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来首家保险公司上市在即,愿为行业注入一缕阳光

近日,中国证监会核准阳光保险集团发行不超过39.68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为1元,全部为普通股。完成本次发行后,阳光保险可到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至此,阳光保险距离上市又更进一步。


阳光保险集团也将成为中国第十家上市险企、第六家上市保险集团公司、第五家港股保险公司。


上市险企都有谁?


目前,我国在A股或港股上市的保险公司共有9家。其中,A+H股的上市险企有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只在H股上市的有中国再保险、众安在线、中国太平、中国财险

虽然已经上市的保险公司数量不多,但这些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却是举足轻重。


从2021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上市险企中财产险保费收入共计9625亿元,占到了财险公司整体保费的70%,人身险保费收入共计17714亿元,占到了人身险公司整体保费的57%。


阳光保险集团上市后,2021年度保费规模前十大财险公司中,将只有中华联合和华安财险未在上市公司行列。

2021年度保费规模前十大的人身险公司中,也将仅有泰康人寿、中邮人寿、前海人寿三家非上市公司。


看来,保险公司的尽头是上市啊!相信不仅头部公司,希望能够实现上市梦想的险企也不在少数,此次阳光保险的闯关成功,不知道能不能够给这些公司一些借鉴。


六大方面看阳光

历史、人才、规模、经营、科技


保费规模


阳光保险集团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成立的阳光财险。成立伊始,阳光财险抓住了我国财险行业增长最为快速的阶段,实现了保费的跨越式发展。


2006年第一个经营完整年度保费就达到了17.5亿元,排在了财险公司的第12位。


2007年更进一步进入行业前十,位列第九位。


2010年,阳光财险保费首次突破百亿,行业排名也进一步上升到第7位。此后,2014年突破200亿元、2017年突破300亿元、2021年突破400亿元,行业排名也稳定在了第七的位置。

从过去三年阳光财险的保费渠道构成来看,经代渠道过去两年的份额有所提升,占据了财险业务接近80%的份额,和头部公司相比,阳光财险直销业务占比相对低了一些。

财险公司在行业站稳脚跟后,紧跟着2007年6月阳光集团成立,同年12月阳光寿险成立,阳光成为国内第八家拥有产寿险业务的保险集团公司。


阳光人寿成立后,连续三年缔造同期开业公司新单期交标准保费和规模保费纪录,2010年保费收入突破150亿元,首次进入寿险行业前十的行列。

此后, 2012年12月阳光资管和2016年1月成立的阳光信保相继成立,进一步壮大了阳光集团的家庭成员,截止2021年末,阳光集团产寿险整体保费收入也首次突破了千亿。


盈利能力


在盈利能力方面,阳光集团旗下的阳光财险和阳光寿险两家子公司的表现也非常突出。


阳光财险在成立两年后的2007年就实现了盈利,而阳光人寿也在成立后的第六年2013年实现了盈利。


从累计盈利来看,自2010年以来,阳光财险累计实现的净利润超过了120亿元,在财险公司中位列第六位,近5年的累计净利润更是排在了行业的第四位,仅次于传统“老三家”。


2010年以来阳光人寿的净利润累计超过了200亿元,在人身险公司中排在第九位,近5年累计净利润则排在了第八位。


ROE:前期看财险,后期看寿险


从招股说明书披露的近三年阳光集团的经营业绩来看,过去三年集团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都超过了10%。这样的ROE水平和头部“老三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优于行业整体水平。


从行业来看,过去三年财险行业的整体ROE分别是9.65%、8.16%和8.49%。

寿险行业过去三年的整体ROE分别为18.76%、16.96%和12.76%。

产寿险合计的行业整体ROE分别为15.91%、14.36%和11.53%,剔除老三家后则为8.36%、9.04%和8.71%。

从过去10年的发展情况来看,2018年以前,阳光财险的ROE水平明显高于阳光人寿,但自2018年以后,阳光人寿开始后来居上。


投资能力


招股书说明书显示,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阳光集团的投资资产分别为2825.70亿元、3533.64亿元和3886.78亿元。


过去三年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8%、6.5%和5.4%,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8%、 5.2%和4.6%。


和当前上市险企的投资收益率比较,过去三年阳光集团的净投资收益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2019年和2020年的总投资收益率也领先大多数上市险企,只有2021年的总投资收益率居于中游水平。


从过去三年的投资表现来看,阳光集团的投资能力不可小觑,如下图所示。


科技投入


招股说明书中提到,阳光集团根据数字化转型战略,前瞻性地将科技能力建设上升至集团战略层面,足见其对科技的重视。


组织架构上,阳光集团于2019年启动组织变革进行架构调整,成立了专门的科技中心,下设科技创新推动部、应用开发部、技术管理部、基础架构部、信息安全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部以及科技研究院等七个部门。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阳光集团的研发团队包括1428名内部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过去三年,阳光集团的科技投入分别为8.67亿元、10.12亿元和10.77亿元,占到了同期集团总收入的0.9%。


根据中保协统计,2020年保险机构的信息科技投入约为351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0.6%,阳光集团的科技投入远超行业整体投入水平。


人力资源


从招股说明书中,我们看到,截至2021年12月31日,阳光集团的职工总数为60,950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近1/3,销售人员占比接近60%。

从年龄结构上来看,31-40岁的中间阶层占比接近一半,学历来看,员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比达到44%。

阳光集团还致力于为员工提供公平及充满关怀的工作环境,关注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通过“阳光学堂”为全体员工提供全周期能力提升支持。


自“阳光学堂”2017年12月上线以来,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实现累计访问量3530万人次,累计直播参训超过280万人次。新冠疫情爆发后,阳光集团为员工提供新冠肺炎关爱保障计划,并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疫情防控期间员工的慰问。


公司还注重人文关怀,关爱员工及家属的健康,2010年期实施了员工父母赡养津贴计划,截至2021年末,累计为超过1.6名员工发放父母赡养津贴超过了3.57亿元。


为行业注入一缕阳光


其实,一直以来,想要冲击上市是不少险企的目标,比如,想要借壳上市的国华人寿,以及已经提交申请材料的国元农业等。


但是,真正如愿达成上市的目标,最近几年只有在港股上市的众安,以及2018年回归A股的中国人保。


也因此,对于不少险企和从业者而言,上市日渐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词。


从这个角度去看,阳光保险集团走到当前这一步,无疑是给大家的“上市梦”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


当前,保险业正处于历史以来的低估值区间,自2020年2季度以来,无论在A股还是H股,保险股的估值就持续走低。


截至10月18日,在九家登录H股的中资保险公司中,除众安在线市净率超过1之外,其他八家公司股价均破净,保险股迎来了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这背后固然与市场环境影响有关,但还与当前上市的险企数量少,投资市场对保险公司的热情度不高有关,这也是导致港股上市公司普遍市净率低的原因。


所以,更多的上市险企出现,也有利于提升投资市场对行业的了解,助力行业估值走向更合理的区间。


而且,在目前诸多上市险企之中,从成长历程以及公司体制等方面看,阳光也有一些他的优势,也可以说是市场的稀缺性。


在此时阳光登陆H股,不仅让行业增添更多的信心,也愿阳光普照,行业越来越好,静待行业估值企稳,一起共创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保险公司   阳光   行业   保费   寿险   人寿   中国   员工   集团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