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博主眼中的“成都这十年”:幸福质感“长”在公园城市建设细节中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为全景回顾成都十年间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成就亮点,“我们这十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自媒体主题行活动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多位自媒体博主来到成都。他们化身城市观察员,通过实地走访,感受成都的发展变化。

骑行锦城湖畔、漫步望平街巷,登高远眺巍峨的龙泉山脉、泛舟于三岔湖中……从10月12日到14日,观察员们行走在成都大街小巷,丈量着成都发展的步伐,品味着城市细节。

十年之中,成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成都如何成就今日之城?三天的城市漫游之中,每一位观察员都在心中酝酿着自己的答案。

公园城市的幸福质感

“长”在城市建设的细节中

走进成都天府艺术公园中,一幅川西院落林环水绕的蜀风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和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环湖而立,屋顶的曲线如山峦般起伏,高低错落之间,勾勒出连绵迤逦的山峰形状,与湖水交映成趣。

观察员们走进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该馆的设计采用了“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意境,将书架设置成层层叠叠的波浪形状,蜿蜒曲折的小路一直延伸到“书山”顶部。观察员们循着“书山”缓缓漫步,走过像梯田一样的阅读空间,到达每一层的阅览厅。通过落地的玻璃窗向外望去,馆外的草坪浅丘翠绿青葱,湖水被秋风吹起微小的波澜。

“我也曾去过很多图书馆,但在全国的公共图书馆中,能把图书馆修得这么唯美、浪漫、令人心旷神怡的,我还是第一次见。”资讯类公众号博主@重庆马路社感叹道。“站在这里,我想起了博尔赫斯的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虽已是深秋,观察员们走入东安湖体育公园里时,仍然能看到一片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搭配组合不同品种的植物,公园里的植被能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美景。沿湖一周,分散着剧场、文献修复中心、文创集市、婚姻登记处等多功能场所。

“公园既能提供美景、又能服务市民,从这些细节中能够看到成都的前沿思考。”财经博主@凯恩斯表示,“人类最早就是在大地上劳作,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生活环境开始变得拥挤。其实人的基因里一直镌刻着对大自然的向往,而公园城市提供了一个场合、一种契机,让人们重新走进自然,塑造自己的身心,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老街新变化

城市更新让市民生活更加美好

与近年来拔地而起的摩登高楼相比,深居闹市的小街小巷,才是成都最“资格”的记忆原点。位于成华区的猛追湾,目睹了历史变迁,见证了城市在时代的洪流中飞速发展。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它仍然保留着纵横交错的市井文化以及隐藏在霓虹灯下的烟火气息。

观察员们跟随着导览员,参观了猛追湾故事馆,走进了这泓湾水的前世今生。通过图片、视频以及微缩模型,观察员们了解了猛追湾的历史故事、成华区工业文明史、街道改造对比、以及老成都生活方式。

“这条街巷改造之前是什么样的?”

“哪些元素是原来保留下来的?”

……

沿着望平坊的石板街道一路走到339电视塔,对于这条千年老街如何在新旧碰撞中焕发新的活力,观察员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老旧社区改造是我特别感兴趣的点。”旅游博主@钢小侠告诉记者。“成都这座城市本身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望平坊的改造既能吸引许多年轻人的目光,也让有怀旧情怀的人有地可循。”

同样,位于大源中央公园、由停车场改造的地下商业体“源野”,也成为了许多观察员印象深刻的一站。蜿蜒的绿道串起草坪、树林,其中镶嵌着书店、咖啡馆、标本馆、买手店,这片不大的下沉广场充满着时尚感、潮流感和创造力。

“从前成都没有这么多的潮流社区,但是近几年,能明显地感觉到一些全新的文化在成都扎根。”旅游博主@Annie去旅行告诉记者。“人才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观点,很多成都本地人也会在外地接受教育之后返回家乡,为成都带来新的活力。比如咖啡文化,不仅培养了新的生活习惯,更拓展了生活的广度和深度。”

自媒体在书写城市的同时,精彩的城市故事也为自媒体带来丰富的素材。@成都同城会表示:“自媒体的敏锐性促使我们不断挖掘这个城市美好的一面,‘安利’粉丝值得去的地方,做成都城市宣传形象的名片,做成都人的美好生活推荐官。城市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美好的素材,因而我们才能写出不少10万+的文章。”

聊“双城经济圈”:

“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或是开端”

如何建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未来会往哪里发展?也是观察员们关心的话题。

“我们在天府人文图书馆参观时了解到,成都和重庆两地公共图书馆已经可以实现通借通还。另外,成都地铁现在也可以刷重庆市民通和渝畅行进行乘车。”@重庆马路社认为,除了这些交通和文化等方面的联动,未来,两地可能在人口、教育政策上更加开放。

在自媒体座谈会上,自媒体代表们纷纷分享自己的看法。

“成都注重文化和创新,重庆注重重工业,川渝两地有很强的互补性。另外,成都有一种天然的慢节奏生活,极具包容特质。相信在光伏、风电、储能等领域,川渝两地会携手前行。”@亟兮般若提到。

“成都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天府绿道,它串联起了整个城市,让普通市民参与其中,为市民在城市中心提供了一个便利的休闲环境。”在@钢小侠看来,这个做法值得借鉴,也希望能够推广到更多城市。

@凯恩斯提出,城市的发展有很多种模式,比如上海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所在;广东地区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有的专注瓷器、生物科技、电器,进而形成产业群落。“成都和重庆两地的经济、人口规模决定了两地并驾齐驱的发展模式,人才、科技都可以协调发展,互相带动互相促进。未来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可能正是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始。”

红星新闻记者 彭祥萍 实习记者 张芷旖 摄影报道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成都   双城   媒体   观察员   重庆   城市建设   天府   质感   两地   经济圈   眼中   细节   图书馆   公园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