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种草机|“没有一个元宇宙里没有气候变化”

本期导读

我们在上一期前沿种草机“万物皆可ESG,NFT也可以”中介绍过的以太坊大事件“合并”(The Merge)顺利地完成了,这意味着区块链从排放大户一举进入了碳中和时代。

这一历史性事件让我们意识到了在技术的草创时期就对其环境影响进行思考和干预的重要性,那么沿着这个思路,我们不禁会问,如果我们在下一个大技术突破到来之前就开始有所作为,会不会更好?

几乎零碳的以太坊2.0

自从去年Facebook更名“Meta”事件所引发的传播热潮以来,不管是怀疑还是认同这个新闻本身,大家或多或少都同意元宇宙(Metaverse)迟早会到来,会是人类的下一个巨大转变。

备受争议的Meta改名事件

元宇宙是针对互联网时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所构建的一个激进的解决方案,对发展和公平的考量根植于其基因之中,但在这一设想中对环境的考量却是缺失的,可是正如上期所展示的,仅作为元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区块链就已经产生过极大的环境风险,何况这个无限大的新世界本身?

那么本期我们就从正反方两个角度进行一次关于元宇宙是否环境友好的辩论,以帮助我们思考能否构建一个从一开始就是零碳的新世界,并让其反哺现实世界的可持续转型。

本期内容概览

反方:元宇宙是难以想象的排放大户

正方:元宇宙是反哺现实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反方:元宇宙是难以想象的排放大户

元宇宙一词来自1992年科幻作家尼尔·史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与之相对的另一个对下一代互联网的想象——Web3.0则是由万维网的发明人Tim Bernard-Lee提出,并由以太坊创始人 Gavin Wood博士重新阐释为去中心化网络的一个概念。

想象力固然重要,但是在我们想象下一代互联网时,使用的词是元宇宙而不是Web3.0的时候,我们的思考方式也容易采用“结果导向”的科幻思维。不是“问题导向”地,一事一议地解决问题,而是一味吹捧美好的元宇宙乌托邦,并没有意识到我们离想象的距离和其中的代价。

论点一:元宇宙的实现离我们还非常遥远

到近几年,我们能从投资界和科技公司听到的元宇宙定义常常是下面这样的,一方面它们有着科幻的宏大构想,一方面又用工程师思维把所有需要攻克的技术特性罗列了出来,听起来确实非常让人兴奋,似乎元宇宙已经就在眼前:

元宇宙是大规模、互操作、实时渲染、3D虚拟世界网络,它同步并且实存的容纳无限多的用户,且具备数据的存在感和连续性,包括但不限于身份、历史、声望、对象、沟通和支付等等。

该定义来自长期以来元宇宙领域的最著名倡导者和投资人MatthewBall,他对元宇宙的阐述比今天大多数炒作靠谱

就拿上面定义中的“实时渲染、3D虚拟世界”这一特性来细究,游戏研究者、播客《落日间》的作者叶梓涛在一次关于元宇宙的学术会议上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

我们穷尽一切的机能一切的可能性,都没办法在数字世界「完整地」还原简简单单的一套扑克牌,这套扑克牌至少要满足:

实现以上思想实验中需要的高强度的数据交互和传输,对到了瓶颈的集成电路和通讯技术来说,已经是一个“精卫填海”级别的任务。我们扩想一下,除了这个纸牌游戏,放着纸牌的桌子、桌上的背子、照在桌子上的灯光、墙壁、房间、窗外的街道,都有比纸牌游戏更复杂的特性,而这一切只组成了元宇宙世界的一个小角落,而它的倡导者们竟然宣称这个世界还是无限大的!

元宇宙的到底需不需要从原子开始构造?真实到这种程度的话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又要为这些细节付出多少代价?我们在期盼一个真实的元宇宙的时候,也要思考真实的代价和限度,真实的程度太浅违背原有的愿景,人们无法在其中沉浸,也就无法产生后面正方将要讨论的种种效益,而真实的程度太深又是完全不可持续的,就好像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的国王,要创造和自己疆域一样大的地图。

连这么底层的问题都没有想清楚的情况下,我们几乎没有办法讨论元宇宙,因为我们甚至没有一个蓝图,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材料来构筑这个人类历史上最有雄心的造物(反方辩论脸)。综上,煞有介事地在此时宣传“未来已来”,在技术发展问题上“摸着石头过河”,是对人类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不负责任。

论点二:元宇宙的开发是资源的极大错置

元宇宙受到的错位追捧被相当一部分环保人士认为是精力和金钱的极大错置。在去年扎克伯格宣布改名Meta之后,许多气候活动家都对此表示无奈和愤怒。可再生能源非营利组织RE-volv的执行董事Andreas Karelas在对此在文章中批评道:

“出售一款将人们带入神奇宇宙的VR头显要比试图解决我们世界目前存在的这些更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要容易得多……我们无法在亚马逊上买到一颗新的星球。”

