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牵梦绕的地方-芒清寨 作者 侯志华

编者按: 作者侯志华,原云南澜沧惠民农场二连北京知青。

提起心中想去的地方,有人想去欧洲,去看那里的建筑;有人想去纽约,去看那里的摩天大楼;有人想去马尔代夫,去那里的海岛度假。而目前我心中急于想去的地方,却是43多年前,也就是1970年七八月份,由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各营组织,派出知青到地方寨子搞政治边防运动,我曾去过的地方—云南惠民镇芒清寨,去看看那里的老乡。

2008年北京知青重返云南40周年纪念活动,我与战友们一同前往惠民农场,由于时间关系,没能了却心中愿望去芒清寨看看是件憾事。5年后的今天,我们各地的知青又要在云南重聚相逢,本想放弃这次重返云南的机会,但回芒清寨看看的念头依然未断,最终下定决心和老公一起参加了“重走青春路,重返云南45周年的知青记念活动”。 2013年11月2号,是我们此次“重走青春路45周年纪念活动”的第五天,我们当年的知青,像回到久别重逢的家一样,分头向自己的连队奔去,我也不例外,我和老公(08年后经常参加我们知青的重大活动,已经和大家融合在一起了)与上海、重庆、北京的战友们,来到当年我们还是15、6岁时,生活、劳动、居住的二连,一起重聚相逢,有说不完的话题。

北京上海重庆的知青在45年前一起生活劳动的地方重逢相聚在一起

然而尽管山上种满了茶(以前是金鸡纳)、水塘依然还是当年的摸样、茅草屋变成了瓦房、甚至是当年的厕所都是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流连忘返的地方(幸亏08年还来过)。但是,要去惠民镇芒清寨子看看那里老乡的信念,促使我下决心,拽着老公脱离了集体,向出二连的大门口走去。

当年二连的厕所

刚刚走到二连门口,就听见了公路那边汽车驶来的声音,抬头一看,车窗前面牌子上写着景洪—澜沧。霎那间,仿佛40多年前我们知青截车的情景就出现在眼前,胳膊也不由自主地伸了出去,公交车竟然向当年一样停了下来,这时走在前面的老公,回过头来一脸诧异的样子?干嘛、怎么回事?我只是喊着:“过来上车吧”。待我们上了车后,我才告诉他说“当年我们知青无论谁有事到连队以外的任何地方,包括回京探亲,都得需要数名知青,协助站在公路边伸手截车,尽管是截车,但也不是什么车都停的,有时要等上半天或一天。有军车、货车、拉牲口的车等等,只要能停下来,我们就上去,否则寸步难行”。

向芒青寨奔去

公交车几分钟就到了惠民镇的广场。下车后,我们顶着炎炎烈日分头找车去山里边的芒清寨,再找车,就没有刚才那么容易和幸运了,前些天连续下雨,去山里的路很泥泞,我们询问了几个商店和住户,看见门前有车都不去,转了半天急得满头大汗,终于找到了一辆面包工具车,人家答应说可以去,激动得来不及和人家讨价还价(20多分钟的行程要200元),就兴冲冲的上了车,可巧路上又遇上了我的好朋友宫林娜和王淑兰,一路颠簸着,终于到了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政边时的芒清寨。

到了芒清寨才想到为难了,43年了怎么找当年的老乡?只记得这寨子1970年时只有27户人家,分住不同的角落。当时经常接触的记得有队长、会计,但模样也记不大清楚了,还有自己都叫不出名字,年龄与我相仿的两个女孩子,其他更是茫然。怎么办、想想干脆先去找大队部。幸好有司机一路帮我们打听着,正在询问时,突然有一对青年男女,骑着摩托车驶过来,因道路狭窄,停下来给我们让路,就在让路时,互相对眼的那一秒钟,我的记忆闸门瞬间打开了。

想起来这寨子只有27户人家,而且是姓李的多,我就直目瞪眼地问那其中的男青年:“你是不是姓李”?在场的人感觉我问得莫名其妙。其时我脑海中已反映出他父辈的样子,炯炯有神的眼睛,会不会就是李姓会计的后代?也是心灵感应吧!这一问还真得到了他的肯定,他的爸爸就是我在寨子政边时的会计李阿勇。我还记起了他们家当年成分不好,他爸爸有些文化,所以还能当会计,是因为那个年代总搞阶级斗争,寨子有文化的寥寥无几。在我们急切的等待中,男青年骑摩托车把李阿勇找来了。时过境迁,40年了,当年明亮有神大眼睛的小伙李阿勇,虽然已没有了当年的风采,但60多岁的身体还是很康健的。

当年的会计李阿勇

43年后的初次相逢激动万分

我赶忙跑过去试探着让他回忆, 1970年时寨子搞政治边防运动的事,有张札木(连队老工人)还有北京知青,还没等我往下说,他就接下去说第一个北京知青是kouzihua,(在此我只能用拼音,汉字解读就是“扣子化,,我应该叫侯志华)哎呀,太激动、太意外了、眼泪也倘了下来,要知道kouzihua是由他们嘴里先说出来的名字呀!我握住他的手急切地说我就是那个kouzihua,激动的场面难以言表啊!(我同去的战友录了像和拍了照片)。

当年的黄美英

与队长李老三合影留念

在我们欢乐的同时,队长李阿三被人找来了,这位当年寨子里说一不二和我们一起工作的带头人,如今已是言语不多、风残烛年的老人了。在大家促膝欢谈之中,我忙又向他们打听那两个不知姓名的女孩子,原来一位就是李阿勇的妻子—黄美英。一位是他的小姨子—黄阿妹,不一会,当他夫人来到我面前的时候,使我兴奋到极点,互相拥抱、跳跃着。尽管那么多年的岁月过去了,但她的面容相貌,还能依稀可见当年的模样,她拉着我的手,我们互相说着当年的往事和趣事。因为当年在寨子时只有她们两个人才是名副其实的伙伴。

