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移动向拐点?

中国移动香港上市在1997年前后,正值改革的多事之秋。从上到下都很关注,从中金公司董事长到经济改革的负责人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登陆资本市场那么简单,而是事关国企经济改革的关键战役。

方风雷后来的回忆文章里就写道当时海外的声音,世贸组织创办总干事彼得·萨瑟兰(Peter Sutherland)在接受《中华工商时报》首席记者胡舒立采访时评价说:“如果中国电信(香港)(移动之前的名字)登台国际资本市场,意义将十分重大:其一,这会被视为邓先生之后改革开放的标志;其二,体现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其三,巧妙回答了世贸组织对中国电信市场开放的诘问。”

上市能不能把股票卖出去,其实大家都没太有底,一开始就做了创新,引入了所谓“基石投资者(cornerstone investor)”的策略,李嘉诚、郑裕彤、郭炳湘等香港豪门和中信、光大两大中国资本巨头组成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可谓豪华,彼时还十分热衷表态支持内地经济发展的李嘉诚还专门向记者表示,谁退股,我全包了。李嘉诚当然是谋无遗策的,一方面当时其实热度很高,不容易破发,另一方面他当时正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儿子的生意也有仰仗于高盛的地方,这样的表态一箭多雕。

中国移动的上市定价也很尴尬,定低了那是国有资产流失,定高了投资者不容易接受。最后还是顶住压力,定了个比较高的价格。上市那几天正逢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股市暴跌(看了一下恒生指数,草,1997年8月就已经一万六千多点,今天还是这个点位,比上证综指还拉胯,真的服了),但中国移动还是顶住压力,稳住了股价,后来成为香港最重要的红筹股之一。

当时有多草莽呢?在中国移动上市之后,彼时经济改革的舵手还亲自问中金董事长,钱收到了吧?中金董事长斩钉截铁的说,都收到了,真金白银。那时候的发展,很多事情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开弓就没有回头箭了,经济也就这么腾飞起来。

彼时的中金董事长在中国移动上市当天答谢酒会上说了一番话:尽管今天股价跌了,但我们对中国电信事业的未来有信心,因为它的背后有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有一个改革开放逐渐深入的中国。“人是要有一点自信的。人不自信,谁人信之?”

这话在今天听起来,也很提气。文章又要头重脚轻了,今天其实是想谈谈那些买了中国移动的基金。

老树开新花

这两年市场最红火的板块不是电动车、光伏,而是煤炭。传统行业在过去十年的成长股市场中,被排除在了机构视野之外。当量变引发质变的时候,绝大部分投资者都熟视无睹。前两天听说,有跟踪了煤炭十年的老研究员,都长期保持着行业供给过剩的刻板印象,等板块上涨一年多了,才反应过来,原来这里面有巨大的预期差。

煤炭绝不是孤例,许多传统行业在连续多年资本开支缩减的供给改革环境中,企业基本面和市场供需都发生了巨变。而资本市场对此的关注度都不太够,从而当业绩爆发的时候,股价演绎就特别淋漓尽致。

电信运营商的故事有所不同,但这同样也是个相当长时间不受机构重视的板块,资本开支巨大,产品价格管制,业务通道化等长期问题,都让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估值中枢,在过去十年中一路向下。

但事情在今年似乎有所不同,恒生指数在今年年内暴跌近30%,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都相对市场跑出了不同程度的超额收益,这背后隐隐有风要往这里吹的意思。

光大证券分析师付天姿、吴柳燕是看多电信运营商的卖方中较为坚决,且研报框架较为严谨的。在研报《老树开新花,撬动运营商价值重估的长周期大空间》中,他们阐述了当下电信运营商股价上涨的四大催化因素:

1) 市场资金配置风格切换至避险板块:流动性边际变化导致市场系统性波动,运营商作为高股息率、低估值板块具备防御属性,有望吸引资金配置驱动板块全面上涨。

2) C 端业务边际改善、B 端业务持续放量:2021 年将进入运营商基本面边际改善阶段,C 端 ARPU 企稳回升、资本开支增幅可控、B 端创新业务持续放量等逐一兑现,有望强化市场对运营商行业焕发新机的信心。

3) 企业内部市场化改革加快:市场对中国运营商国企体制经营效率存在担忧,引入混改、B 端市场化环境加快企业内部市场化改革将提升运营商行业经营效率、撬动更高的业绩成长性。

4) 分红政策更加积极:中国运营商账面存在较多现金资产、且经营性现金流表现较佳,但历史分红派息绝对额并没有同比增加;倘若 5G 时代中后期自由现金流更加充裕、以及内地机构股东占比提升背景下,运营商采取更加积极的分红政策,有利于估值抬升。

总结下看,就是兼具了高股息的防御特征,同时在c端提价和b端开拓(云业务)方面有想象空间,改革预期和市场风格的偏好更是附送的潜在利好。这一逻辑显然得到了很多买方的buy in,不乏明星基金经理在陆续高强度地配置电信运营商。

老将配旧股

董承非奔私后的几次月报都写的言简意赅,聊聊几笔,仓位不重的董承非在配置上还是比较偏老派。除了高调看多火电板块之外,同样也披露在配置电信运营商,并且强调了对高分红属性的看重。董承非奔私后,建仓一直相对谨慎,在最近市场的大幅波动中,显示出董大佬对行情的把控还是非常稳健的。

与董承非同在浦东嘉里城办公的睿远,对中国移动下了重手配置。根据二季报显示,睿远对中国移动港股的持仓市值已经达到了38亿,是整个公司的第一重仓股。

赵枫、傅鹏博、饶刚三位大佬的第一重仓股都是中国移动港股,可见睿远对这次投资的置信度是比较高的。睿远一直对港股投资非常重视,陈光明执掌东方红时,东方红就是是腾讯、长城汽车等港股的重要持有人。此前也有消息显示,陈光明的专户产品,港股仓位为40%至50%。

年内也有睿远的纪要流出,关于港股的观点,其中强调并不是基于对港股整体趋势性机会或当前宏观角度来研判,“我们配置港股最主要的原因,是港股中有一些标的是A股所没有的,但3月以来港股的表现弱于国内市场,所以对净值的拖累是比较大的。”

电信运营商此前确实是港股专有的投资品种,尽管中国移动登陆A股,但估值上还是港股更便宜一些。

便宜确实是不少基金经理配置电信运营商的重要原因,深度价值风格的代表基金经理鲍无可,也大手笔的配置了电信运营商。其产品基本都顶配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港股,在今年这种鸡飞蛋打的行情里,鲍无可业绩出众,年内业绩超过5%。鲍无可持有中国移动已经快两年了,在股价左侧就做出了布局,与其深度价值的投资框架是匹配的。

后续其实可以观察,林英睿这种偏一点基本面右侧的价值风格基金经理会不会配置。

总的来看,当前对电信运营商下注的基金经理基本还是老将为主,包括富国知名港股基金经理张峰和宁君也有配置。投资机构都还是看重电信运营兼顾防御和成长预期的属性,作为底仓来进行配置。

霍华德马克思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写道,行情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少数有远见的人开始相信一切会更好;第二阶段,大多数投资者意识到进步的确已经发生;第三阶段,人人断言一切永远会更好。

电信运营商当前是处于第一个阶段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恒生指数   中国电信   拐点   股价   中国   中国移动   运营商   板块   经理   电信   基金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