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智慧」照破无明 直面意识黑洞

心不正,不足以明道,道不明,不足以养德,德不厚,不足以成事!

王阳明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一颗纯粹真诚的心,拿玉石来做比喻,就是纯,无瑕疵。心无瑕疵,即心中无贼。能看透世事者,心中自然无贼;能心无疑惑者,心中自然无贼;能心地坦然者,心中自然无贼。

诱惑、迷失、自私、错误、痛苦、无知、矫狂、迷惑、犹豫、欲望都是贼。反正,能带来负面结果的一切因素都是贼。贼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如果你觉得诸事不顺,也许你该将眼光投向自己的内心,去检索心内的陋习,跨越自己的心坎。若能把心中之贼破掉,学业、事业会有改观,人生问题能釜底抽薪地解决掉。

我们常常习惯于稳定、无变化的生活;我们也时常因为未来的不可预测性而心生恐惧或者忧愁;我们甚至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愤怒、暴躁或者陷入焦虑之中。所以,我们会喜欢既定的按部就班,喜欢约定成俗,甚至会喜欢规则。只是有的时候,一旦这些约定成的规则,刺激和危及到我们自身利益的时候,我们又会想要打破规则和限制。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喜欢用规则来约束别人,而不是自己。

1、备前慎后,可破应事之贼

许多人之所以虎头蛇尾,是没有找准做事方法。做事的方法,最忌缓前急后,而应当备前慎后。

缓前急后,就是在做事之前慢条斯理、东拉西扯,不做准备,到真正做事时才临急抱佛脚,胡乱匆忙。说到底,这其实是一种心态的放松。

而备前慎后则是做事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在事情有所成效后仍然戒骄戒躁,谨慎行事。

明代吕坤曾经说过:“闲中不放过,忙时有受用。”在事情还没开始的时候未雨绸缪,学会看清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放过小细节,才能在事情真正忙碌起来的时候游刃有余。

做事取得成功或者部分成功后,应当谨慎,“小心行得万年船”,一是谨慎已有的经验不一定永远适用,要适当调整;而是谨慎面对新的细微变化,及时发现新问题,防止小的失误积累成大的破坏。

人类所有的冲突,都是因为思维模式习惯于对立两边。这种对立两边的意识,甚至不仅仅表现在我们对外的评价标准、是非对错、正义邪恶之中,它更加深深地埋藏在我们的意识底部。我们总是活在对立两边的内在之中。仔细地去看看自己的内在:想减肥却永远控制不住自己对食物的欲望;明明想温柔而耐心地教育孩子,却变成了训斥和辱骂.......

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不断地在造成内在的冲突。这就是佛家所说的无明啊!

我们受到无明的思维模式的控制,就自然地将所有看到的事物都分成对立的两边。所以,这个世界充满了冲突,网络上到处是喷子,永无止境地战争,到处是以爱为名的抗议、控制和暴力......

黑格尔说过“人死于习惯”。这是说人一旦习惯了习惯,那么就永远被困在了相同的地方,如同行尸走肉般活着。

2、静心敛气,可破蓄德之贼

做事缓前急后,不能备前慎后的根源,在于心浮气躁。“心浮气躁”之贼,不仅令事情做不成,而且容易戕害自己的道德修养,应当用“静心敛气”来破这蓄德之贼。

一个人浮躁,影响的也许只是一个人。但浮躁再扩大开去,就形成了现代社会的压抑氛围。

企业浮躁,急于牟利,于是就产生了毒奶粉、毒鸡蛋、地沟油、豆腐渣工程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于是,躁心浮气产生的道德问题,就扩大为法律问题、环境问题,最后是整个人类的生存问题。

行为上的习惯受困于思维上的习以为常。我们是思想的产物,被自己的意识所局限。因此,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习惯。而我们最大的习惯,就是不断地制造冲突。

我记得有一个讲习惯的小故事:

以前有一个人,他回家的路上有一个洞,这个人每天都会绕开这个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然习惯。后来,这个洞被填补上了,他还是会自然地避开有洞的地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我们想一想,我们心中是不是都有这么一个地方,一个黑暗的地洞?

