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弯道超车欧美并不奇怪

近几年,关于中国电动汽车弯道超车的说法不绝于耳,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关注,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在世界范围内,最受瞩目的电动汽车公司,当属马斯克创立的特斯拉公司,以及它的model S、model 3、model Y等系列车型,一时间特斯拉电动汽车成为流行时尚环保的代名词,特别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19年底正式投产的model 3车型并交付车主,并且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上海超级工厂不断地增资扩建扩产,截至2022年 8月15日,马斯克(特斯拉CEO)透露,特斯拉全球的工厂已经生产超过300万辆车,其中上海厂生产了100万辆,占到了其总产量的三分一,可见上海超级工厂对特斯拉的重要性,也使它超级工厂的称号名副其实,同时很自然地又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中国电动汽车技术、市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发展状况上。

能与特斯拉相提并论的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当属比亚迪,更多人知道这家电动汽车新贵的,是股神巴菲特投资了它的股票,使它在世界范围内名声大振,而近期其电动汽车销量已经超越特斯拉跃居全球首位,这不仅表明中国电动汽车品牌的崛起,也更说明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整体的长足发展。例如,动力电池、发电机、太阳能发电装置和设备、车用半导体晶片等相关行业持续的进步发展状大,同时快速成长的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和国家推出的一系列优惠补贴政策,也对行业的高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首先,电动汽车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技术简化,各结构部件数量也相对减少,使得汽车发展历史仅三十多年且居于弱势的中国,能与具有百年汽车发展历史的传统西方强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齐头并进,并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占据了明显的优势。

传统汽油机由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组成,即由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两大机构,以及燃料供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点火系统和启动系统五大系统组成。从中也可以看出,燃油汽车整体的复杂程度。在传统燃油汽车领域,西方国家的车企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整个的产业链的技术和相关上下游行业的发展都比较成熟先进。比如,能源及化工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仪器、其它各方面的服务等,中国在传统汽车领域中难以超越西方诸强。

随着世界范围内化石能源不断消耗,全球变暖及环境保护的倡导,加速了电动汽车的兴起,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和零配件突飞猛进地发展。电动汽车的结构与传统的燃油汽车有了很大的改变,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转化,导致必要的零部件数大幅度减少。通常的燃油轿车的零部件数量有3万多件。实际上,大幅度减少的是发动机、变速器等动力相关零部件。车体、车轴、刹车装置、转向装置等,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基本相同。虽然计数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与动力相关的汽车零部件件数将近1万件。而进入电动汽车时代后,动力相关的零部件将减少为几千件。粗略来说,由于EV时代的到来,零部件的数量将减少到原来的2/3。 从中也看出电动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汽车而言,结构更加简化,技术方面也不再那么难以攻克。

近些年,中国在电动汽车上、中、下游产业链中都取得不俗的成绩,这也是能让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不断追赶突破,实现了弯道超车超越西方处于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电动汽车行业产业链各环节连接紧密,且涉及多个行业的发展,与传统内燃机汽车行业不同,“三电”取代发动机、变速箱与底盘“三大件”成为产业链中的关键零部件。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产业链,由上游动力电池、电机与电控等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电动汽车主机厂及下游销售渠道及消费者组成。

随着电动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2014年以来国内的动力电池行业井喷式的发展,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池不仅是主要的动力来源,而且电池成本达到车辆总成本的 42% ,占据主要成本构成。伴随着电池技术的升级与性能的优化,中国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及性能将得到有效提升。同时,电池销售均价正呈现下降态势,将帮助中国电动汽车主机厂有效减少成本支出。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为例,数据显示,2022年7月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家的装机量合计占到国内市场的72.4%,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也在不断的提升。

驱动电机方面,现阶段,中国本土制造商在核心技 术及制造工艺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具备自主开发满足各类新能源及电动汽车需求电机产品的能力,且以精进电机为代表领先企业已可生产出达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同功率等级的驱动电机产品。

