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你是不是也是这样:


别人展现出一点不愉快的表情,你就在心里兀自揣测,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什么;


别人找你帮忙,不帮就会有一种愧疚感,觉得好像对不起她;


又或者,总是害怕别人生气,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对自己有不满的看法等等。


人啊,总是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最后不仅让自己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小心翼翼维护的感情,也不尽人意。



我的一位好朋友小A,前几年得了抑郁症。


她是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有一张小圆脸,喜欢笑。


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很诧异,但几番聊天后,我可以体会到她的痛苦。


她说:


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和别人相处。


和朋友相约出门,但过后回到家我就会像有强迫症一样开始反思,今天有没有哪句话说得不太好。


一直耿耿于怀,害怕对方多想,需要和对方多次确认她真的没有不开心。


工作也是,办公室常年低气压,同事任何一点小情绪都会影响到我,导致我的精神高度紧张,而工作效率非常低,经常晚上回家加班到很晚。


这样的生活真的特别累。



其实,我们或多或少,和小A有些相似。


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特别有责任感,觉得自己要照顾对方的情绪。


如果对方表现出一丁点不开心,就开始归因自己,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够好,没有办法让对方满意。


就算对方做了什么事,让自己心里不舒服,也会继续忍着,不敢拒绝。


我们以为,站在别人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是对他人的善意,却故意忽视了,如果我们总是做别人情绪的拯救者,何尝不是对自己最大的恶意。


当一个人长期被他人投射过来的负能量围绕,自己却没有发泄渠道,最后只能把攻击性转向自身。


这样的人,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很多人常常有一种误区,以为委屈自己,就能换来别人的喜欢。


可事实上,所有的讨好不过是让自己变成一个软弱可欺的人,他们喜欢的不过是你被他们的情绪牵着走,从来不是你本身。


以前工作认识一个女同事,很喜欢找我倾诉生活的不愉快,她最常说的话就是,“我今天心情不好,你陪我说说话。”


刚开始的我有些受宠若惊,也格外重视这段感情。


但后果就是不断接收她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负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不可避免受到一些消极观念的影响,工作上也不断遭受各方面的挫折和打击。


焦头烂额之下,我没有时间再像之前一样,对她事事抱予安慰。


而她找到了新的“情绪垃圾桶”,不过不满和怨念的事情又多了一件,就是指责我不近人情。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知道了,她不过是想肆意倾倒自己的不愉快,而从未想过改正自己。



想想多亏啊。


那么多时间,我如果用来提升自己甚至是睡大觉,也总比被她的情绪带到沟里强。


有句话说得很在理:


“谁都不可能被所有人都喜欢,这很正常。有时候就算你做了正确的事,还是会有人恶意揣测你的心思。”


人在年轻时,总是希望自己人见人爱,所有人都对自己满意。


于是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放到无关紧要的人身上,被别人的态度牵着走。


殊不知,我们无法让所有人喜欢,也没有义务要一直替别人着想。


一味地委屈自己、成全他人,其实是在不断削弱自己的内心力量。


最后形成恶性循环,越是消磨自己,越是无法让人满意,也越中了情绪的毒。



《奇葩说》里有一个词,叫做“情绪自由”。


它的解释是这样的: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一个讨厌鬼。


但是,当你拥有了高智商,你看破了他人的喜怒,其实与你无关,你自己的世界可以自由运转的时候,即使被讨厌,也不会打击到你的自信。


这就是高智商的情绪自由。


直白点说,就是多在意自己,少关注别人。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各种声音随之而来。


起初,他以为大家议论的对象是他。


渐渐地,他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


再后来,他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看到中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


直到最后,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


这是莫言对自己情绪历程的描述。


莫言曾在很多场合坦言自己很傻,不够成熟,也不够老练。


但在我看来,这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适当屏蔽外界的声音,忠于自己的感受。



人总是主观地将事物复杂化,但其实,消化和承担别人的情绪并不是我们的职责。


一个人最清醒的认知,是明白别人的情绪,与自己无关。


首先,思考这是谁的情绪。


一个人如果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情绪,哪些是别人的情绪,就容易受他人的影响,活在别人的意识中。


其次,做好课题分离。


确定与自己无关后,拒绝情绪感染。


你不开心,但是关我什么事?


最后,守护好自己的情绪能量。


远离消耗你的人,也不要去消耗别人,情绪被影响了就及时转移注意力,给自己补充能量。


人这一生,浮浮沉沉,不要总是为别人的情绪买单,让自己疲惫不堪。


情绪的主人,不该是你过分挑剔的领导,跟你过不去你的同事,对你莫不关心的亲戚,满腹牢骚的朋友……


你才是自己情绪的主人,你该学会为自己负责了。


一起共勉。


作者 | 小嗲

图片 | 视觉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情绪   什么事   石块   买单   能量   所有人   满意   时间   自由   喜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