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需要学习静坐

想一想,你是否在外界境遇顺利时,就全面肯定自己,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当外界境遇不顺时,马上就会苦恼消沉,甚至会一蹶不振,进而全面否定自己。

如果是这样,你不妨试着开始静坐的练习。

1、静坐---回归生命本来的喜悦

人们在忙于生活、工作之余,不知道怎么能够安定思想、降伏烦恼,甚至会进一步滑向贪得无厌、纵欲忘身的境地。

这样处处与自己过不去,神志必然涣散,气血也会失去调和,因此往往遭受疾病的折磨,这是一件非常令人痛心的事情。

所以一个人的情绪常常变幻不定,最容易出现内脏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产生。

现代研究表明人在静坐放松的状态下,脑电波多数是α波,其震荡频率范围8 14赫兹。这时人的大脑清醒而放松,注意力呈聚焦状,容易集中精神,不易受外界其他事物干扰,心理状态则是安静、轻松、愉快和专注。

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大脑的活动就会顺畅,人会变得直觉敏锐和富有灵感,更容易感受到快乐。由此可知,静坐对人的身心有百益而无一害。

2、人在静坐时,“致虚极,守静笃”

人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喜则气缓,易伤心;怒则气上,易伤肝;悲则气消,易伤肺;思则气结,易伤脾;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二者皆会伤肾。

静坐可以有效地摒弃使人增添无数烦恼的七情六欲,平衡纷乱的心态,使头脑极度清醒,生发出诸多潜在的聪明智慧,这就是所谓“定能生慧”。

曾子在《大学》中指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以我们周围的知识分子或者是一些需要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人们,经过静坐的练习往往会产生不可思议的智慧。

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活了87岁,这与他一生中常习静坐是分不开的。他曾意味深长地这样讲过:“静坐于休养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赞成朋友们静坐。”

3、静坐的练习就是要把我们对外在世界的关注收回到对内在自我的觉察上

有一天,自觉静坐修禅颇有心得的苏东坡作了一首禅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感觉非常良好,立即叫书童送去好友金山寺佛印禅师处,以待好评。

结果,佛印在诗后批了“狗屁”二字,交与书童持返。

苏东坡见了佛印的批,气得七窍生烟,立即命人雇船过河到金山寺向佛印问罪。

佛印早知苏东坡名心还存,见批就会来问罪的,所以当书童去后,即书二语于门首:“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闭门不开。

苏东坡见了二语,不禁哑然失笑:看来我的静坐功夫还是不到家啊。

很多人在现实的生活中感到彷徨无奈,甚至有很多人会产生想找一个寺庙去静修出家,其实这都是一种典型的避世的想法,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原有生活的基础上,只需要借助静坐的练习,就能够冷静地面对现代生活的压力。不断地练习静坐,将会帮助我们去面对、了解和克服生活上的任何问题。

所以,从当下开始,让我们练习静坐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金山寺   郭沫若   紫金   门首   书童   境遇   外界   大脑   清醒   烦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