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寻找十倍股

放弃10倍股的执念


曾几何时,和很多球友一样,我非常渴望追逐10倍股,彼得林奇的10倍股方法论看的热血澎湃。毕竟,买入一只10倍股会带来很好的投资组合收益率,如果重仓则实现财富的跃迁,人的本性当然渴望快速致富。


随着时间的洗礼(毒打),愈发觉得10倍股是可遇不可求的小概率事件,除非发生市场出现重大的定价偏差或者产业环境出现重大变化。事后看起来理所应当的10倍股,在事前或许前景晦暗。


市场出现重大定价偏差的典型案例是茅台,2014年的茅台遭遇“三公消费”的政策影响,股价一度跌到120元,PE只有8倍。到2021年茅台最高股价超过2600元,市值增长约22倍。事后看2014年的茅台是捡钱,但事前肯定不是那么清晰。


首先,没有人会事前知晓茅台股价会跌到120元并留足子弹完美抄底,真正了解茅台的投资者根本不会等到120元,能够精准抄底的大概率是恰好有钱;其次,茅台市值的22倍增长,其中净利润在7年内增长“只有”3倍,而市盈率则增长超过7倍,市场的钟摆从一个定价错误的极端摆向另外一个极端。即便像茅台一样优秀的企业,想要数年内获取10倍回报,也需要市场先生的完美配合。


近两年,受益于产业环境的变化,电动车及产业链、光伏产业链上的不少企业股价增长超过10倍,或许能够识别到变化的人可以抓住机会获得丰厚的回报,但实际成功的投资者极其稀少。比如:蔚来在2019年濒临倒闭(股价1美元,2021年最高67美元)、2018年光伏新增装机量接近20%的下滑。扪心自问,蔚来股价1美元的时候你敢买吗?光伏前景黯淡的时候你敢重金投入吗?


企业内部管理层都未必能够事前预测出变化。我知晓的某光伏中游企业的高管(名字能够出现在财报上的),放弃认购上市前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配发的原始股,理由是“看不清未来”,认购金只有区区10多万,这部分股权最高时价值上亿。


前几天,视频号上无意间刷到任泽平和吴晓波的直播,任泽平在推销《实战经济学》,他以10倍股为噱头,告诉大家书里面有教大家抓住10倍股的方法:1、购买赚钱轻松的企业(有护城河);2、顺势而为,买政策支持的有前景的企业。仿佛10倍股如探囊取物般轻松。


购买有持续竞争优势的企业,当然有机会获取10倍回报,但这并不容易,至少在时间上没有办法强求。一家净利润能够以15%的增长率维持增长的企业已经足够优秀,如果净利润增加10倍需要17年。且企业的回报不等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如果买贵了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至于识别产业环境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者都未必有这个能力,更何况在信息获取上并不占优势的散户。


或许对一般的投资者来说,以合理或者低廉的价格,买入具备长期竞争优势的企业,保持耐心慢慢变富才是最合适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抄底   茅台   事前   净利润   股价   投资者   前景   美元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