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恋不是回忆杀,如果还有最深情的故事,时过境迁也依然走心入梦

天蓝蓝,风柔柔。一个偶有伤春悲秋的小女人又来撩拨往事的琴弦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给自己取名天堂鸟,多少年了一直用这个网名。不为什么,因为喜欢。哈哈,都如此年龄了,还像小女生那么任性。

我生在鲁中汶河边上的一座小村庄,村里的人们世代沿河而居,生态简单,乡风淳朴。

只是当年,我是个比较早熟又闷声不响的女孩子。

因为小时候的农村,八九十年代,小村里比较闭塞,生活各方面还都比较落后。

特别是我家,条件一直不是很好,穷得叮当响。再加上父亲从小就不在身边,没有感受到什么父爱。

所以从少女时,就对年龄长一点的异性总是特别信任。

但是又特别害羞,在公众场合,从来没有抬起头走过路,或者直视过路人,特别是见了男生都会低着头沿着墙根走。

九十年代初期,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两个孩子,农村还有那种有联合学校,小学和中学同在一个校区。

每次放了学,从各个年级涌出来的大学生小学生跟流水一样,把整条村路堵得水泄不通,非常有放学的仪式感。

那时的我,除了闷头学习,就是想着自己的小心事。

学习是出了名的棒吧,哈哈,不夸张得说,自己成绩好,性格温和,在学校也算是人尽皆知的。

因为大大小小的活动啊,汇演啊,特别是朗诵比赛、歌咏比赛,都有咱的身影。

每年镇上组织朗诵比赛,和蔼可亲的高老师就会用大自行车驼着我,或者我自己骑着大梁自行车,小腿蹬呀蹬呀,吱吱呀呀地跟在她身后,穿上美美的新衣服(反正都是老师帮助借的同校的学生的),换上新旅游鞋,系上红领巾,沿着大汶河的坑洼不平的河坝,一路向西,来到镇上,参加朗诵或者文艺汇演。

是那种很低调的,又多才多艺的出尽了风头的女学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学五年级,我已经十三岁了,因为家庭总是不和睦,父母关系紧张,争吵不断。

而且多年不见的父亲回家后,总是会出现家庭暴力,不管你是不是女孩子,做得不对就动手或动脚,暴躁和偏执的脾气在前后村子里也是出了名的。

我虽然平时少言寡语,但是脾气也真倔强,每次父亲拳头抡过来或者皮带抽过来,我都不服输,跟他大声吼叫。

越吼他越打,因此身上经常会有一些伤痕,心理当然也是留下重重的、厚厚的阴影。

这些童年以及少女时代灰色的经历,也埋下了我从小就想远离家乡的种子,更是想逃离魔窟一样冰冷的家。

所以一直发奋学习、学习,总想着早点离家。

然后,刚好二十岁那年,毕业后连教育局分配的正式饭碗都不要了,遇到一个自认为心仪的郎君就远嫁了,一直磕磕绊绊生活到现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哈哈,话题扯远了哈。

回到十二三岁的年纪哈,当时上小学五年级了,班里转过来一个大男生,应该是复读生。

看上去比班里其他的男生沉稳,或者在当时少女的眼睛,且叫“成熟”吧。

然后莫名就非常“喜欢”他,依恋他,信任他。

当时那个年代,年纪又小,表达“喜欢”的方式不是写信,不是传纸条,更不是牵手之类的,电子媒体更谈不上,那也太雷人了。

就是一种眼神的传递或者一种默默的等待。

第一种呢:眼神对视。上课时,正在听着讲台上老师讲课,就会情不自禁地将眼睛移到他那边,他也会将目光投过来,对视那么三两秒,心里咯噔一下,赶紧移开。

眼神传递了什么呢,现在想想,其实什么也没有传递,就是觉得对方在意自己了,或者对方在自己跟前感到非常安全或踏实。然后再接着听课,一节课总会对视那么三两次,小美好。

第二种呢:默默等待。每次放学,有一小段路程是顺道的。放学后,他总是很默契地等我收拾完书包,在离我不远不近的地方,一前一够出校门。在回家的路上,也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在我目之所及的地方往前走。走到岔路口,要拐弯分开的地方,他会驻足在拐角处再回头看我一眼,然后转身~挺暧昧吧哈哈。

当时在那个年代,这种“有意思”,觉得很丢人似的,现在回忆起来感觉其实还挺甜的。

有时候早上上学,他来得迟了,我是学习委员要收作业,得赶在上早操前将作业收齐送到老师的办公桌上。

他可能贪玩,昨晚没做好作业,我就赶忙掏出自己的作业让他抄一会,等他抄完了我再将他的作业一起收着再送到老师办公室。

他抄得很放心,因为我做的作业正确率很高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一次,冬天了。天很冷,教室里冷得像冰窖,而我的脸因为没有搓雪花膏,皴裂得厉害,我自己也没有注意。