我们4个人当年曾经生活、工作和劳动在一起。那是我们还是20岁的青年

回忆难忘的伤疤竟神错了手

黄美英回忆说我当年干活时,背上20斤稻来一些,可能有些夸张吧,反正是不能干到是真的。(我记得等稻子收割时,是需要人一点点地背回来,他们的年龄无论比我大或小,都要背40斤左右的稻子上山下坡、翻山越岭的,手里还干着编筐一类的活计,有着怀里还得抱着娃娃);她还说上山干活带饭(稻田远中午不能回来)我要用饭盒装饭(当时再普通不过的长方型铝皮饭盒)他们觉得挺新鲜,(他们当时带饭时还是很原始的,用树叶包着,吃时用手抓着吃);她还说我割谷子,有一次把手割破挺厉害还哭了,(是的,是寨子里一位老乡在稻边的地里找了一些树叶,带着泥土放进嘴里咀嚼成沫,煳在了我的手指上,才避免了伤口感染的危险,得以痊愈。

因为当时想要得到正规的医治是不可能的,山路要走几个小时而且已经是快天黑了,不可能下山,没有老乡的天然草药,有可能破伤风就听天由命吧)。听到这我赶紧把右手的无名指伸给他们看,她们眼里含着泪花,心疼地抚摸着我的右手,温暖着我;更有趣的是,她用手比划着说我当年的腿有那么粗,她比划的直径竟有1尺多粗太夸张、太好笑,成大象腿了。哈哈!我们在场的人笑得前仰后合,此时此刻是多么欢快、有趣、美好的回忆呀!相聚的时间太短暂了,定好5点钟要回惠民镇开大会的时间快到了,我突然想起还没见黄阿妹的踪影,别人总说去找了,我想可能又要留有遗憾了。可这时黄美英非拉我到黄阿妹的家里去,不管司机怎么催促,我还是一溜小跑跟着到了她家。啊!黄家门口聚集了好多人,黄阿妹穿着节日时才穿的僾伲族盛装等候我们。(不是节日和喜事是不穿的)我们激动不已,互相拥抱着,欢笑着,相机镜头留下了我们时隔43年后,又重逢的欢聚场面。相聚总有别离时。虽然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但感觉只是一瞬间,不得不说再见了。真是在他们簇拥的送别中,依依不舍一步一回头地上了车。回到了惠民镇老二饭店,等候惠民镇大联欢的到来。

黄阿妹的家门口聚集的老乡

与李阿勇的儿子在惠民联欢会场

惠民老二饭店

夜深了,我躺在惠民老二饭店客房的床上,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真是太的幸运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截车、找车、到了芒清寨,与当年一起劳动生活的老乡会见时的美好、激动、难忘的场面又浮现在眼前,体味着黄美英抚摸我右手时我的感动,突然我大笑了起来,由于当时的激动、兴奋,被他们多次抚摸的右手竞伸错了,右手拿刀,砍伤的应该是左手的无名指,我还不由自主的伸出左手,依稀可见的一寸长的刀痕,看了一遍又一遍。哈哈!莫非是返老还童回到了孩儿时代,还是老年痴呆糊涂了,居然在兴奋当中,分不清左右手了,这也为再想芒清寨时多了一次有趣的回忆。

与芒青寨的老乡一起合影留念

此刻,我是多么地想回去再见见他们呀,自从71年离开惠民农场以后,不管什么时候回想起,在芒清寨子搞政治边防时的生活和劳动,总是酸楚的回忆,当时芒清寨子只有27户人家,还分散在山上不同的角落;活计就是种点旱稻,刀耕火种、翻山越岭才能到那既贫瘠又坑洼的稻地,累人的劳作可想而知;没有菜吃,瓜尖上的几片嫩秧,放点盐巴用水煮成汤,就算是不错的菜;别说是洗澡,连厕所也没有,平常的困难就算了,但女生每月用过的卫生纸,都要包好在去干活的路上处理掉;寨子里根本就没有电灯,晚上漆黑一片,我1个人躺在粮库地板上的寂寞孤单等等,总是委屈和辛酸的记忆。而今天与芒清寨李阿三、李阿勇、黄姓姐妹及寨子里老乡们,重逢相聚叙旧之后的感觉,却迥然不同,好像以前的记忆荡然无存。此时我的感觉只有羞涩与惭愧,留下的是美好、快乐、受益终生难忘的回忆。

与43年前政治边防时的伙伴及他们的后代一起记录下这相逢的难忘的时刻

想当年我们是赶上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那里短暂的劳动生活,其实仅有三个月,和他们成年累月的生活,劳动、居住环境相比,在我们的生命中只是一个瞬间的生活体验而已,真没什么可抱怨的。目前芒清寨子里的生活状态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但与一般城市相比还有差距,如果与生活在首都北京我们的生活水平相比,那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要比他们幸运许多,幸福很多。

在此,我要感谢在芒清寨的那段生活经历,是他们的善良与纯朴、教育、伴随我们人生心态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永远珍惜共同拥有的健康、乐观、幸福的生活。也感谢这次“重走青春路45周年重返云南纪念活动”的倡议者、组织者,是他们给了我这次重返云南第二故乡的旅程。得此机会,了却了我心中的愿望,回到了我终身难忘,魂牵梦绕的地方—惠民镇的芒清寨。

云南惠民农场二连 侯志华 2014年3月于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3

标签:惠民   地方   寨子   阿妹   魂牵梦绕   知青   云南   北京   老乡   激动   当年   作者   侯志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