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已在中美间做选择?朔尔茨政府对华强硬,默克尔心血付诸东流

美国裹挟之下,欧洲对华态度急剧转变

俄乌冲突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与防务方面,在美国的裹挟之下,整个欧洲的外交政策也开始转向,当俄罗斯被整个欧洲视为了敌人,与俄罗斯关系友好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被欧洲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种种迹象表明,欧洲对中国态度的转变已经开始了。

10月17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表示:欧盟将继续视中国为合作伙伴、竞争者以及对手,并且欧盟会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

博雷利的话预示着欧盟正在尝试与中国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脱钩,而作为欧盟经济领头羊的德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朔尔茨自2021年12月担任德国总理后,德国新联合政府开始对默克尔的执政政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默克尔在2005年成为德国总理时,德国面临的局面是中国正快速崛起,工业产值将在几年后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而固守零和思维与修昔底德陷阱的美国政治家们,却将中国当成了新兴的挑战者,认为中国会颠覆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秩序,开始对中国进行打压。彼时的德国似乎面临着二选一的局面:要么出于经济利益与中国站到一起;要么跟自己的军事盟友美国站到同一阵线。

默克尔的“左右逢源”对德国是财富

然而默克尔执政下的德国,却巧妙地做到了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在面对美国时,默克尔坚持捍卫德国原则底线,展开了自主外交,支持跨大西洋政策、力挺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但同时能够顶住美国的压力,坚持推动中欧投资协定;面对中国时,默克尔先后12次访华,避免意识形态等非理性因素影响中德合作,在默克尔执政时期,中国曾连续6年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德两国贸易总额在2021年达到了2370亿美元,德国企业对华投资占欧洲对华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默克尔在处理中德关系方面的经验,原本对德国新政府来说是一笔宝贵的政治遗产,然而以朔尔茨为首的德国新联合政府,一上来就抛弃了对华实用主义态度,将中国视为了“体制性竞争对手”,扬言要对中国采取“更强有力的贸易政策”,对中国不再“天真”。

德国给中国扣了两项莫须有的“罪名”

为了说服德国企业支持政府的政策,德国政府还给中国扣了两项罪名。

第一项罪名出自德国联邦情报局局长卡尔之口,他在10月18日妄称中国企业收购德国码头的股份,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想要借机增强对德国政府的影响力。

第二项罪名则来自德国联邦宪法保卫局局长哈登范恩,他将中国比喻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认为德国应该留意中国增强军力的举动,并为此做好准备。

很明显,朔尔茨领导下的德国与过去不一样了,德国已经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尤其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人对欧洲安全秩序的传统认知被颠覆,开始谋求更强的军事实力、更强的国际影响力,而这一切都需要得到美国的支持。如将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2%,强调自己要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等。因此德国选择调整默克尔时代的“新东方政策”,追求多元化的国际贸易体系,能源上告别对俄罗斯的依赖、经济上告别对中国的依赖,彻底站到了美国这一边。

距离默克尔正式卸任还不到一年时间,德国政府大刀阔斧地改革,已经让默克尔17年来的心血全部付诸东流。德国内部甚至还出现了对默克尔批判的声音,认为默克尔在执政期间与俄罗斯签订的一系列能源合作项目,导致如今德国面临着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

而对于任何政府来说,改革必然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阵痛”,尤其是要与第一大贸易伙伴脱钩,稍有不慎就会对德国经济造成重创。事实上德国内部也有不少反对与中国脱钩的呼声,德国智库伊弗经济研究所公布了分析数据,认为德国对华脱钩所带来的损失,将是英国“脱欧”损失的六倍!届时德国汽车制造业产值将直接损失83亿美元,潜在损失更是难以估量。比如在全球汽车销售市场萎缩的2022年,中国的新车销量却増涨了4%,而中国目前每千人拥有的汽车数量达到了110辆,中国长期市场潜力为5000万辆新车,德国汽车工业想要在全球市场整体萎靡的情况下逆势而上,就必须与中国保持密切的贸易往来,脱钩对德国汽车工业相当于“核弹式的打击”。

正因为如此,德国对中国的政策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采用循环渐进的模式。朔尔茨也在10月11日主动站出来降温,极力将自己的新经济政策与“脱钩”扯上关系,朔尔茨表示德国需要的不是“脱钩”,而是聪明的政治与经济多样化。这样的话表明德国政府会在大方向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但在这过程中会极力避免给自己带来损失,说白了默克尔时期德国是现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而朔尔茨现在则是想“鱼与熊掌得兼”,然而美国会如了朔尔茨的意吗?

根据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亚洲经济学负责人乔虹的预测,到2028年左右,中国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到2035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会翻倍,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与第一大制造业强国,美国则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影响力也将被中国反超。

也就是说,在未来几年内,美国会用尽一切手段对中国进行打压,同时也不会允许德国按部就班地实施计划,留给朔尔茨的时间并不充裕。朔尔茨想着“鱼与熊掌得兼”,这才是德国最天真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中美   德国   政府   付诸东流   俄罗斯   欧洲   美国   罪名   强硬   中国   心血   欧盟   政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