——《没有一个元宇宙里没有气候变化》

而我们来仔细看看今天的元宇宙市场就会发现这样的批评是的确有道理的,现在全世界大概有500家公司声称自己在建设元宇宙,它们中大多要么是来分一杯羹的商业巨头,要么是已有区块链或社交媒体基础想要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公司,要么是想来在泡沫破裂之前捞一把的初创公司。

图片来源:newzoo

我们从上图中明显能看到希望提供元宇宙的交互界面的公司出奇的多,另外希望在元宇宙中做电商和经济系统的公司也特别多,大家在争夺把持元宇宙的大门的资格,似乎这是未来世界的权力钥匙。而你却在其中找不到太多真正在元宇宙的底层技术上耕耘的公司,比如试图降低网络延迟、实现更快的云计算和更真实的物理引擎等,即使这些公司在市面上其实并不少见,但是这些在做实事的公司大多也不宣传自己是元宇宙公司,所以目前元宇宙市场还处在一个早期投机横行,没有确切前景和发展方向的阶段,而这样一个市场获得如此多的资源本身就是违反商业发展规律的。

而根据麦肯锡的计算,这500多家公司仅在2022年的前5个月,就在各自的元宇宙项目里投入了惊人的一千两百亿美元的资金,虽然这一数字对于全球气候资金万亿级别的缺口来说还是有点杯水车薪,但是想象一下如果这些资金被投入新的节能技术的开发,或者是电池技术的改进?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也曾经在一篇短篇小说《不能共存的节日》中表达过对虚拟现实分散人类发展重心的忧虑,故事中一个潜伏在地球的外星观察者把加加林第一次进入太空的日子记为人类离开子宫的“诞生节”,而在2050年人类攻克了脑机接口技术的那天,取消了这个节日,并把那个日子记为“流产日”。

论点三:元宇宙的运行必定是铺张浪费的

元宇宙的实现所需要的支持大规模云渲染、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的运算中心,其能源消耗会是已经极其庞大的游戏工业和互联网基础设施的无数倍,虽然我们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指出元宇宙将消耗多少能源,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数据来进行一些“盲人摸象”式的估计:

虽然今天的元宇宙推手公司们,都有自己的碳中和计划,甚至已经完成了碳中和,但是某些商业巨头砸钱用清洁能源完成碳中和并没有全球性和结构性的意义。因为全球可持续能源的供应在可见未来里是不足以覆盖总需求的,我们在可持续能源之外只能进行节能和碳捕捉,而元宇宙天生铺张浪费的属性会极大加重能源和气候系统的压力。同时,和前面错置的资金一样,这些被元宇宙使用的清洁能源完全可以被供给到一些对人类福利更有用的产业或者缺少能源的贫困家庭中去,而不是被“浪费”在某个并非必要的元宇宙纸牌游戏上。

正方:元宇宙是反哺现实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换个角度想问题,如果蒸汽机发明之前有人穿越回去,告诉当时的人们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灾难,难道这能阻止技术前进的步伐吗?那我们还要不要克服负面影响之后工业革命带来的人类福利和效率的巨大进步了?答案当然是肯定的,那么下一个问题是,假如我们现在已经用零碳的方式实现了元宇宙,那它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好处吗?答案也是非常肯定的。

论点一:元宇宙会提高人类活动效率

元宇宙提高效率的最好例子是“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这一技术伴随前两年物联网的热潮一起火过一把,最近又被设想为元宇宙的另一个基础设施,它的基本思路是去创造一个实时模拟现实中物体的属性的数字映射,使其能被AI读取和理解,以提前模拟和实时调整产品。这项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在了工业设计领域,并且据估算,这一技术可以在2030年以前产生一万三千亿美元的价值,并产生7.5 Gt的二氧化碳减排。

一份关于数字孪生的白皮书显示,一座建筑的数字孪生可以:1. 将建筑物的碳排放量减少50%;2. 提高35%的运维效率;3. 使其中的人力生产力提高20%;4. 提高15%的空间利用率。

数字孪生让AI去介入产品的研发和设计 | 图片来源:Accenture

在元宇宙的加持下,这项技术将可以在更大的尺度上和更加真实的环境中进行模拟,我们将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以判断其整体的环境效能和导出优化方案,甚至是调节一个国家或者全球的区域间的供应链和能源调配。在最大的尺度上,欧洲航天局正致力于建立一个地球的数字双胞胎,以可视化和预测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模拟不同的情景,为政策决策者提供信息。

论点二:元宇宙带来需求替代效应

我们在中学都学过,经济学上的替代效应指的是,当A和B有类似的属性,可以相互替代,所以当B的价格下降后,人们会自动降低对A的需求而更多选择B,当元宇宙真正到来之后,一些我们过去认为很难减排的领域将迎来很大的需求下降。

2019年,全球旅客运输量达到45.4亿人次,航空业占世界总碳排放的2.3%,但到了疫情爆发的2020年,全球仅有18亿人次旅客搭乘飞机出行,航空业在排放结构中的比重因此降到了2.1%。人们因此也转向实际上更高效和低碳的线上办公替代方案,而这一转变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甚至顺带催生了成都七中的网课等社会进步和信息流转效率的提升。

