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要来“搅局”?能把新能源汽车价格打下来怎么着都行啊



文秦叔宝

互联网巨头盯上新能源汽车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前有华为“暗度陈仓”蛰伏已久,后有小米高调表示“爷要造车了”。

早在去年3月份,小米就宣布加入造车大军,初始投资100亿元人民币,还计划用10年1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来做这件事。

雷军日前在推特上发布对小米汽车的愿景:小米汽车成功需要跻身世界前五,年出货量1000万辆。同时,雷军还称,“当电动汽车行业达到成熟时,世界前5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


百花齐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背后是资本的角逐

听起来有点离谱,但实际上按照3C市场竞争规律来看,真正能生存下来的是第一梯队。目前,多家造车企业试图登上第一梯队的宝座,但如今可能只有特斯拉、比亚迪算得上第一梯队。如雷军就曾表示,小米造车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

小米野心勃勃,就像一个蓄势待发的“搅屎棍”。这份急迫确实不能怪小米,因为新能源汽车的牌桌上已经尽是老对手了。

互联网公司对于造车这件事的野心总是不太敢展示出来。暗暗的以“天使投资人”或者“中国合伙人”的身份来参与这场盛宴。比如华为与赛力斯、阿维塔、极狐合作,京东投资理想汽车,360和哪吒汽车合作……不少造车新势力背后都是互联网企业的资本扩张。


没有人比互联网企业更懂造车

当前,企业跨界造车有三种路径:

第一种是“帮助车企造好车”模式,代表企业是华为,聚焦ICT技术,通过与主机厂协作的方式,做智能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处于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

第二种是“与传统车企携手造车”模式,代表企业是百度、腾讯、阿里,科技企业提供软件和智能化技术,而传统车企则负责整车制造。

第三种是“独立造车”模式,例如小米选择自己建厂造车,并将自身原有行业的优势成果拓展应用到汽车中。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百度汽车还未量产,华为还没亲自下场造车,留给后来者的机会越来越小,小米此时不下场,不行了。

2022年8月11日,雷军在发布会上展示小米汽车的阶段性成果——自动驾驶,包括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事故车辆自动绕行、多车道路口自动左转、自动环岛绕行、斑马线礼让行人和自动泊车入位+机械臂自动充电。

智慧芽数据显示,小米汽车自成立以来,申请汽车专利125项,其中约70项与自动驾驶相关,涉及车辆目标检测、路径规划、车辆控制以及达到L2+级别的技术。看来小米不再组装到底,而是着力自主研发。

笔者认为小米的优势不光在于算力,而是在于智能。

同样一个指令“将音量调至百分之五十”,阿尔法极狐的语音助手小狐狸会一脸懵,最终用户只能手动调节,或者重复“音量调大”十几次,达到最终效果。但是小爱同学早就麻溜地执行指令了。

除了核心技术,价格也是关键,这可到了小米的强项了。

小米产品普遍“性价比”较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强大的上下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可以将供货成本压到最低;二是极强的网络营销能力。这正是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特质。


据了解,9月28日,小米汽车首台工程车已经下线,下一个重要项目节点就是年底前汽车工厂竣工了。官方表示,小米汽车首款车将在2024年下线并开启量产。

至于价格,去年雷军曾经发起过一次关于未来小米汽车定价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在1.7万多名参与调查者中,希望售价在10-20万元区间的人占了81%。

如果首款小米汽车售价能控制在20万以内,应该有一定的销量。但能够到达top5的地步吗?未必。

就让“搅局者”搅动这摊泥水,待时间沉淀以后,露出真正的金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新能源   小米   哪吒   华为   梯队   量产   车辆   模式   汽车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