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甘肃探秘定西安定六百年陇中名刹古寺西岩寺


安定名刹西岩寺

从定西城新市区出发,坐一路公共汽车到兴隆苑下车或步行到西岩桥,再向西走上一会儿,就可以看到一座山势巍峨,檐角突的建筑,就是人们休闲时最佳的去处,古代定西八景之一“西岩揽胜”的西岩寺。

沿着360级石阶而上,可见一代佛学人师赵朴初题写的“西岩寺”匾额,字迹苍劲有力,浑朴厚重。登高远眺,俯视风城,只见三山环抱,二水环绕,高楼林立,道路如织,绿树成荫,广场宽阔,车流如水,人流似织,一派旱塬新貌。此乃定西佛教旅游圣地。

西岩寺自马衔山蜿蜒数百里而来,与城东之凤凰山对峙。山虽低,然而不乏陡峭。根据史料记载,“山腰有殿字,遗址尚存,旁有石洞,下有二泉,故一名石洞山”,因山中有石洞穴而名“岩”。相传洞穴在民国三十五年(1946)重修西岩寺时被填,如今亦无踪迹。

上有古寺,曾题额曰“白碧月岩”始建年月待考。据传明初,此地祀奉观音,取名“西岩寺”。现有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依山而建,颇为壮观。

西岩寺是定西城郊几经变故而至今幸存的一处人文景观。传说曾一度庙字甚多,从山腰建到山顶,今一颗墩就是当年玉皇阁的基础,其底部为洞的形状,内有壁画。上下院落之间,曲径通幽,亭台层见,廊榭相连,绵延五里,气势雄伟壮观,为享誉遐迩的佛门圣地。

根据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的《安定县西岩寺碑记》有:“安定崇礼教二百余年,因无作养,遂致先时所谓宝方者,今为邱墟矣”“迨至嘉靖隆庆间,西山亦有观音遗址,名曰西岩寺,内有一二僧,募缘略恢其殿制,聊奉香火”。适西山有一僧,讳怀萃,号灵峰,通经典,善书法,欣欣然有恢廓(括)之志”犹缘募于海内,赴少林、游南海,观天下名山胜景,参如来,谒世宗,尽其所募者,置供器、法器、经典、玩好,无不悉备,精洁而郡

于是乡大夫如敕封中书张以选等,出重货以倡,阖县令中募施银二千余金,以助其所为,既督乡人扩西山之土,兴士木之工,创正殿五间,中殿五间,方丈僧房、钟鼓二楼、庖庾等房数十间。甫完,即往南京请水陆圣像若干迥,请各山僧五六十众,庆赞道场七昼夜。

次年,又往南京,取藏经若干。皆金壁辉煌,其所成就,雄伟宽阔,不止于崇福,而所谓西土壮观者,不在彼而在此矣”又有西安府学训导杨和等捐赠庙田二三百亩,“以养赡群僧,而保守壮观之宝方于无穷矣”

又据清康熙四十二年岁次癸未(1703年)西岩寺真愫守填撰《悟瑁墓志铭》记载:“明英宗对悟瑁书法嘉赏不已,便赐高丽带,以金汁命写《华严经》。此经在北京藏于内库,世为国宝。悟瑁当时书写《华严经》两部,贮藏于西岩寺”根据此记载,西岩寺至迟建立于明正统年间(1436-一1449年)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明天启年间僧怀萃扩建之后,寺中藏经甚富。此后屡遭灾创,多次重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遭受战火兵焚,被烧为残垣断壁。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邑人复修观音、文殊、普贤殿一座。民国十九年(1930年),被县长林钟毓批示,供驻军作烧材拆掉,或卖掉作军需,再度被毁。

民国廿七年(1938年),在月庵大师(姓马法名心印)的主持下,邑人陆续重修大雄宝殿3间,藏经楼3间,地藏殿、弥陀殿、金刚殿,山门一座及僧房10余间。为了弘扬佛法,民国廿九年(1940年),邑人郭杰三请苏州报国寺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净土第13代宗师)绘制佛像。

报国寺妙真法师赴宁波购置丈二宣纸,在苏州精工绘制佛像六尊(高八尺,宽三尺),菩萨像十二尊,尊尊气宇轩昂,栩栩如生,色调绚丽,五彩缤纷。会宁杨思于正面题像来历,邑人陈鸿模于背面题像佛菩萨圣号,悬挂于金刚诸殿,品相庄严,世所稀有。

又请甘肃省书法家何鸿基、金翼乾、邓宝珊、装建准、贵薰,及前清翰林院编修范志杰等人,为各殿书写匾额、楹联。前清翰林院检讨护理、甘肃省省长杨思亦书楹联。

1948年4月8日,西岩寺竣工。前后历时10年,除左右钟鼓楼外,基本恢复为旧日五院之规模。裱成之后,发愿起誓新建西岩寺,地方绅士郭杰三、康平候、刘辉三、吴建候、苏俊文、周世俊、杨春浦、安连僧等众多热心人士,筹资鼎力支助,相继建成大雄殿、藏经殿、地藏殿、弥院段等五间,金刚殿三间,山门一座,砖墙,门外墙上镌刻“西岩胜地”里面墙上刻“净城神门”其它如禅房、客房等亦建成,翰林杨思题写佛名圣号

1955年初夏,甘肃省省长邓宝珊亲临西岩寺,和定西地方人士郭杰三、安少韩、康平候、释心印留影。可惜,两层要木结构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都被拆毁。万历年间(1573—1620年),怀萃和尚募缘兴土木之工于西岩寺,创建正殿五间,中殿、方丈、僧房、钟鼓二楼,庖庾等房数间,又先后两次去南京,请水陆神像及藏经置于其内。

