婆娑起舞的甘蔗林,一切都是新鲜的,既陌生又熟悉,村头的那颗老攀枝花树依旧还是哪样的苍劲挺拔,农舍的炊烟还是哪样的柔曼袅娜,村旁的小河还是哪样的清澈透亮,乡亲们还是哪样的和蔼可亲,久违了的故乡,我好像闻到了家中的饭菜香,听到了母亲哪亲切的呼唤声,我情不自禁地扑进了故乡母亲的怀抱,在母亲的怀抱里尽情地享受,无限地遐想,肆意地撒娇,顿时,长期的离别,苦苦的思念,旅途的劳顿,瞬间化为云烟,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故乡就是家,家就是母亲,就是母爱,我知道,当母亲离我远去时,家就必然会淡漠,但故乡永远不会在我的心中淡漠,因为我童年的记忆和日日夜夜都已经深深地种在了这片热土上,当我站在故乡,一种踏实和热情感油然而生,双脚像是庞大的根系,深深地扎进了故乡的泥土里,向四处延伸,我深深地意识到,故乡不仅仅是拥有土地和房子,不仅仅是拥有母爱,故乡是什么?故乡就是家,家就是灵魂的栖息地,叶落归根,灵魂回家,故乡的路就是引领我们的回家之路。

  人回不了故乡,梦魂可以回到故乡;回故乡的路上,我们永远在路上!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 者 简 介:黄汝兴,男,傣族,大专文化,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人,喜爱文学,有百余篇文学作品见诸于各种报刊和网络平台,系红河州作协、弥勒市作协会员。


(此处已添加纪录片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单于   攀枝花   故乡   匈奴   台湾   甘蔗   游子   卡片   散文   路上   母亲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