另一重要部分电控系统,作为变速箱功能的替代,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加速等主要性能指标,汽车电控系统的开发包括软件、硬件设计与集成。核心软件通常由下游整车厂客户进行研发,而硬件与底层驱动软件可由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提供。 目前,行业竞争者主要由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整车厂与汇川技术、上海电驱动等第三方专业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集成商组成。同时,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整车厂除可实现电控系统的自产自用外,还可满足于其他整车厂的配备需求,且已占据行业约 45% 的市场份额。

目前处于行业中游的电动汽车主机厂的生产制造模式主要分为自建整车工厂模式与代工生产模式两大类。现阶段,行业内新造车势力正处于发展初期,在生产制造领域技术 积累较薄弱,因此多以代工生产模式为主。而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与海外电动汽车主机厂具有较为深厚的造车技术积累与产业链资源,均通过自有工厂进 行生产。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主要由以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以蔚来汽车、小鹏汽车、摩登汽车为代表的新造车势力及特斯拉等海外电动汽车主机厂组成。在新造车势力形成之前,比亚迪与上汽等传统主机厂已开始涉足电动汽车领域,并借助其在传统造车领域的多年技术积累, 领先于新造车势力完成车辆交付。同时,中国新造车势力普遍存在交付困难、销量低迷、补贴减少带来的售价上涨隐患、产品线单一造成的竞争力 不足等问题,对其自身的发展还有许多挑战。

行业下游的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方面是直营与授权结合,以“新零售”拓展市场。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弱化 4S 店的趋势,企业将直接触及终端消费者,从而有效促进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品牌满意度的提升

以特斯拉为例,其采取了体验店与网上预定或直销结合的销售模式,减少了经销商的中间环节, 从而为企业创造了较高的盈利空间。同时,小鹏汽车将销售、交付、服务与超级充电相结合,在布局线下渠道的同时开通了线上渠道,将直营与授权结合,通过新零售的方式拓展市场。


其次,光有电动汽车没有相应配套的充电装置,那么再节能环保也无法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如果平时没有刻意地去注意路上行驶的私家轿车是否有尾气排放口,单从外观来看不是一眼就能分辨出那些是电动汽车那些是燃油汽车,所以并没有太直观的感觉电动汽车就在身边,似乎一切照旧,但现在每次下班回家到小区时,都时不时看到有一些小轿车停在小区里插着电线在充电续能,让我切身地感受到电动汽车正在悄然快速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从技术性能和生产层面已经居于一定的自主研发、自产自用的主动地位。然而,电动汽车的充电续航配套设施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在生活中的普及性和实用性,随着国家对电动汽车补贴的减免,使得充电配套便利性成为人们决定购置电动汽车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中国充电桩等相关设施的建设方面,也和电动汽车一样快速地发展。

10月11日消息,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22年9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据悉,1月至9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87.1万台,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106.3%,其中9月同比增长56.6%。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方面,2022年9月比8月公共充电桩增加1.2万台,9月同比增长56.6%。截至2022年9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163.6万台,其中直流充电桩70.4万台、交流充电桩93.1万台。从2021年10月到2022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充电桩约4.9万台。

据中国充电联盟披露,从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省、区、市运行情况来看,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1.5%。全国充电电量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北、四川、上海、陕西、湖南、湖北等省份,电量流向以公交车和乘用车为主,环卫物流车、出租车等其他类型车辆占比较小。如将充电基础设施与电动汽车进行对比,2022年1月至9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87.1万台,新能源汽车销量456.7万辆,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爆发式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4,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总体来看,2022年1月至9月,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187.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106.3%,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352.6%。截至2022年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448.8万台,同比增加101.9%。

另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印发《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提出,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2年底前,全国除高寒高海拔以外区域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3年底前,具备条件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能够提供基本充电服务;到2025年底前,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站)充电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密优化,农村公路沿线有效覆盖,基本形成“固定设施为主体,移动设施为补充,重要节点全覆盖,运行维护服务好,群众出行有保障”的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网络,更好满足公众高品质、多样化出行服务需求。