他从旁边小声地跟我说,你的脸裂口子了。

我一惊,赶紧用手捂住,也不敢转移自己的目光了。

其实就在昨天晚上,因为一些事情,是我爸打了我,好像是因为剥花生。

那时候家家都种花生,收了花生晒干了后,冬天没事的时候一家人就围在一起给花生剥皮。

那天晚上,我、我母亲和我父亲就端了一簸箕花生来剥壳。

天实在太晚了,我明天要上学,困得要命,我父亲非不让睡,坚持一起剥完了这簸箕再睡觉,我非不干,刚爬上床就被父亲跟过来,拿起自己的腰带就抽了我几下。

我疼得直哭,一边哭一边骂我父亲。

那天夜里,我一直在被窝里抹眼泪,心里那个苦啊~所以脸就就被眼泪腌渍了一夜,早上天又冷,风又烈,裂开口子也正常。

他看到我一直没有朝他对视,也没问什么。下午放学我有意避开他,赶紧跑回了家,洗洗脸,搓了点雪花膏。

这样的时光只有短短的一年。

一年后我们因为升初中了,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村北的那个很旧的中学,他也考进来了,但是没有分在同一个班级。

平时见面就少了,而我非常不习惯,心里空空的,度过了一段非常失落的日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初二那年,我班的班主任喊我入团,站在在教室的外面,他们班的班主任也喊他入团。

在教室外面的那条石板路上,我们俩碰面了,我们班班主任一起交待我们怎么写入团申请书之类的事情,彼此近距离看了对方一眼。

好像那一年,他送了一本新华大词典。

当时老师要求买词典,我家里条件不好,也拿不出十几块钱到镇上去买,我就只买了一本小成语词典。

记不得他是怎么送给我的,第一页上还有他的名字。我当时特别感激,就收下了,还说用完一定归还。后来,这本词典一直陪我度过了整个初中阶段。

有一年回到老家从柜子里翻出来,我还特意千里迢迢地将这本词典带到我这边。上次新房装修完了之后,将它收进了书柜里,当作一段美好记忆的见证吧!

初二没上完,在校园里,他突然不见了踪影,后来听说是辍学了。因为什么原因中途辍学,也不得而知。

当时更是失落,心事重重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是同一个村子里,但是隔了几条街,又不是同一个姓,不是同一个大户人家,我们很少到他们住的那片区域,他们也很少到我们住的这片区域。

就这样,一直没有见过面,也没有打听过,渐渐地成了遥远而真切的记忆。

转眼过去三十年了,三十年里,有时候回忆从前的时候,他总是出现在我脑海里,成为我少女时代很重要的一个画面,一段经历。

有时候在梦里也会梦到他,都是少年时的模样,短短的寸头,穿着一件中山式的墨绿色上衣,眼神深沉,说话不紧不慢,不苟言笑……

这么多年来,一直一直都是这般美好的模样。

离开老家二十多年了,虽然经常回去,但也一直没有他的消息。几年前,一个小学同学将我拉进了村里的一个微信群。

因为人太多,几百号人,再加上离家的时间太久,除了认识村支书和几个经常在群里发言的老乡和儿时的小伙伴,其他的后辈基本都没有什么记忆。

所以我也没有在意群里都有哪些人。

2019年,疫情爆发,看到老家的微信群里,村支书组织抗疫和捐款,大家都是一百二百的,我想我在外面这么多年,也要为家里做点小事。

然后捐了一千五过去。

捐完后也没有在意,村支书将我的捐款情况也发到群里了。时隔多年,估计这下子我在老家又露脸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直到2021年11月份,有一天,我回头看我个人的视频号,后台有个久违的名字给我点了赞,我一看微信名不是当年的那个他吗!果断加了微信。

他也很快加上了我。原来他一直在老家的那个群里潜伏着。

我以为能从朋友圈看看他的近况,特别想看看这么多年了,他在老家做什么?长成什么样子了?

结果,他的朋友圈没有任何信息,可能如他的性格一样吧,一直是比较低调比较沉默比较内敛的那种男人吧。

我先搭的话:真是哈(我的意思是,真是你啊,终于找到了)

他倒是很淡定,直接回话:没变样。然后接着说:你在江苏定居了?

我默认,然后小心地问:都挺好吧?

他没有直面回答,又说,平时回来吗?

我还没回话,他又说了几句:现在不太和以前的同学联系了~

我说,额……

他又问:你现在做什么工作呢?几个孩子呢?

嗨嗨嗨,倒是像盘查我的户口一样哈,完全没有一点文艺感[笑哭],好实在!

我也没有正面回答那么全面,就说两个孩子哈。

他又说,我一男孩,今年高三了,体育生,明年高考,在XX上。

我说,加油哦~

然后,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后来他就说:上班了有时间聊吧。

直接将我拒绝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尴尬地笑了笑,虽然手机上有微信,联系只是动一动手指头的事,只是,嗨,都什么年龄了,什么时代了,过尽千帆各有人生。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勇气和意念跟他联系过。

有时候会傻傻地想,三十年了,他现在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跟从前的变化大不大呢?

后来又告诉自己:还是不要有这种念头吧!

是啊,时过境迁,唯有回忆这个东西,是最朦胧最美好的事物。现实的一地鸡毛,鸡零狗碎谁也不想面对和袒露,就像不想戳破记忆深处最清新、最柔软、最舒服的地方,虽然陈年,但毕竟香醇过、刻骨过,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雪花膏   作业   时过境迁   镇上   花生   老家   初恋   深情   眼神   父亲   老师   故事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