我们再看一看,我们是不是也都有一些别人无法忍受或者不能理解的习惯?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就有一个故事,大致如下:

一个女孩子患有脸红症,只要看到喜欢的男孩子,她就会脸红。所以,她没有办法和喜欢的人一起相处,也就没有办法正常恋爱。

这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故事,已经用生理性疾病来躲避心中的黑洞了!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周边的人都会有各种习惯:有些人做事情喜欢控制别人,一旦有反对的声音,就开始发脾气;有些人喜欢讨好别人,违背自己的内心奉承他人;有些人,工作中处处碰壁,领导不待见,属下又不服从他的命令......

心中黑暗的地洞,是我们不愿意去触碰的地方,但它总是会在关系中被呈现出来。

这个洞很有意思,它本身是空的,并不黑暗,也不可怕,但是我们会不断地给它包裹上外壳。壳越来越厚,洞就越来越黑,越来越可怕,让我们不愿意去探究里面的真相。

正因为我们不愿意去触碰真相,所以一旦在关系中有人轻轻触摸到黑洞,我们就会逃避或者攻击。逃避和攻击,在本质上都是一样,是我们不愿意去面对。

我们会不停地刷手机,玩游戏,看抖音,会出去购物,甚至出门旅游,用这种方式来逃避;我们也会用怒骂、控制、挑拨关系、甚至发动战争来攻击对方;我们也会不断地给自己找借口,找出对方的不对,建立一套自以为正确的是非和正邪标准,安慰和欺骗自己......这都是我们不愿意去看向自己的黑洞的一种习惯模式。

正是这样的思维习惯,我们总是活在冲突之中,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新的痛苦和烦恼。

3、和颜悦色,可破处众之贼

浮躁之人,容易对人疾言厉色。因为心不静,所以他们对人也多颐指气使,一旦抓住别人的小小错误,就大做文章,甚至破口大骂。这当然不是处众之法。

疾言厉色之人,在旁人的眼中犹如君临天下,没人敢得罪。所以这样的人仿佛有一种威严。但只懂疾言厉色的人,本质上来说只是修为不足的人。

他们就像只装一半的水壶,自鸣得意,不懂反思。久而久之,身边的人都看透了这一点,他还能有什么知心的朋友呢?

而和颜悦色待人接物,则体现一种对人起码的尊重和自我修养,在此基础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可以破处众之贼,赢得好的人缘和口碑。

如何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呢?

改变原有的无明模式——逃避或者攻击,直面自己的黑洞:当内在的冲突(痛苦)开始产生的时候,不再逃避,也不向外攻击,而是坦然面对冲突,用心地一层层剥下外壳。在这个过程中,无明终将被光明照破。

很喜欢邱阳.创巴对此的描述,他称其为觉悟的勇士。确实如此,让自己赤裸裸的暴露在宇宙之中,用最大的诚实和真诚去看向自己的内心,绝不是懦夫可以为之。

真正的修行并不仅仅是静坐、念经或者行仪轨,而是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让内在越来越平和与淡然。修行的作用也不是向人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真正的的美好是内心的转换,从而实现外境投射发生改变。所以生活仍旧是一地鸡毛,只是我们看它的心境发生了变化。

有人曾经问过我,我们需要花多久才能改变旧有的思维模式,才能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呢?

这让我想起曾子临死前的一段话“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圣人用一生修心养性,不敢懈怠一日,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修行,是一生的功夫,永无止境啊!

您的每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蝴蝶效应,会有更多的人因您而种下一颗善的种子,您也因此结下一段善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无明   黑洞   疾言厉色   禅宗   对立   冲突   痛苦   意识   事情   心中   习惯   智慧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