而元宇宙赋能的线上会议将进一步消灭其中的不方便和使用疲劳,微软的Teams、Meta的Horizen以及腾讯会议都已经积极地在布局元宇宙线上会议,可以让人身临其境而足不出户地完成商业或学术会议,进一步替代商务出行需求。此外,元宇宙带来的虚拟体验和探索业也被认为将代替大量的航空旅游需求。

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服装业,全球服装业碳排放在世界总排放中的占比达到惊人的10%而今天快时尚的流行,以及人口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让这个行业的排放增长极为迅速,同时因为大量化学品的使用,服装行业还会产生极大的废水和废物污染。根据EY估算。如果“数字牛仔裤”能替换10%的实体牛仔布贸易,那么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相当于35万辆美国内燃机汽车的年排放量,减少的用水量将相当于40多万中国消费者的年人均消耗。

也许“数字牛仔裤”的这件事情在你听来还非常的离奇,那么你一定要意识到,这里的元宇宙早已经不是一种互联网式的工具和效用,而是与现实并行的另一层真实,人们在其中花费大量时间工作、学习、生活,所以自然地需要体现自己个性的外设,同时降低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而且区块链保证了这些数字财产在任何一个元宇宙的子世界中都能流通和使用,而不是像QQ秀中的服饰一样只能存在在一个平台上。

著名服装品牌Zara的元宇宙牛仔服 | 图源:okdiario

论点三:元宇宙可以助力可持续传播

在气候传播领域,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论断,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我们面对最大的壁垒不是技术上的,而是人们的行为和认知上的。

现代人是非常缺乏亲身经验的动物,尤其是面对气候变化这种超级物体(hyperobject)和社会公正这样的抽象概念时,没有经验也就难以共情和产生行动。而元宇宙提供的虚拟现实在很大程度上能近似地替代亲身的体验和增加人们的共情能力,为人们提供一种真实的具身认知(embodied cognition)。

虽然虚拟现实对人们气候认知的干预还更多处在学术探讨阶段,但是众多研究已经在真实的体验感和人们行动的意愿之间建立了明显的联系:比如研究者们通过VR让参与者经历了海洋酸化的化学过程,展示了它对水下生物的影响;另一个研究创造了一个设置在虚拟世界中的香港的游戏,被试玩家们如果使用更多电器就会触发更多极端天气;最有趣的一个实验是让人们亲自化身一头奶牛去感受畜牧业的环境影响。

最著名的一个虚拟现实气候教育的例子来自Meta的子公司Oculus和联合国、瑞典国际开发署以及XR Impact联合推出的一个VR体验游戏,名为“成为地球#13”,这个游戏旨在向用户传授更多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由众多气候专家和艺术家联合创作,带领用户在野火之后的亚马逊雨林中体验身临其境的荒凉。

“成为地球#13” | 图片来源:Uploadvr

而除了经验的缺乏,让人们不愿行动的另一个原因是信息的缺乏和偏颇,信息茧房和回声室效应让人们呆在既有观念的圈子中不愿动弹,而Web3和元宇宙的一个重要逻辑就是它将是“可互操作的”(Interoperable),意味着用户在一个小平台上的物品和数值可以转移到任何其他平台上去,而不会被某个大公司的平台锁死在其生态中,这会大大降低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这类算法导向的平台带来的弊端,从平台单方面地给人们推送信息转向人们更多地面对面、个人对个人地交流,并且可以随时接触到最好的老师和信源。

在这样的前提下,今天互联网所缺乏的,一种新公共性可能会在元宇宙中涌现出来,人们将有能力和意愿去为公共事务做更多的自我改变和创新。

结语

即使有上面正方提出的各种令人期待的好处,我们还是会有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需要元宇宙这个统一的平台?而不是满足于现代的互联网和分散存在的新技术?它能够克服反方提出各种弊端吗?答案在于元宇宙带来的最重要的价值是新平台所带来的技术的民主化以及民主化后产生的创新浪潮。

在Tim Bernard-Lee爵士发明万维网之前,互联网是掌握在政府和军队手中的战略武器,在乔布斯用个人电脑和移动终端革新消费电子之前,计算机是局限在商业公司手中的效率工具。而我们今天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它们的世界,因为它们已经是人类最前沿的技术创新和最重要的社会行动发生的地方。

元宇宙也像万维网、个人电脑和移动终端一样,其中催生出的新技术的普及,公共行动的活跃,以及创造力和效率的提升,都将是我们面对可持续危机时重要的武器,它并不完美,甚至带着许多的危险,但因为它终将到来,所以我们必须迈出第一步去正视和理解它打开的可能性,而不是盲目的批驳或崇拜。

关注社投盟,了解更多可持续金融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宇宙   论点   可持续   气候变化   人类   真实   数字   更多   世界   技术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