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财富:小心!银行正在用这种招数“骗”你的钱

去银行存钱的时候,我们总想着利息能高一些,可当真正的高息摆在你面前时,你是否想过,那有可能是一个“陷阱”呢?

近日,家住吉林市的张女士在去银行存钱的时候,看到某国有银行大门前立着一个存款宣传板,上面的数字吸引到了她的目光。

如下图所示:

一万起存,1年3.8%,2年4.2%,5年5.3%。

都说现在去银行存钱的利率降了很多,可张女士一看,这也不低啊!

真相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带着疑问,张女士进入银行,咨询了相关业务人员,经过一番询问才知,原来这个利率并非银行的存款利率,而是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银保产品的利率。

什么是“银保产品”?

简单来说,就是由银行代销的保险理财产品。

因为之前看过一些老年人去银行存款结果被高额利息吸引,错买成保险理财的相关新闻,张女士听到“银保产品”四个字时,立马提高了警惕,并没有上当受骗。

但并非所有人都像张女士一样警惕。

据某新闻报道,今年73岁的王奶奶一年前去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在大厅等待叫号的时候,被一位银行业务员主动搭讪,向她推荐了一款年化收益高达5%的理财产品,在介绍这款产品时,业务员特别强调,该产品不仅收益高,还会额外赠送一份保险。王奶奶听到后,觉得很划算,便在业务员的帮助下存了10万元。

然而,一年过去了,当王奶奶的老伴儿突发重病,需要用钱时,王奶奶去银行取钱,却发现自己的钱竟变成了保险。要兑现只能去保险公司办理。

王奶奶听后一头雾水,只好打电话给自己的女儿,为了拿回钱,女儿带着王奶奶去保险公司了解情况,一问才知,原来当初王奶奶存的10万块钱根本就不是银行存款,而是买的保险理财产品,如今想要拿回钱,只能按退保处理,在一番舌枪唇战后,王奶奶最终拿回了8.5万元,结果就是不仅当初说好的5%的利息没有,本金还赔了1万5!

无独有偶,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存款”、“保险”、“银行”等关键词,去银行存款结果被工作人员推销变成购买保险产品的投诉案例不在少数。

被骗的人多为老年人,而银行惯用的套路就是先用高息吸引你的注意,然后忽悠你:“这是一个存款产品,类似零存整取,还有分红。”或是告诉你:“这个产品不仅有定期利息,还免费赠送保险。”

一旦遇到这样的话术,一定要留个心眼,问清楚到底是银行定期存款还是保险理财产品。当业务员给出的利息明显高于当下的存款利率时,就要小心上当受骗了!

老年人理财,除了定期存款,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老年人,也被称为“银发族”。这部分人群对理财的需求,主要是“稳定性和安全性”。据相关媒体报道,目前,除了银行的定期存款外,银发族最爱的理财方式,就是政府债。

什么是政府债?

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向出资者出具并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具有安全性高、流通性强、收益稳定、免税待遇的特征。

政府债的债务人一定是政府,以国家或者是地方政府的信用为发行基础,市场上普遍认为政府债是无风险债券,非常安全。

具体包括国债和地方政府债。

国债由国家担保,地方政府债由地方政府担保,两者的安全性都很高,但由于国债的购买难度较大,所以很多人选择购买难度稍易的地方政府债,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购买地方政府债要看当地政府的信用状况以及历史兑付情况,如能在高点卖出,获得的收益会更可观。

2022年10月,国内各类银行人民币存款全新利息表

注:官网的利率和实际当地银行执行的利率可能会有点差别,所以以上利率仅供参考,具体详情请咨询各银行网点柜台,不做任何建议,以当地各银行营业厅公布的利率为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银行   国债   地方政府   利息   招数   利率   存款   理财产品   奶奶   小心   财富   政府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