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没有归期的路

鲁迅先生说:“其实这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家门前的路,就是这样走出来的。最初是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因着它是离公路最近的一条道,随着人越走越多,便成了路,渐渐地宽阔了起来。

这条路承载了村里人太多的欢喜凄悲,也留给了我太多难忘的回忆。平日里,我们背着书包一天两个来回奔跑在路上。春天了,路边的蒲公英、辣辣草都是我们的小目标,跑过去,拔几撮,边吃边跑。一天又一天,我们这些个孩子随着春风跑着、跳着、追逐着、嬉闹着,成长着,光阴在我们的脚下溜走了。

那时候的春天,风沙大地能把我们吹跑。我们在操场上玩耍的时候,只要看见天上的黑云翻着滚直压下来,就知道可怕的狂风要来了。老师赶紧组织我们放学,还没有跑出校门,天地就一片昏黄,狂风伴着黄沙,打在人脸上刺辣辣地疼。老师在最前面,我们拽着老师排成纵队,用头巾包住脸,闭着眼睛一个拽着一个摸索在熟悉的小路上。走上一截,老师就停下来喊着我们报数,生怕被大风刮走一个孩子。父母这时候都要早早地往小路上迎上了,接回自家的孩子。

雨天里,这条小路就不那么的可爱了,坑坑洼洼、湿泞泞的。常常是在放学的路上,一个炸雷,雨点就会毫无预兆地砸下来,好像天上的湖水被打翻了一样,哗啦啦地泄个不停。我们把书包顶在头上,一滑一溜地往回跑,布鞋子经不住雨打,一会子就浸透了,索性直接脱了,光着脚板子在泥水里跑,回到家里,浑身都湿透了,满腿子泥巴,冷的直打哆嗦。

黄昏的时候,小路渐渐地隐入到暮色里,放羊娃赶着羊群下山了,羊群踢踢踏踏地往前走,羊群后面裹起阵阵尘土。羊脖子上的铃铛叮铃铃的,大黄狗听到了铃声,一个健步迎到门口,伸长了舌头摇着尾巴欢迎羊群回家。小路完成了一天的使命,同整个村庄一起寂静在黑夜里。

农忙的时候,我们拉着架子车,奔波在小路上,装上一车子麦捆子,用绳子捆扎结实,车轱辘被压得吱吱扭扭的。两个人掌控着车把,一步步艰难地往回拉。遇到坑洼处,要小心翼翼地慢慢往前拉,一旦车子失了平衡就会侧翻在地。我们就要把麦捆子全卸下来,扶正车子重新装一遍。这是被太阳炙烤地割了一天麦子的精疲力尽的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场面。那时候,我总在心里期盼着,啥时候这条路能修得平整一些呢。

大雪天,村里的媳妇生孩子,接生婆折腾了大半天,还是生不下来。家里人慌忙把孕妇抱到架子车上,拉上车子往镇上的医院跑。可是雪天的小路,冰雪夹杂着,泥巴交缠着,艰难地跑到镇医院,已经晚了。家里人哭嚎着,悲凄声在泥泞的小路上一路延伸,整个村子都陷入在悲痛中,年轻的媳妇才二十多岁。那时候能有一条宽阔的油路,能有一台拖拉机,兴许都能挽回年轻的生命。

后来,这条见证了农村合作社、农业大跃进、土地包产到户、改革开放等历史变迁,承载了全村人欢笑和泪水的泥泞小路,有了它自己的变迁,铺上了石子,两边拓宽了,村里有了拖拉机。再后来,石子路上铺上了水泥,村里有了摩托车。现在,路两边安上了路灯,村里有了小汽车。

小路越来越宽越变越美,却也离我越来越远了。那条伴随我成长留着我欢笑的泥泞小路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尽管没有归期,我依然期盼着它变得更宽更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归期   雪天   羊群   泥巴   泥泞   村里   小路   车子   路上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