再次,从2016年以来,中国就成为了电动汽车销售第一大市场,并且是增长最快的市场。有强劲的市场需求作为后盾,也为中国电动汽车赶超欧美国家起到了强大的助力作用。

2011年至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平均年增长率为89%,美国贡献的销量占了约三分之一。2014年时美国是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国、荷兰、挪威、法国紧随其后。2015年起排名变了,中国电动汽车2015年的销量比2014年增长238%,成为第一名。到了2016年,中国消费者购买的电动汽车数量已经超过全球其它地区的总和,比重超过一半还要多。 2021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约为352万台,占全球份额51.7%。美国和德国分别为63万台和70万台,份额9.3%和10.2%。日本居然连前10位都进不了。

2019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与2018年差不多,但2020年增长了38%,到了2021又翻了一倍,中国是增长的主要来源。2021年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比2020年全球销量(不包括中国)还要多。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款式约有300款,远超其它任何一个国家。全球10大电池制造商有4家来自中国。不只如此,中国电动汽车的中间价格只比传统汽车高10%,其它主要市场一般高出45%-50%。

今年上半年,全球销售电动汽车420万辆,同比增长63%,包括纯电汽车(BEV)和插电式混动汽车(PHEV)。中国大陆上半年交付电动汽车240万辆,占所有乘用车销量的26%,2021年上半年比重只有10%。欧洲交付电动汽车110万辆,占所有乘用车的20%,2021年上半年比重为16%。

整体看9月车企销量排行榜(9月新能源车企批发销量排行榜),合资品牌仅有特斯拉中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三家车企入榜,自主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共有13家车企入榜。

比亚迪汽车以200973辆夺取排行榜冠军,乘联会数据与比亚迪汽车公布的销量相同,不出意外,比亚迪汽车还会夺取9月份车企销量排行榜冠军,独占鳌头,与其它车企销量拉开较大差距。

Canalys分析师Jason Low说:“2022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电动汽车销量增加一倍还要多,现在它已经是遥遥领先的第一大市场,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约有57%来自中国,同比增长率达到118%,它也是增长最快的市场。”照估计,2022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可能会超过500万辆。

中国有如此庞大且强劲需求的消费市场,这为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助力因素,是中国政府从2011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消费端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和补贴优惠政策,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刺激了消费需求和动力。

例如,在产业政策支持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飞速发展期。2011年初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三篇第十章提到汽车产业要加强节能减排科研力度,新能源汽车产业要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进一步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明确了目标。

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国家政策:当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端的支持总的来说可概括为金钱补贴、税费减免、牌照路权三个方面。

对消费者的补贴方面---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新能源乘用车技术要求: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对高于120Wh/kg的按1.1倍给予补贴。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在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国家对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有所降低,但从以前到现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产业支持优惠政策和客户端的补贴措施都对新能源汽车及电动汽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期世界地缘政治冲突加剧,能源市场变幻莫测,能源危机又浮上台面,全球变暖极端天气在世界各地频繁出现等严峻问题,使得人们更加偏好购买使用电动汽车,这将会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必然的发展趋势,也将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的繁荣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某一个环节的偶然发展,而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成果。从政策计划到实际行动,从上到下,使得完整的产业链得到积极充分地发展,尽管还不是尽善尽美,但已经初具成效,所以才有如今谈起的弯道超车。当然,当下国内外的电动汽车行业竞争也十分激烈,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还会面对诸多的挑战,愿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未来不仅能弯道超车,而且能具备实力强大的行业竞争力,并发展制造出具备自身特色的世界驰名品牌。



参考资料:

《终极新能源时代:汽车改变生活》(2020),村泽义久(日本)著,李霖译。

《电动汽车结构与原理》(2015),肖贝、陈健著。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分析——产业链》(2021-09-25),青甘学堂健康管理师。

《十年电动汽车销量变化:中国强势崛起,全球占比超50%》(2022-08-22

),极客网。

《我国对电动汽车的政策》(2022-06-07),房车资讯网。

《经济观察报》,汽车版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中国   特斯拉   电动汽车   弯道   销量   新能源   燃油   基础设施   奇怪   欧美   全球   汽车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