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赤滩:写好“红绿融合”大文章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金)“赤旆映青山,带雅院通衢,乡村一派新风貌;滩声融画境,赏流丹溢翠,景象千名小桂林。”平坦整洁水泥路、错落有致小洋楼、如诗如画好风光……处处皆新景、处处皆党情!走进湖南省安仁县金紫仙镇赤滩村,如同置身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不仅自然风光怡人,村民更是安居乐业、幸福感满满,好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位于罗霄山片区的赤滩村立足山区实际,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深挖丰富的红色资源,大力推进“红军路”,整合“绿色”资源,进行生态产业建设,通过做好“红”“绿”结合“文章”,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谋发展、奔小康,扭转了“薄弱村”局面,并成功入选湖南省“同心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让“红色基因”“绿色屏障”变成一串串可持续的“致富密码”!

恢弘大气的村口牌坊印证了赤滩村脱贫致富的新村貌

赓续红色基因 坚持党建引领

赤滩红色资源丰富,是远近知名的革命老区。在村里的桐木垅组,一条蜿蜒曲折的山中水泥路格外引人关注。

“当年刘伯承率领大军就是通过这条道上的井冈山!”村民曾庆余指着路边树立的“红军路”石碑告诉记者,大军在这条“红军路”上陆续行军了三天三夜,吸引村里的很多进步青年也加入了队伍。

据他介绍,赤滩是革命老区村,村里有生平事迹详实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16位,自己的先辈李仁乃就是当年游击队队长,27岁参加革命、29岁壮烈牺牲。“我爷爷牺牲后,我奶奶便在路边摆起了茶棚,供红军免费歇脚喝茶,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为革命出力。”

如今曾庆余也专门砌了一间茶房,供路过“红军路”的村民免费喝茶歇脚。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前赴后继纷纷参军,传承家族的“红色基因”。

革命烈士家属曾庆余正在给路过“红军路”的乡亲们沏茶

在赤滩村,像曾庆余这样的“红色家庭”还有很多。

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赤滩村大力推进“红军路”等红色阵地建设,发展红色旅游,让昔日深度贫困村搭上“红色专列”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同时,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村党总支带动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心聚力谋发展。

假期不少家长带着孩子重走“红军路”,进行红色教育

要致富,先通路。赤滩村位于安仁县东部,距离县城70多公里,曾属于“深山老林”严重贫困地区,闭塞的交通严重阻碍了村里的发展。为此,村两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了3000多万元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共修建硬化通村组公路20余公里,实现通组公路全覆盖,方便村民、农产品出入,也让昔日泥泞不堪的老“红军路”焕发了宽敞平坦的“新颜”。

路通了,心更近了。过去受交通不便因素影响,村民之间面对面交流不多。如今,村支两委定期经常性联系群众开展“心连心、面对面”谈心谈话、乡村夜话主题党日等一系列活动,推动红色文化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衔接,及时传达党的政策,解决民生问题,基层战斗堡垒越筑越牢固。同时,村党总支积极引领村民齐心协力提升乡村风貌,在村内大力开展“三清四改”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户房前屋后环境整治,一改“脏、乱、差”的痼疾。如今的赤滩村干净整洁、村民们其乐融融、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绘就成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新画卷。

筑好绿色屏障 实现生态价值

一处山影、一抹斜阳、一丛林木、一弯溪流、一条曲径……赤滩村,地处万洋山系,群山千姿百态,赤滩水库盘踞其间,有鬼斧神工之妙,享有“小桂林”之称,远处山林葱郁,近处花团锦簇,似人间仙境、胜尘世繁华。

山水林田皆是资本,绿色宝藏亦是“钱库”。路通了后,赤滩村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唤醒“沉睡”的自然好风光,走绿色观光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生态发展之路,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让绿水青山转化为村民幸福生活的“金山银山”。

靠山吃山近水喝水。赤滩村充分利用赤滩电站水库这个“天赐宝库”,以三峡水库为标杆,既蓄水发电,又发展生态旅游。2016年,赤滩村流转1200亩土地成立了金紫仙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主营农业观光旅游、农庄休闲娱乐、畜禽及水产品养殖、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业务。通过科学规划赤滩村的山、水,依托“小桂林”景点,挖掘新景点和人文故事,做好相关配套设施,打造成垂钓、观光、体验为一体的民宿,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21年完成新建重檐八角亭、景观平台、游客步道栈道工程项目验收,目前赤滩村已成为周边省市游客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带动609户2411人旅游方面稳定增收。

除了盘活自然山水之美,赤滩村还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结合村庄建设现状,以“投资少,见效快”的整治手段,从点到面,抓好重点的整治,搞好环境卫生和各项文旅配套设施建设,多措并举,让人文环境也靓起来!

游客来了没停车位可不行,村里又迅速建成了240平方米停车场;公共厕所、文化广场、餐饮等各项服务通通配套好。同时,赤滩村还在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加大绿化建设,结合房前屋后因地制宜发展小菜园、小花园等,村绿化面积达70%以上。一改过去交通不便、条件落后、人居环境较差的面貌,让游客走进赤滩村,仿佛来到了东方“小瑞士”,为今后的良性发展新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特色农业 带动村民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近年来,赤滩村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为目标,注重“产业围绕旅游、旅游依托产业”的发展定位,把产业发展与景观景点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结合起来,着力打造集田园、果园、农庄、景观于一体的产业格局,取得了实际性成效。

金秋十月,正是沃橘生长黄金季,在村集体经济社的集中种植片区,村委副书记刘声贵正带领农户们一起给果实沉甸甸压枝头的沃橘树加固。

“随着我们种植经验的丰富,沃橘长势一年比一年好,今年预计能产四五万斤。”刘声贵喜滋滋地告诉记者,赤滩村环境优美、土质肥沃,是经济作物种植的好地方。这几年,在县里的扶持下,村里按照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充分运用农机农艺相结合,建成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种植基地,发展具有特色的沃橘、水稻、油菜等生产,积极打造品牌农业带动农户增收。

现如今,赤滩村充分利用资源,注重发展生态休闲产业、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采取集体合作经济社加农户模式种植了沃橘30余亩、葡萄园种植15亩、猕猴桃20亩、蜜蜂养殖300余箱,对村级现有鹅厂招商引资,养殖3000余只鹅,发展了水果,药材,牛场等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1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15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也从不过千元涨至逾万元。提高了村级集体收入,解决了数千名农户的就业问题。

位于群山之中的养牛场

养牛场是赤滩村重点培育的经济增长点

农旅融合、产业互促,农村经济发展不是依靠单一产业的发展就能腾飞的。为此,赤滩村早早做好规划,打造一、二、三产业之间交互共进的新业务。

据悉,赤滩村下一步将通过利用现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优势,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和创建“小桂林”景区为契机,全面提升村级各类基础设施,着力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创新宣传营销方式,使家园变景园,打造“小桂林”名片,着力吸引各地游客。同时,持续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做优、做强、做特绿色农业品牌,壮大村集体收入,让“红绿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在赤滩村越走越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安仁   军路   乡村   集体经济   加速度   农户   村里   村民   生态   红色   美丽   产业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