此所谓“金碧交辉,雄伟宽阔”者也。可见当时西岩寺的规模,非常壮观。当你沿着绿树掩映的盘山道路,或踏上用石头铺就的台阶,登上西岩寺,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大师赵朴初撰写的“西岩寺”三个大字,跃入眼帘,令人肃然起敬。

到了夏季,整座庙宇被苍松翠柏和各种红花绿草所衬托,进入庙内,钟磬悠悠,香烟袅袅,使人顿觉心旷神怡,真让人感叹实乃是一处佛国仙境。

再看那华岩殿、三霄殿、法王殿、将军殿、关帝庙,错落有致,雕梁画柱,龙飞凤舞,脊兽宝瓶高耸,出阁架斗,全为古建筑式样,造型极为优美,形成了南寺北庙的建设格局。大殿内佛教塑像个个栩栩如生,金壁辉煌,做工独具匠心,精妙绝伦,充分显示了定西佛教建筑艺术的特色。

只可惜,这座古色古香的佛教名刹,相沿数百年。1985年开始,定西市(地)县两级投巨资维修,新修华岩殿、三霄殿、法王殿、将军殿、关帝庙,增添飞天亭、望城亭、水池、戏楼、山下牌坊门等景点,还新辟了牡丹园、月季坪景观,每年四月八,人们朝山谒寺,山上树绿花红,百鸟齐鸣,钟声悠扬,更是一派胜境仙山景象。

同年,定西城隍爷文天祥汉白玉雕像被安置在西岩寺,使定西城隍庙庙会这一古色古香的古老民间民俗重放异彩。1993年4月1日,原定西县政府批文在今城关苗圃修建玉湖公园,将文天祥汉白玉雕像又移至玉湖公园。

西岩寺除了古老的佛庙习俗外,那别具一格的牡丹园更是让人兴味无穷了。每当牡丹花盛开的季节,人们来到西岩寺,争相观赏。只见各种牡丹花绽放在牡丹仙子周围,紫色的花朵显得端庄凝重,黄色的花朵温柔娴静,粉色的显得清纯飘逸,红色的富丽娇艳,白色的纯洁高雅,更有几株被视为牡丹花中珍品的黑色牡丹,越发显得雍容典雅,气度不凡,夺人心魄。要是有一阵山风微微吹过,缕缕花香飘来,沁人肺腑,让人顿觉连整个生活都是香甜的呢?此时,我看见郭杰三先生的土茔墓碑,正好尽收西岩寺牡丹园全景,如果学识渊博的他在地下有灵,也一定会激情澎湃,即兴吟诗。紫陌红尘拂面来,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时,你如果置身于西岩寺,就会觉得各种树木掩映,寺字宏敞的西岩古寺,越发幽静,越发秀丽,路绕殿阁,一派绮丽景色。人们惊叹在这十年九旱的陇中旱塬,也有这么一处绝好的仙山蜃境,让人在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这时,我不仅由衷的赞美大自然给予陇中定西这样无比优美丰厚的赐予了。

初识西岩寺,是在二十五前的一个夏日,那时我还是一位处于中学时代的懵懂学子。那时候,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了多么美好的幻象。

可是,在这春和景明的许多日子,我多次登上西岩寺,却怎么找不到那早年前的感觉了,直觉得时过境迁,放眼远望,那一座座高低起伏的山丘,好似大海上波涛连绵的一道道波浪,在沉沉的暮霭中,凄美地向我们绽露着千百年来风蚀雨浸后的面容,在这庄严得仿佛一触即发的古战场上,徐徐传来昔日的人喊马嘶,角鼓争鸣……

再望东面的电视转播塔,直插云天,犹如腾飞的凤凰,不舍昼夜,向定西人民传送着走向通途的福音。对面的南山,山势平坦,地势开阔,豁然开朗,让人浮想联翩,令人深思,这石羊古岭真是陇中一道恬静的美丽景观。

再遥看四周,定西山川历历在目,安定城郭尽收眼底,正如清本邑贡生马考诗所云:“直上何人凌绝顶,俯窥此地豁双眸”。只见那三山簇拥着南安镇(旧称城关镇为南安镇),东西河二水环抱安定城。市内街衢四达,座座高楼鳞次栉比,商城摊点,错落有致,城外川原平坦,阡陌纵横,远望在安定城北五里关川河畔的福台墩,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仍在讲述着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凤台书院(是由安定知县陈观礼于嘉庆年间在安定城北5里处的福台墩创建的)不存,那不可一世的阔廓兵败沈儿峪,只落得仓皇北顾流木一度的境地,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在我心灵的一次次震撼里,它是那么的坚忍不拔,那么的不可撼动,不可轻视,不可熟视无睹,彷佛在安定这片土地上,它是唯一的主宰,它是唯一的存在。它的沉稳,让人肃然起敬,它的冷峻,让人望而生畏。看着那一列列东来西往的火车和汽车,你留给我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我不仅要问,你为安定人民到底凝聚了多少风水,你到底带给安定人民的是福趾还是苦难。

西岩寺,我不知去过多少次了,而在今春,我却只看了这么几眼,而这几眼,却是这样的刻骨铭心,它在我的心中是那样的金碧辉煌,它被深深烙印在了安定人民的心灵之上,渗入了安定寺庙文化的文明史里。

西岩古寺,你虽然几经磨难,而在安定人民心中的印象,还是那样深刻,还是那样更加美好。

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定西   翰林院   华严经   关帝庙   石洞   法王   安定   西山   甘肃省   名刹   佛教   甘肃   田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